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琴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級中學,浙江 杭州 310000)
讀后續寫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的寫作形式,從結構上講要求描寫事件發展的高潮和結局。從內容上講要求深化主題,描寫情境,人物感受和態度。由于每個人對事件的分析和預測不一樣,所以這類寫作開放性較強。而且它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考驗較大。但是,經過續寫這一環節,學生對閱讀理解會有更深刻的體驗。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水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為續寫服務的閱讀策略。
讀后續寫教學,第一,有助學生英語學習意識的全面激發,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讀后續寫首先是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關注文章重點語句、詞匯,要把握作者意圖。基于此再進行語言模仿與創造。在進行讀后續寫過程中,學生要對原文反復回讀,保證所寫內容與文章能連貫順暢。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積累到豐富的詞匯、句法,也能夠對自身存在的語言學習上的不足有深刻認識,然后通過續寫來不斷提升自身英語表達能力。第二,讀后續寫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語用能力。它對語言協調性有較高要求。學生在續寫中,要對閱讀資料內容的寫作特點綜合分析,通過運用風格統一的表達方式來提升續寫質量,這為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在正式寫作之前,學生必須要先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對文章脈絡、語言風格準確把握。此外,基于usage-based 的語言習得理論的靈活引用,語境給學生讀后續寫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能夠在多次讀后續寫訓練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首先,續寫內容偏離原文主題。文章主題是指作者通過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包括事件和作者的情感。學生要搞清楚作者寫文章的基調是歡樂的,還是悲傷的等等。而今,很多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缺乏情感共鳴,無法理解作者的態度和意圖,所以難以實現對文章主題的準確把握。這樣就會在寫作時出現偏離主題的情況。比如:在“My grandma”這一閱讀材料中,作者通過對外婆點滴事情的回憶,表達了對外婆的愛。在續寫時就要抓住作者想要表達的這一主題,續寫的內容也要圍繞作者對外婆的思念,將這樣的情感通過各種描寫充分體現出來,才能夠實現續寫與原文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其次,續寫詞匯和語言的運用存在風格突變現象。很多學生在讀后續寫中,因為沒有對原文的語言風格做出認真研究,在續寫中單純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遣詞造句來進行寫作,結果就存在嚴重的原文語言和后續語言間的不融洽,再加上一些學生的詞、句積累、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還有待提升,會經常出現詞匯和語法的運用不當的情況[2]。
最后,對閱讀材料的中心詞理解不準確。學生未對事件發生規律做出充分考慮,導致其安排寫作的內容、情節都缺乏邏輯性,與上文故事中的情景、人物性格都不符合。如,就“The day in my memory”這個材料來講,此文本意是要求學生將自己難忘的往事寫出來,但學生寫出的文章沒有突出“難忘”的特點,更有甚者還存在順序混亂、情節設置嚴重不合理等問題[3]。
(一)讀后續寫框架構建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體系。讀后續寫材料通常敘事類文章較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科學整合閱讀、寫作。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關鍵信息、關鍵詞準確把握,只有基于對文章的透徹理解才能進行合理的續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讀后續寫這一教學活動,既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進一步拓展,也能夠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不斷提升。且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著重從記敘文的特點入手,以此來優化閱讀、寫作的有機整合。要將記敘文的who,when,where,what,why,how 這六要素理清楚,并明確哪些在文章中已經告知。例如,2016年10月浙江高考的續寫,文章是按吵架→出走→迷路→失聯這樣的故事發展順序來記敘的。后面要描寫的內容是失聯以后女主第二天晚上的情況和第三天清晨醒來后的事情,最后還要寫清楚女主人公是否得救,要描寫她是如何得救的過程、細節等。這些內容要確定下來一定是要在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故事發展規律之后才可以做到的,不然就很難充分完成續寫任務。
(二)續寫故事發展的方向有助于理解文章主旨。除了抓住文章主要內容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原文的段首做出深入研究,以此來給續寫內容提供方向性指導,避免續寫的內容天馬行空,胡亂發揮。比如文章段首是這樣的內容 They met with each other at a party.She was so young and beautiful,while he was just an ordinary man.At the end of the party,he invited her to have coffee with him,which was to her great surprise,however,out of politeness,she accepted his invitation.學生在讀完這篇文章的這一段后應該做出這樣的考慮:作者描寫了女士“young and beautiful”,男士“just an ordinary man”暗示了什么?他為什么邀請他喝咖啡?事實上此處伏筆暗示著故事的背景,即一個外貌條件一般的男子想要追求一位年輕漂亮女士。那么問題來了,第一次約會男士可能會是什么心態?激動?緊張?如果能有這樣正確導向那么學生對后面的咖啡加鹽的原因就會有所思考,離合理的續寫內容的構思也就不遠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懂得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對讀完第一段故事后做出深入思考,這樣學生既可以實現對續寫方向的準確把握,也能在思維的邏輯性和縝密性上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閱讀過程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在讀后續寫過程中,除了詞匯句型的積累與運用,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探究、創新精神的培養。讀后續寫的文章中,通常都會出現10個左右畫線詞,這些畫線詞對于文章的框架通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所以,在實際授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畫線詞做出合理分類,準確把握它們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在學生認真閱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出現的懸念準確把握,引導學生在后續寫作當中將想象力、創新力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寫出優質的文章。通過尋找文章懸念的過程,學生也將自身探究精神充分發揮出來,并給予符合邏輯的推測。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各種懸念深入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將自身創新思維充分展現出來,為學生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創造良好條件。那么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把握懸念呢?教師可以通過層層追問的方法去引導。例如,在這樣的材料中Sitting in a nice café and not knowing what to talk about,they both felt very embarrassed.When the waitress served them the coffee,he asked her to bring him some salt.教師可以通過問這些問題來讓學生抓住原文里出現的懸念。
How did the woman feel when the man asked for some salt?
Why did he ask for coffee with salt?
What might be the truth ?
學生通過對這些懸念的思考和討論,進行合理的推測,就更容易把握原文和續寫內容的前后呼應,體現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續寫有助于挖掘閱讀的深層含義。在讀后續寫的評分中,能得高分的文章除了語言地道、語句優美以外還有以下的特點。
1.續寫的內容反映出了該學生有著較高的思維品質。反映了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優秀的思維品質來源于優秀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是說該學生寫的續寫內容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評價者認為有著嚴密邏輯思維的文章是能得高分的好文章。
2.文章結尾有著積極向上的意義,傳達正能量。在高中階段,讀后續寫的選材很多都會選一些有積極教育意義的記敘文。學生能把握住這個原則,那么他的結尾就不會是一個平庸的結尾,而是會努力實現一個思想道德的升華。
例如,某續寫材料的內容如下,在一個濃霧天的下午,Polly 下班后迷失在霧中,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正當她茫然地走在街上的時候,一個盲人主動提出給她帶路。原文中已經有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續寫第一段要求寫盲人給Polly 帶路的經過。第二段寫盲人把Polly 帶到家門口后,沒有回家,反而又向車站的方向走去以及原因。
Beginning,Polly was lost on the way home on on a foggy afternoon,and then a blind man offered to help her.
Climax,what happened on the road to Polly’s home(續寫第一段)
Ending,What did the blind man say and do next.(續寫第二段)
續寫的結尾,一般同學會寫,盲人是回到地鐵站去坐地鐵回家的。這樣的結尾也合情合理。但是還有一種結尾設計,盲人回到地鐵站是繼續去幫助別的有需要的人。他說“平常都是別人幫他的,今天這樣的大霧天給了他幫助別人的機會”。這樣的結尾體現了社會正能量的傳遞,也反映出該學生不但英語功底好,而且有回報社會,知恩圖報的優良品質,所以這樣的文章也能取得高于別人的分數。這反過來促使我們老師去思考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們不僅要去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更要帶著縝密的邏輯思維去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層含義,去領略作者想要表達的一種思想感情,這樣才能更深刻地去挖掘閱讀文章的內涵,把握住文章的精華內容。
基于讀后續寫來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教學方式的進一步優化,也能夠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為此,在實踐應用中其教師應對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充分考慮:
(一)充分考慮語篇的整體性。在高考英語改革不斷深入背景下,英語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為了給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教師應進一步提升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閱讀能力。現階段,很多高中生的閱讀方式較為單一,教師也很難從語篇角度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出科學評價。而讀后續寫中閱讀教學策略的科學運用,既有助于學生閱讀形式的豐富優化,也能夠從不同角度來檢測其閱讀能力,為此,實際授課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在寫作中實現對上下文銜接、連貫的準確把握,以此來準確把握整篇文章的寫作方向,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
(二)充分發揮材料的指導意義。基于讀后續寫這一視角來開展各項閱讀教學活動雖然能夠促進學生課堂學習質量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并非是所有文章都適合以這種策略方法來開展,不然便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情況,所以,在授課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優化材料指導意義的充分發揮。通過選擇更具指導意義的材料來引導學生對文章連貫性、邏輯性產生充分認識。
(三)凸顯續寫對閱讀的支架地位。美國某知名教學家曾提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就是學習和教學的重要支架,所以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重視續寫對閱讀的反促作用。在閱讀教學中,結合具體情況,以及學生各階段的認知特點,從續寫的角度出發設計出具有層次性的問題鏈,使得學生能夠在支架的幫助下,對文章內容、主題透徹理解。在授課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相應支架,為學生更輕松、順利的理解文章內容創造良好條件。
結束語:綜上所述,基于讀后續寫的閱讀教學策略既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也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對此,在教學實踐中,為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內容,要做到有策略地閱讀的閱讀,為其英語思維的進一步拓展,以及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充分發揮出來,教師應運用這些策略來構建生動、高效的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