筆者擔任滁州老年大學舞蹈教師十四年,任教的民族民間舞班已成為老年大學每學期最熱門的班級之一。多年的教學使我越來越熱愛這份工作,我傳授學員舞蹈技巧,他們豐富我的教學經驗,在此筆者總結了教學舞蹈的“五精”環節,跟大家交流切磋。
精選教材,以人為本,是搞好舞蹈教學的前提。在舞曲選材上,我著力于一些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積極向上的樂曲或歌曲作為老年學員舞蹈教學用曲,便于學員習舞節奏的掌握;與此同時,我會把一些歌曲推薦給合唱班的教師作為唱歌教材同步教學,讓既學歌又學舞的學員在學唱歌的同時,加深對歌詞的了解,從而幫助舞蹈動作的記憶。
在舞蹈題材上,我盡量選擇一些有代表性、風格迥異的民族舞,按難易程度分期教學。從漢族的手絹花、秧歌、扇舞、形體舞到藏族舞、蒙古舞、新疆舞、朝鮮舞,每個舞種都先從基本元素教起,再教小組合,最后到成品舞,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并連續兩三學期教授同類舞蹈,讓學員鞏固基本元素練習,形成不同民族民間舞的風格記憶,逐漸提高各類舞蹈水平。
老年學員舞蹈基礎參差不齊,接受能力快慢不一,需要教師用規范的教學語言和形象的肢體語言,把每一個舞蹈動作分解詳細,剖析清楚。
“課堂一分鐘,課下百倍功”。對于每一支教學舞蹈的備課,我都竭盡全力,費盡心思地準備:把舞蹈教材錄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放在枕邊、身邊,便于自學;把難度較大的舞蹈動作進行簡化、改編、組合、連貫,利于他學;再把每支舞曲數好節拍,分解強弱,標注重點,做好筆記以備教學。每支教學舞蹈都要達到:唱會跳熟、歌詞記住、節奏明了、表述清楚。
授課內容爛熟于心,講課才能游刃有余。對于不好掌握的難點舞蹈元素、音樂節奏,我都會在備課時找出要領、精髓,按難易程度分步驟準備教案。在課堂上先用規范簡潔的教學語言講解清楚,再把多數學員不熟的段落抽出單練,并通過講歌詞、唱歌曲、編口訣、數節奏的方法,化繁為簡,強化記憶,達到簡單動作不錯、重復動作不亂、難度動作都會的效果,保證每個學員都能看得清、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
教學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教師示范,而對于老年學員來說,更需要教師精準的示范、清楚的解析、重復的演練。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總結出“講、拆、練、聯”的授課“四字訣”。即,“講”到位:用規范的教學語言把單元素舞蹈動作進行剖析講解,讓學員先在理論上有整體了解;“拆”具體:把難點動作拆解開,分別進行手、腿、胯等單一肢體訓練;“練”反復:對單元素動作要反復進行協調練習,使大腦記憶上升為肌肉記憶;“聯”分段:段落連接、新老課連接、難點連接分別練習。
在示范講解時,要力求動作精準,語言通俗,把自己對不同舞蹈特點的理解和感覺,單元素動作的要領和要求提示給學員;在具體示范時,要前后中間多方位多次演示,全方位兼顧;在指導練習時,要統攬全局,見微知著,及時抓住共性問題進一步分析講解。
對于舞蹈中的要點、難點、關鍵點以及不同舞種特點的教學,重在反復:要反復強調、反復講解、反復示范、反復練習,百說不厭、百問不煩,讓學員通過同一舞蹈動作的反復訓練,在熟能生巧的基礎上,悟其特征、尋其韻味,從而不斷提升技能,舞出美感。
老年大學舞蹈教學的最大難點就是老學員年年學,新學員期期有,舞齡有別,眾口難調,如何既循序漸進,又推陳出新,兼顧新老學員對課程的不同需求,關鍵在于“精細關注,因勢利導”。
舞蹈教學是老年大學的主要課程、重頭戲,濟濟一堂近百人的教室,教師要做到宏觀掌控,微觀指點,必須像阿慶嫂那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毫不懈怠。我抓住學員熱愛舞蹈、塑身健體的共性需求,教每支舞都從基本要領講起;每節課都注重老課的重溫練習,在一視同仁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因人施教。關注新學員——側重舞蹈元素的基礎訓練,培養興趣;鼓勵基礎較差學員——零距離指導示范,增強其自信心;指導老學員——高標準、嚴要求,注重舞藝提高;關心缺課學員——課間休息時給予補課指導。
為上好每一節課,我熟悉每個學員的姓名,了解每個學員的學習程度,力求教學態度柔和而不失權威,糾錯言辭貼切而不傷人自尊,使學員在練舞時能放松心態,沒有心理壓力和受歧視感,從而增強其自信,激發其學習熱情。課間教學輕松融洽,溝通無礙;課后有問有答,親密切磋,使新老學員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舞藝,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情操,收獲了健康與快樂。
隨著廣場舞的流行、普及,賽事平臺的迭起,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熱衷于舞蹈,一些老年大學的學員紛紛成為當地“小教員”。這就需要我們的舞蹈教學與時俱進,升格檔次,在授舞的同時精排節目,深化教學,提升水平,服務社會。
“打鐵還需自身硬”,精益求精的教學來源于孜孜以求的探索、學習。為不斷提升自身舞藝,我從電視節目里關注舞蹈流向,從電腦上下載各種舞蹈視頻,通過整合、篩選,分類存儲于電腦中,用于班級教學和選排節目。
首先,舞蹈選材做到藝術性和適用性相結合,既適合塑身健體、舞美展示,又便于晨晚練點、基層社區的廣場舞教學,使老年大學的舞蹈團隊如同普及廣場舞的孵化器,為提升群眾文化娛樂水平做出貢獻。其次,結合相關舞蹈題材,多方尋找節目內容,博采眾長,編排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主題鮮明且適合中老年人表演的舞蹈,排練班級節目,輔助校外學員,用于多個平臺的節目展示,服務于各項公益活動。
十多年來,舞蹈班培養出的一批批優秀學員,已成為校舞蹈隊和服務社會的中堅力量;我精心編排、指導演出的幾十支舞蹈,不僅讓學員們在多種舞臺上展示了風采,豐富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還在市舞蹈大賽中多次獲獎,為老年大學贏得了榮譽。任教于課堂,施教于課外。通過舞蹈教學把老年大學的影響力延伸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彰顯了老年大學的社會功能,為踐行老年大學教學宗旨拓展了新的空間。
(摘編自《滁州老年大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