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翁沖
(四川民族學院,四川 康定 626000)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進步,旅游業的發展取得了實質性突破。當下,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而生態旅游也成為主流消費途徑。為此,積極開展生態旅游管理,有助于減輕生態環境壓力,維系生態系統平衡,滿足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本需求。
生態旅游的核心內涵是開發有特色的生態景觀,滿足公眾的多元化需求。同時,生態旅游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準,以維系生態系統平衡為前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的的旅游事業。
針對生態學來說,其主體規律是協調經濟、生態環境與生物物種之間的內在聯系。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內容,而旅游行為屬于一種主觀人為活動,開展此類活動形成人與自然相互復合的復雜體系。在組織開展生態旅游活動的過程中,這種復雜的系統主要由人為行為、經濟條件與政治條件等構成,而這些關鍵因素有機整合形成統一整體。各類生產活動會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生態系統變化,且生態系統變化也會直接影響生產活動。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各類要素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干預的內在聯系,一旦各類因素出現較大的轉變,就會誘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為此,在開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應當以生態學準則為核心,綜合考量各類關鍵因素,并依托生態學原理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優化旅游產業結構,維系生態系統平衡。
由于我國人口總數逐年遞增,在開發生態旅游產業后,勢必會吸引大量的游客爭相前往,如果不嚴格控制游客數量,會導致景區容載量超限,加大自然環境負荷,進而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損害。從生態學角度來說,環境容量主要包括旅游資源容量與旅游環境容量兩方面。其中,旅游資源容量是指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旅游資源的基本特征及容納活動量,而旅游環境容量則是指自然環境的游客容量限度。可以說,保證環境容量的合理性,不僅能確保游客的安全,增強游覽體驗,也可以減輕生態環境負擔,預防人類活動過限造成的退化現象。
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體現在市場經濟持續、旅游持續與生態持續三方面。如果蓄意剝奪當地群眾的自然資源主導權與經營權,會降低生物資源品質。為此,在生態旅游管理過程中,應當以相關部門為核心,充分發揮基層群眾的力量,進而調動群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確保生態旅游管理的時效性。人類作為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內容,應當立足于可持續發展角度,遵循自然的客觀規律,明確自身利益與生態系統的必然聯系,深化對保護物種多樣性的認知。保護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基本原理與生態學原理存在趨同性,為此,在落實生態旅游管理的過程中,要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縱觀我國發展現狀可知,自然資源損耗、能源過度開采現象日趨普遍化,且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勢在必行。
首先,應當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旅游管理規劃,并制定切實可行的長期發展戰略,以環境保護方針為核心,堅持走環保之路,全面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從而促進生態旅游的良好發展。再者,根據生態環境特征與旅游業發展現狀,優化旅游項目,限定游客活動范圍。且參照區域生態旅游發展概況,優化資源配置,全面發揮出資源優勢,在滿足游客需求的基礎上,維系生態系統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與科技的發展存在緊密聯系。然而,盡管我國生態旅游行業迅猛發展,但相關科技發展落后,這極大的制約了我國生態旅游的良好發展。我們都知道,我國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戰略方針。為此,在開展生態旅游項目時,應當加大對科技融合的重視與投入力度,提升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的科技含量,充分發揮出科技力量,促進生態旅游業的快速穩定發展。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將科學技術拓展應用到生態旅游管理領域成為必然趨勢。然而,我國旅游行業對技術應用缺乏必要的重視,導致行業技術應用水平與綜合發展水平失衡,極大的制約了行業發展。例如,將傳統紙質門票轉化為電子票,讓游客通過線上正規渠道購票,該操作一方面可以確保收費標準的公開透明化,規范票務行為;另一方面,還能減輕景區工作壓力,節省游客的時間。同時,可以在景點入口處設置電子屏幕,滾動播報區域天氣變化情況、各景點特征及人流量,讓游客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游覽線路,協調景點人數,從而優化景區綜合管理水平。
生態旅游實踐活動極易受到各類外在因素的影響與干預。由于生態環境是管理工作體系的重要環節,若制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對此,我們應當結合區域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制定生態旅游管理的總體規劃方案,一方面,設定長期戰略發展策略,另一方面,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在全面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前提下,積極踐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揮出自然資源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實際價值。例如,創建游客實名制度,強化游客管理工作,且嚴格約束不遵守規章制度的行為,針對情節嚴重者直接列入黑名單。通過開展此類管理活動,全面優化生態旅游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公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同時,對生活環境品質的標準要求也隨之提高。為此,就務必積極落實生態旅游管理工作,維系生態系統平衡,以此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