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琮
(湖南農業大學,湖南 長沙 256500)
(一)危機
巴頓(Barton)認為,危機是“一個會引起潛在負面影響的具有不確定性的大事件,這種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對組織及其人員、產品、服務、資產和聲譽造成巨大的損害”。張成福認為:“危機是一種緊急的事件或緊急狀態,它的出現和爆發嚴重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和社會穩定,對生命、財產、環境等造成的威脅、損害超出了政府和社會常態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會采取特殊措施來加以應對。”
因此,借鑒國內外學者對危機進行研究界定,我們可以把危機理解為是一種人為的或者自然并且突然發生的,對人身安全、生命財產、資源環境等造成危害,并且需要快速做出應對并且決策。
(二)公共危機
公共危機是一種自然或人為的、突然發生的,短時間內影響到社會的正常運作,對公眾的生命、財產、環境等造成嚴重威脅和損害,要求政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的緊急事件或者緊急狀態。造成公共危機的可能是自然原因,也可能是政治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危機影響范圍非常大,需要政府部門在短時間以及不確定因素繁多的情況下做出決策,需要動員公共部門共同參與,整合社會資源,一起積極應對。
(三)公共衛生危機
當前對于公共衛生危機也沒有很明確的定義,簡單理解就是發生在衛生領域的公共危機,通常將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概念來替代公共衛生危機。有的人將公共衛生定義為“為了消除給公眾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嚴重威脅,維護社會穩定,危機主體在短時間內,調動大量社會資源,高效予以應對解決的事件。”
(四)公共危機管理
公共危機管理就是公共管理部門對危機的應對的辦法,通過一些工作措施,消除危機或者減輕危機帶來的損失,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使社會正常運轉,公共危機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種。公共危機管理不僅要解決已經發生問題,還要研究問題和發現問題,未雨綢繆,提前制定應急預案,爭取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經濟飛速發展、環境復雜多變的今天,各種領域的社會問題都突顯出來,雖然我們國家有專門的疾病預防機構和專業的技術隊伍,但是在面臨突發的公共衛生危機面前,也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
(一)公共衛生危機管理意識淡薄。一些政府部門缺乏危機意識,應急預案等措施不符合實際情況或比較滯后,形同虛設,應急物資、裝備等達不到標準。不能在第一時間公開危機相關信息,導致事件朝不可控方向惡化發展,同時沒有官方公布的信息也會導致謠言四起,引發社會恐慌。我國危機管理體制還不夠成熟,缺乏一定的經驗,當面對危機發生時,不能及時有效的找到解決危機的方法。
(二)社會應對能力薄弱。當危機發生時,如果群眾能夠保持冷靜,同時能夠采取一定的措施自救或者他救,那么很多損失都是可以避免的。我國在安全、急救等方面的教育比較少,可能學校還會定期做一些演練,但是往往效果不甚理想,而政府、社區、家庭基本上不會聯動做演練,大部分群眾都沒有接受過有關方面的培訓,比如說危機應對,如何生存急救。
(三)溝通協調機制的不足方面。我們政府雖然對公共衛生危機有較強的反應能力,但是在對各種資源協調運作方面的能力比較弱,遇到危機時很難使各種資源整合利用起來。同時也缺乏有效溝通方式,等到危機基本解決后才來通報情況,嚴重損害了群眾的知情權,也影響政府的良好形象。
(四)社會力量參與不足。我國的公共衛生危機管理一般是以政府為主體,各類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社會大眾都處于被動狀態,服從相關安排,積極主動性沒有被發揮調動出來,而且給社會造成一種公共危機就是政府事務的印象。但是在現在這種復雜多變的社會中,政府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獨自應對突發的、各種各樣的公共危機。
各級政府都會面臨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公共衛生危機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會對公眾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危害,甚至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及政府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公共衛生危機管理非常重要。
(一)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
政府要更加增強責任感,及時預測公共衛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提前建立健全危機應急機制,提高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應變能力。在日常決策中,要群策群力,制定從根本上降低公共衛生危機發生可能性。我們可以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學校、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等,為廣大群眾提供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渠道,增強他們的危機意識和安全意識,使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健全法律制度
公共衛生危機管理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確各部門在公共衛生危機中所起的作用及擔負的責任。盡快出臺以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我國公共衛生危機管理提供法律依據,最大限度地保護公眾的生命安全,維護大眾利益。同時提高法律執行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提高溝通協調意識
在公共衛生危機發生時,政府首先要做好統一領導工作,合理整合各方面的資源,爭取利用最小的成本達到損失最小化,同時也要降低政府解決危機的成本,合理分配好各部門所需要的工作任務,明確職責分工,在處理危機時,要加強團隊合作意識,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協調溝通,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四)建立社會動員參與機制
在公共衛生危機管理中,政府不是唯一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來處理危機。特別是衛生危機的特殊性,公眾參與不僅可以完善公共管理的內容,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還能整合全社會的優質資源,能夠緩解公共衛生危機給社會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