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靜
(鞏義市委黨校,河南 鞏義 451261)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人們相信天圓地方,認為中國居于大地之中,為天下,而天下之外為四海島嶼,為夷狄所居之地,因而這種中心與邊緣或同心圓的結構模式,一直主導著中國人對世界的基本認知。長期固守天圓地方的地理概念以及中華文明的優越性致使古人形成了華夷之辨和家國情懷的思想,并且這一思想隨著中原王朝的繁榮強盛,也使得中國周邊的小國開始出現與中華帝國發生朝貢的歷史聯系,這種傳統天下觀在當代中國外交實踐中得到了豐富的發展。
在傳統天下觀的思想中,不僅強調國與國之交的“禮”,而且也非常重視“和”的作用,和諧、和睦、和平,這是天下觀的基本追求,在“和”的前提下,才能促進禮樂文明的傳播,達到“化夷為夏”的目的,所以當下國家間的和平與合作,不僅能互相借鑒彼此優秀的文明成果,而且也可以實現共贏的目標,因此和平的發展環境是“和合共生”理念得以踐行的首要前提。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對世界基本形勢做了新的判斷,認為世界大戰在短時期內不會爆發,因為世界格局的多極化已初見端倪,并且美蘇兩國都有數量龐大的核武器,任何戰略誤判都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兩國開通首腦專線,積極進行戰略溝通。另外,世界上熱愛和平的力量不斷壯大,這對試圖發動戰爭者進行很大的制約,所以基于以上的客觀分析,做出基本判斷,即可以爭取較長的和平時期進行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樣既可以壯大和保衛自己,也可以維護世界和平,因此對時代主題的判斷就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正是基于這一判斷,我國就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世界增長的奇跡,1978年至2008年間,中國經濟每年以平均9.8%的速度增長,在2010年中國GDP 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了“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規模減貧”,按照農村現行貧困標準,累計減少7 億多貧困人口,超過美、俄、日、德四國人口總和,成為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正是因為走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上,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才顯著增強,朋友圈才越來越大,為世界的繁榮才做出了越來越多的貢獻。
“達則兼濟天下”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崇高目標與追求,也是治國平天下矢志不渝的終極歸宿,因此中國的發展不僅要實現自身的繁榮,也要惠及更多的地區和人民,使他們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發展模式中,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宏愿。近些年中國看到現行國際機制存在的種種弊端,發現其不能夠深刻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因此中國憑借自身的影響力積極推動國際機構變革,提升發展中國家在I MF和世界銀行的投票份額,增強在國際機構的話語權。另外中國也帶頭建立一些國際機構,如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這不僅彌補了現行機構存在的不足,而且為發展中國家打開了方便之門,更重要的是,這些機構是開放的,包容的,不謀求零和博弈和贏者通吃,而是要實現共謀發展、共享成果,參與共贏的目標與追求。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因此中國在參與的過程中,也積極宣傳中國理念和主張,呼吁各個國家樹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大家一同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恐怖主義進一步蔓延,難民危機引發涌入國民粹主義勢力滋長,世界政治“黑天鵝”事件頻發,并且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也有所抬頭,因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相互依賴的世界各國都不能幸免于難,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因此需要各個國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問題的解決,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創造良好的條件。
中國傳統的觀念中強調“敢為天下先”,因此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自然不會缺席。在2016年杭州G20 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因此中國積極推動G20 從一個單純為應對短期經濟危機而進行的制度安排轉換為長期解決全球經濟問題的制度框架,由短及長,構建大家對話與解決問題的平臺。另外,中國也積極為世界經濟精準把脈,呼吁各國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不能單純依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推動經濟走出困境,一定要進行經濟結構上的改革。同樣對于全球氣候的治理,中國積極通過《巴黎協定》,為各主要國家樹立了一個良好的的榜樣。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世界,從未像今天這般渴望傾聽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口占世界近1/5,第二大經濟體,走出‘一條同西方制度迥然不同的成功道路’。它的抉擇判斷、進取作為,深刻影響著21世紀乃至更久遠未來?!闭腔诖?,中國將以其兼愛和合的文化以及勇于擔當的歷史使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p>
當前正值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需要在全球化進程中有一套自己的價值理念,擺脫近一百多年在國際秩序中被治理的邊緣地位,努力為世界塑造一套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