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瑛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育人,因此教育首先要關注的就是人自身,重點研究人的發展,如果缺乏對人的開發、研究,那將是最沒前途、最沒效率的教育。以人為本能夠把握好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更有利于企業與高職院校教育的銜接。企業文化與學生的銜接一定要注意學生的階段思想,注意學生的知識基礎、意識狀態,把握好這個原則,才能真正的把學生的教育與企業向相融合,發揮優秀企業文化的激勵、導向作用,真正促進高職學生文化素質的養成。
(一)從高職教育出發的原則。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就有說明,高職院校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為主,培養全面發展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不管是專業技能還是綜合素養,培養都是為了讓學生成才,讓學生更擁有就業的優勢。有的高職學院為了做到這一點,不斷加強了與企業的聯合、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方式,比如校企合作、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等,企業逐步進入學校,逐步與學校教育接軌。但是不管如何,企業還是企業,不可能讓學校真的按照企業的組織結構、運行方式來管理,也不能照搬企業的一些管理制度,因為企業和高職院校的性質還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高職人文素養教育中加入文化因素,一定要注意把握高職教育本身的原則要求,這是高職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相比普通本科院校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特色所在。
(二)從企業出發的原則。為了高職院校學生和企業的雙方利益,高職的教育要學會從企業出發,發展與企業對話,按照企業需求設置專業,特別是高職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從企業文化的角度分析高職院校學生應有的人文素養,這樣既有利于培養了應用型人才又能真正的培養企業所需人才的人文素養。企業需要的人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完善的個性品質和綜合素質以及嫻熟的溝通和推介能力。
文化素質教育讓學生學會如何生存、如何做人,素質教育能教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與人善意的相處,與社會共同進步。這些關系的處理能鍛煉人的理性、意志、情感。在學校的教育能讓學生在德、智、行等方面處在一種和諧的狀態,還能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為人處事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基本內容:
(一)道德修養。它是指一個人必須具備的道德規范,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就是要具備的一種職業道德修養。為企業輸送人才的高職院校如果先行讓學生明白,畢業后的工作中應該具有的職業態度、責任和義務、工作紀律等,那么在校期間也能養成很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學會做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文化修養。文化修養就是利用對人文文化、人文科技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而逐步在實踐中養成的可以獨立思考的一種能力。其中,文學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課程,一個擁有很好文化修養的學生,其本身的氣質就會讓人耳目一新,因為這樣的學生吸收了文、史、哲、藝等各方面的知識成果,通過各種熏陶、感染,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心中,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自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都將會有一個新的升華。
(三)審美素養。這種素養可以讓人擁有較系統的藝術基礎知識、高雅的藝術鑒賞水平、健康的審美情趣。一個人能在實踐中感知美,為了未來追求美、創造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發現美,欣賞美,形成對美的事物的全新理解和辨析,讓各種美的結合促使人從內而外散發美的氣質。
(四)心理素養。人文素養教育的其中一個目標是要讓一個人擁有健全的心理素養和個性品質。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強可以從很多的新聞報道中看出,比如因為情感原因走向末路,因為畢業工作問題自暴自棄等,這些挫折造成的心理壓力都急需解決。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幫助高職學生養成熱愛生活、積極樂觀、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以及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
高職院校和企業都應該通過對學生的教育、培訓等,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思想覺悟等綜合素質能與工作更加匹配。學生對企業文化即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念迷茫,缺乏認同度。這樣就會導致企業職工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知識、技能完全能勝任這份工作,但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對任職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高職院校在教育學生時需要做到技能和素質的雙重培養,高職院校作為為社會、為企業培養人才的基地,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讓其成為企業需要的人才是高職教育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