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雅馨 沈琳潔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 102488)
社會工作發展至今,在諸多方面都有了長足進展,具體表現在: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迅速增長;社會工作教育發展迅猛;社工專業化建設的研究突飛猛進;社工職業化建設的試點和實施開始起步等。
但與此同時,社工在實務發展過程中面臨了很多問題:大政府+中市場+小社會的治理格局無法支撐社工實務的全面開展;社工的職業化與專業化水平不高;沒有明確的崗位及職業資格編制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從個案角度更為直觀地了解社工事務所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問題,探析社工在中國發展艱難的原因,并試探性地提出相關建議。
在春熙社工事務所的案例里,其主要項目為鄰里小灶。該項目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某一小區高齡老人的吃飯問題,并促進鄰里互幫互助,社工在其中的主要作用為項目的管理和監督,并不負責具體的實施即做飯等過程。單從結果上看,“鄰里小灶的”的目的是為高齡老人提供午飯,這個目的具非專業性。第一,沒有專業化的知識、技能運用,更多的在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第二,項目簡單化,社工在該項目中的角色過于單一,參與度不高,提供的服務內容只有“餐飲”一項,項目內容過于簡單。
春熙社工事務所與政府沒有太大關系,其主要關系是政府購買項目的合作對象,而非隸屬政府的管轄范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該事務所無法獲得政府足夠的資金及資源支持,很多真正為困難群體謀利益的項目如扶貧、照顧殘障人士等,機構無法接觸。比如在春熙事務所中,政府提供的款項僅有八萬多元,而這些占據事務所90%的資金來源。
在春熙社工事務所的案例中,其主要項目為“鄰里小灶”和“凱苑家園睦鄰項目”兩個項目,項目的服務內容分別為照顧社區高齡老人和照顧社區小孩。該事務所的項目之間是分散的、關聯性很弱的,這也導致其組織無針對性,無特殊性,無系統性,也無清晰的前進動力。在春熙社工事務所的表現,就是社工在項目中的參與性不高。
在政府層面上:政府主要擔任向社會購買服務的角色,政府認為社區老年人需要照料,就購買相關項目。政府主要履行行政和管理角色,具體的服務對象由政府指定,項目實行過程中政府也沒有過問社工專業性的實施程度。在社區層面上:居委會主任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更多關注政策的實施力度與自身行政管理,而較少真正以服務人民的助人行為作為標準。在社工機構層面上,社工在活動中的參與程度不高,專業性僅有較少的發揮空間,導致社工雖然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卻在嵌入過程中放棄了自身優勢,轉而行使著與行政人員相似的職能。
政府需將更多的權力轉移到社會企業和機構中,以政府購買項目等諸多手段,將社會保障服務交由社會去做,從而發展出政府和社會在社會工作、社會服務方面的互補格局,使社工機構的嵌入由從政府主導下的專業弱自主性嵌入狀態走向政府—專業合作下深度嵌入,從而更好的發揮社工的專業性功能。
第一,深入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深入反思如何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尋求當地社區傳統與社會工作專業的結合,發現社區動力,推動社區發展;第二,在對社工績效考核方式的摸索中,尋找社工機構、社工派駐單位或社區、服務對象等利益相關方的平衡方法,并據此推動社工機構管理改善;第三,在實踐中反思專業價值觀,并通過各種機會提升服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