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民
(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近年來我國音樂事業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各類音樂人才培養需要加快腳步。為了提升高校音樂教學能力,為社會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優秀音樂人才,高校需要根據音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優化改革的方式。
高校音樂主要為我國社會音樂事業的全球發展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但就目前高校音樂教學情況進行分析,高校音樂教學并不理想,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教學思想過于傳統化,跟不上時代音樂的潮流發展;教學內容過于傳統,在教學內容上落后與其他先進國家;教學方式方法的單一化,是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重點;教學評價體系沒有特點,不符合高校的發展。基于以上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新時代下的高校音樂教學必須要具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革發展策略,讓高校音樂教育與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進行有效的串聯,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科學、合理化的教學思想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基礎。因此,身為高校音樂教師必須要根據時代創新自我教學思想。在教學創新過程中,需要符合我國對高等教育頒布的新要求,并且在高校音樂實踐教學過程中落實以下教學理念。
1.堅持貫徹“立德樹人”教學思想。我國黨中央曾在十八大報告中對教育提出各項新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必須要落實于實際教育中去,提升德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為發展我國音樂事業的高校音樂教育,也應在教育過程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以素質教育提升音樂學校學生的各項素質能力。由于音樂屬于技能型學科,高校一般會將重點放在技能教育上,所以導致高校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均衡培養,技能及素質的不平衡發展,讓音樂人才進入社會后無法快速的適應社會工作,這對于學生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我國音樂歷史源遠流長,其內容更是豐富多彩,音樂教育中促進素質發展的方式極為有效。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學生會學習到較多的愛國主義歌曲,此時教師便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所表達的感情、民族情懷、不屈不撓的精神、無私奉獻的態、實事求是的價值觀。這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鮮明的政治立場,在后續的學習及實踐過程中都對學生極為有利,因此音樂教學改革中深度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學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2.堅持貫徹“以人為本”教學思想。以人為本作為音樂教學思想,強調了音樂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存在為學生,通過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滿足當代音樂人才的發展。將“以人為本”教學思想落實與教育改革中,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教師尊重個體差異,肯定學生主體地位,以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德爾學習能力。由于個體能力、愛好、個性等存在較大差異性,音樂教師在展開教學前必須要對班級學生特點進行調查了解,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音樂教學的分析,幫助學生逐漸克服音樂學習中的難題,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音樂人才。
音樂教材是順利展開音樂教學活動的關鍵,高校音樂教材豐富多樣化,每本教材中都是濃縮的知識精華。我國音樂事業的快速發展讓音樂教材逐漸暴露出許多的問題,教材與實際的落差,讓教學內容質量有所下降。為切實的提升高校音樂教學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音樂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要深化教學內容的改革,結合新時代實際發展,不斷拓展中國民族音樂教材的科學性,實現新時代的音樂創新創作發展。
1.拓展與深化中國民族音樂內容。我國現階段音樂發展過程中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傳播工作極為重視。音樂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高校領導與音樂教師必須重視傳統音樂教學,在設計與開發音樂教材中,需要結合我國民族音樂內容編寫高校音樂教育教材,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為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
2.拓展與深化音樂創作內容。我國音樂事業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培養出來一批優秀的作曲家、詞作家與演奏家,這是中國音樂進步的根本,也是未來中國音樂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實現該目標必須在現階段通過各類音樂人才不斷努力,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高校音樂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音樂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要通過教育改革,深化教育音樂創作教育,讓高校音樂教育塑造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并創作出更多膾炙人口的優秀音樂作品。
音樂教學應當是豐富所采的,但就現代高校音樂教育現狀來看,傳統音樂教學方式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單一的教學方法嚴重的限制了學生音樂能力的良好發展。我國現在處于信息化時代,在音樂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依靠信息化技術,提升高校音樂教師能力,豐富教育方式方法,讓多樣化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法。以視唱練耳教學為例對傳統音樂教育進行分析,可發現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主要以鋼琴為主,學生便只能在課堂上訓練樂感,但課堂時間畢竟十分有限。為提升學生的課后練習能力,可利用多媒體軟件,在課余時間強化視唱練耳訓練。音樂教師教學實踐也可借助多媒體軟件制作能夠幫助學生視唱練耳的曲目,然后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反復播放,讓學生能夠充分熟悉各個曲目的音準、節拍與節奏,提升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記憶及反應能力。
2.積極采用網絡教學法。網絡教學極為便利,打破了傳統音樂教育的時間與空間性,讓教學實踐能夠隨時進行。高校可搭建校園智慧網絡,開展微課、慕課等視頻教育課程,還可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或設置學校音樂學習網頁,及時的公布音樂學習信息,不管學生在何時何地都能夠對教學計劃進行快速的瀏覽,彌補了傳統教育時間和空間等對教育帶來的不便,讓學生享受隨時學習的樂趣。學校也可通過校園網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讓教學管理也更加的方便。
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對于高校音樂活動的長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建立健全的音樂教學評價機制是對音樂教學的有效保障,能夠通過平價改進教學不足得到更好的發展。
1.音樂教學評價主體要明確。在評價過程中不管是對音樂教師還是學生的評價都必須要確保過程及結果的公正性。校內領導也需要擴大評價的范圍,不僅給音樂教師進行評價,也可以給優秀的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高效領導人員也可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相互激勵,以學生為主題展開科學、合理的評價,充分實現音樂教學中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育理念,明確音樂教師組織教學看著的目標,強化教學實際能力。
2.音樂教學評價要有目標、有計劃。以評價對象對音樂學生為例。音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評價,讓評價盡可能全面、科學、合理。通過評價總結高校學生學習音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然后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的不足進行自我優化。同時,對于評價為優的學生需要讓其發揮團隊協作能力,讓其幫助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一起學習進步,并學會規劃自己下一步的學習計劃。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可根據課程進度、季度、年度等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制定出符合學生學習的課程,讓音樂教學更加具有計劃性。
教學能力及專業能力較強的音樂教師是高校音樂學校建設的中堅力量,更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組成。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過程中指出教師建設的重要性,“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因此,作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音樂人才的高校,應當重視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具體可參考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對教師師德的建設和機制要完善且明確,讓學生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第二,教師需要進行持續的學習,參與各個高校之間組織的音樂交流活動,提升自身音樂教學能力;第三,制定嚴格的音樂教學的準入制度,加強考核標準;提升音樂教師福利待遇,以階段性出發評價優秀音樂教師,增加音樂教師榮譽感;不斷地提升音樂教師的素質能力,讓其能夠更好的授予學生。
高校音樂教學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音樂人才,為了能夠讓音樂事業持續不斷的發展,高校音樂教育必須要不斷的改革發展,爭取做到與時代共同發展,強化高校音樂教學能力,為社會音樂事業不斷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