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仲杰
(廣州市增城區廣播電視大學(東方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1300)
閱讀能力中的感知能力主要表現為:一是對被閱讀的文本所采用的文字符號加以識別的能力,這是最基本的閱讀認知能力。二是對相關文字符號、字詞進行識別、認知的速度,這通常表現為閱讀速度的快慢。三是通過眼睛等感官對相關文字符號進行接受、作出反應的準確度問題。
閱讀能力中的理性能力主要是指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它包括:一是對感官接受到的符號賦予一定意義的速度快慢,這也是閱讀速度的一部分。二是對相關文宇符號賦予的意義是否準確,符合作者的原意與否。三是從感性認識和理性階段對意義把握中抓出中心思想,獲取核心信息的能力。這是一種概括、抽象過程。
1.語言學研究成果。①人類有學習語言的能力;②人類學習語言有一定規律可循,并且按照一定階段發展成熟;③人類學習語言有以下幾條規律性原則:第一是量變質變原則;第二是內因與外因的原則;第三是個別差異原則;第四是認知與情感機制滲透的原則。
2.“情感”學說。著名外語教學法專家H.H.Stern說過,情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至少與認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教學中,教師的熱情可以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可以產生學習語言的“內驅力”;沒有情感的投入,學生的良好學習潛力和積極性就難以開啟。
3.教育心理學理論。閱讀是與言語運動器官的發音動作相互聯系的,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閱讀過程中,一面將文字符號轉化為發音動作;另ー方面,通過分析綜合活動來理解文字符號所表達的意思。為順利地進行這種分析綜合活動,要求學生事先具備一定條件:①有一定詞匯與語法技能;②有相應生活經驗與專業知識;③聯系課文了解來龍去脈;④了解作品背景、中心思想。
在實際教學中要做到泛讀、精讀的緊密結合,需要在教課文時實行整體教學方案,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在上一篇新課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課文(一般五分鐘左右),然后做課后的回答問題,或者出一些有關課文理解的題目,檢驗一下學生的泛讀能力。泛讀之后再進行精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此外每周都補充幾篇閱讀材料,做的時候也注意泛讀、精讀的結合。
培根在“論讀書”一文中對閱讀技能、方法作過論述:“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其部分者,有只需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還要多練,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閱讀能力。下面介紹一些閱讀技能。
1.主題句讀法。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段落只有一個主題思想,每個段落都有一個句子表達這個主題思想,這個句子叫做主題句。大多數主題句出現在段首,有些主題句出現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題句出現在該段中間。“首行”讀法對于學生讀自己太熟悉的題材的文章時尤為適用,這樣可以幫助讀者先在頭腦里樹立整篇文章的內容框架,然后再補充框架,仔細閱讀。
2.首末段落讀法。每篇文章或章節的首段和未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作者會在首段里陳述他的寫作意圖,也可能會在末段里對整個章節做出總結。
3.搜尋式讀法,即跳讀。跳讀的目的是要從文章中查閱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豎視視向閱讀,即眼睛不橫向視讀,要豎向閱讀,對于每行的東西只讀關鍵詞,非關鍵詞不用注意。
4.猜詞句讀法。有些學生邊讀邊查詞典,一詞一句地分析,不僅影響讀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個句子、段落的意義。所以,我們要教給學生碰到生詞不驚慌,因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通過上下文推測它的詞性和大概含義;也可以通過一定線索如根據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等同關系、因果關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詞義,幫助學生理解詞或句子。
5.判斷和推理讀法。在讀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還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據作者使用的語言、敘述的事實、引用例證、人物的對話及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等推斷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么,他想要說明什么問題,表達什么觀點及持有什么樣的態度。
從邏輯和思維的角度看,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層到高層次的發展過程。較低層次的理解是字面理解,學生對所讀內容只能理解字面含義。隨著理解的不斷深化,學生逐漸進入推斷性理解層。學生慢慢能從語篇結構的高度來審視文章內容的邏輯結構和內在聯系,從而進入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個過程一般有四個發展階段
1.字面心譯階段,即在閱讀時要通過逐詞心譯來理解原文。由于中英文兩種語言在句子語法結構、詞語用法、語言習慣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這個階段對原文的理解常會發生錯誤。
2.分析性心譯階段,即在對原文的詞語和結構進行一些分析以后,再進行心譯,或心譯過程伴隨著詞語和結構的分析。這時理解力比前階段有所提高,但閱讀速度很慢。
3.綜合性心譯階段,即對文章的詞句已有了綜合分析的能力,不用一詞一句地來進行心譯,而是可以聯系上下文或整個段落進行綜合判斷。這個階段理解能力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程度,閱讀速度加快并能準確掌握文章信息。
4.直接理解原文階段。在這個階段,由于語言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理解已進入英語思維的模式,已經可以直接理解原文了。
這四個階段只是大體上的劃分,在實際閱讀訓練中,它們不是截然分割的。比如,處于第二階段時,也不可能對每個句子都分析一遍后再來心譯。第四階段也可能伴隨少量的心譯,因為本族語畢竟是理解外語的媒介。了解閱讀能力提高的過程有利于加速閱讀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