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娣
(農安縣永安鄉初級中學,吉林 農安 13020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學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語文作為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學習的科目,其重要意義不僅僅是可以提升學生道德文化水準和思想深度,更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第一步,我們教育改革中提到的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同學們能夠盡早的對傳統文化的概念有自己的了解,感受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初中同學們思維發展尚不完全,他們的想法、閱歷還不夠成熟、豐富,如果我們能抓住這樣的一個時機,對初中同學們展開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一定能豐富同學們的思想文化內涵和愛國情懷,讓其能夠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以前的語文教學內容以近現代文章為主,并穿插一些古詩古文,但古詩古文所占篇幅較少,近年來隨著新時代的大力倡導,初中語文對學生語文思維和對傳統文化的考察力度不斷加大,街上的國學館也像雨后春筍一樣涌出,國家和人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力量,加強傳統文化教學有利于增加同學們對于自己國家和民族歷史的了解,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對初中同學們展開有關古文化的知識,有利于讓同學們在日后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有追根溯源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表面一層,這對培養同學們的學科思維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都有深刻意義,這種深刻意義可以引領同學們對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使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也能做到口耳相傳,最后這種傳統文化方面教育也有利于同學們在外來文化外來思想鋪天蓋地的今天,在心中固守傳統文化,在心里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留一塊凈土。
初中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多搜集一些新奇且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例子,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在激發同學們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的同時,取得良好教學成果。由于現在的初中語文的教材資料都普遍平淡枯燥,導致了同學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夠深入,因此語文老師應該多多選擇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題材,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把傳統文化滲透進去初中語文教學里面,讓同學們能夠更好的體會到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從而更好的對其學習與發揚。同時語文老師還可以在教學時,向同學們展示不同的傳統文化習俗,使同學們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上文提到可語文老師要貼近教材去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但我們都知道,由于側重點的不同,很多傳統文化知識是需要老師進行課上遷移,讓同學們能夠去深入的理解,這就離不開老師在課下多查找相關資料,在課上為同學們適當引入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對于初中同學來說,所謂的傳統文化就是古代文言文以及古典詩詞作品里面的“老古董”般的思想觀念,他們往往會覺得在現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學習傳統文化并沒有什么用,正是因為這種不正確的思想觀念的存在,導致同學們忽視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文明發展是在傳統文化的串聯下維持的,而且不論是在幾千年前的中國還是現如今的社會,人類的生活都脫離不了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國家也認識到了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在近段時間以來社會上也在不斷出現多種形式下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宣揚,比如電視傳播、廣播傳播等等。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初中同學們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來源,更是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因此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加正確、客觀、深入的了解到傳統文化,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這就離不開初中語文老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當中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導和滲透,讓同學們多多接觸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從而讓同學們能夠在長時間的培養熏陶體會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同學們對于傳承傳統文化知識的意識,讓同學們成為一名真正有著“中國味”的人民。
由上文的敘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初中階段,加強對同學們的傳統文化教學對增強同學們的文化自信和培養同學們的學科綜合素養都有積極影響,但必須改變如今適應了應試教育的教育教學方式,至于要怎么更好的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去初中語文教學中以促進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遠遠不止上文筆者提到的幾種方法,更多的方式還等著老師和同學的共同探索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