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玲捷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目前對于法律圖書館的定義問題,業界還沒有統一的概念。很多學者從研究的不同角度出發,對法律圖書館進行了定義和概括。比如于麗英從圖書館應具備的公共性角度出發,認為法律圖書館一般包括法學院校圖書館、研究院所法律圖書館、政府部門法律圖書館、律師事務所圖書館等,她強調圖書館的公共性[1]。曹明等學者從圖書館的專業性、專門性角度出發,認為法律圖書館應該囊括所有從事法律文獻信息服務的圖書館[2]。田建設從圖書館的服務性角度出發,認為法律圖書館是指專門收藏國內外法律法規、法律科學文獻為主,為國內立法、司法、法學研究人員與教學人員提供專業文獻服務的專門性圖書館。筆者認為,法律圖書館應該既兼具圖書館的所有功能、突出法律特色,又能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對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及時掌握法學研究動態,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法律信息時效性比較強,在法律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種法律信息的更新和查詢能促進用戶掌握法學研究動態、獲取所需文獻資源。優質的文獻資源、及時準備的學科服務共同構建了法律圖書館的內涵。筆者在文中提到的法律圖書館,主要是指設置有法學學科,并伴隨著法學學科建設而形成的院校專業圖書館。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和推廣,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服務學科建設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往忽略用戶真正需要什么,側重于能提供什么的服務模式已然改變,為信息找用戶,為學科建設提供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服務成為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一些國內著名大學法學院,比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均設立了獨立的法律圖書館或法律文獻中心,為法學科研工作提供資源支撐。如清華大學法律圖書館,我們知道法學教育在清華大學有著悠久歷史,1999年清華大學法學院正式恢復建院,圖書館于1998年率先成立學科館員小組,為對口學科提供深層次的學科信息服務。二十年間,從法學院恢復建院到在法學學科評估中進入全國前列,法律圖書館對法學學科建設的促進作用不容忽視。可以說,一所大學法學院的地位、法學學科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這法律圖書館的定位與建設。反之,法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學科服務以及外在的影響力又影響著學科乃至法學院的發展。不僅對于高校,對于承擔社會公共職能的圖書館而言,法律圖書館的建設也是一個趨勢。2009年國家圖書館作為一家國家級的綜合性研究型圖書館也緊跟形勢發展,設立了法律參考閱覽室,為公眾提供法律知識查閱。
當前我們法律圖書館的優勢在于,一是組織保障上,法律圖書館或者法學院圖書館均隸屬于院校圖書館或者院校圖書館的分館,具備良好的組織保障和持續發展的基礎。二是資源利用上,服務對象比較穩定,主要面向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服務對象的層次比較清晰,資源的需求上主要集中于法學學科前沿動態情況,資源利用率比較高。三是學科服務上,院校的法律圖書館在學科服務上,更加的多元化、服務更加精細化,針對的對象較穩定,尤其學科館員的設立,為圖書館與院系之間搭建了通暢的交流平臺,為院系建設發展提供了更為精準和專業的文獻信息服務。
目前法律圖書館發展面臨的困境主要在于:一方面受制于經費限制,很多院校沒有單獨設置法律圖書館,而是采用綜合圖書館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高校法學圖書館一直未能形成一套系統性的協作規程,缺乏館藏特色,不能提供用戶個性化的信息資源需求,這嚴重影響著法學圖書館的發展空間。有的雖然設置了法律圖書館,但不能及時了解和跟蹤學術發展動態,滿足學術研究和教學發展的需求。近年來,國內各圖書館在開展的數字化資源建設方面,大多數的法學數據都是通過綜合性信息收集與整理來實現的。以這種方式獲得的數據庫存在內容簡單重復、信息更新緩慢、無法突出院校學科及專業特色,給人的印象就是空有一副牌子,缺乏特色。
另外,筆者從德國法律圖書館建設中得到一些啟發:該國的法律圖書館建設在聯邦政府和官方科研組織機構的支持和重視下推進,尤其體現在法律資源文獻的收藏與保管領域,作為聯邦政府主要部門始終發揮主導作用。近年來,德國以國家圖書館為主導,聯合各種類型的圖書館加盟共同推進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其中法律共享信息系統就是四個項目之一。政府部門支持、科研機構的引領、社會的共同參與是德國法律圖書館建設中的突出特點[3]。我國高校法律圖書館建設也應提高站位,加強頂層的設計,跳出本校的法律圖書館再來審視建設問題。缺乏統一的定位和協調機制是當前我國高校法律圖書館建設中存在的又一問題。2018年成立的中國法律信息資源共享聯盟讓筆者看到了業界對于解決這一問題的努力,該聯盟旨在促進全國政法機構文獻信息資源的自建,推進各高校間的通力合作,這種平臺對于法律圖書館的建立與發展是有益處的,有利于協同共建中國法律文獻信息資源網絡共享平臺。
館藏學科資源結構直接影響著學科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直接關系著學科建設文獻資源保障能力的高低。不斷加強法學學科建設,實現法學學科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是必由之路。當前,我國法學學科體系基本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內在功能結構仍然存在比如理論研究相對滯后、學科交叉融合不夠、學科結構設置不盡合理、傳統相對固化的二級學科體系研究滯后等等問題,這極大的消減著法學學科的現實指導功能。
法律圖書館在高校的法學教育研究、法律實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國家的立法和法制建設水平。一是從當前教育體系看,圖書館的教育功能更多的側重于專業素養的培育。法律圖書館是學生法學專業知識的主要來源,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二是從法律圖書館設置情況看,法律圖書館可以根據課程要求,貼合課程設計,將館藏資源或網上資源系統化、有序化的進行分類整理,為讀者提供各種資訊。三是從圖書館員職能看,圖書館員可以積極協助教師開展法學學科教育活動,與學科帶頭人溝通交流,為課題研究提供課題資源和科研動態。四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法律圖書館不僅僅要完成圖書館的固有使命,除了要對法律文獻收藏整理、分析利用外,還要通過圖書館相關職能的發揮,最終促進法學學科的發展,提高法治建設的成果,達到社會效果和法治效果的統一。從這個角度分析的話,法律圖書館憑借這自身館藏資源的專業性以及法學相關信息資源的系統性、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著主導作用。
筆者基于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具影響力學者分學科排行榜進行分析,此排行榜的相關數據主要依據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收集匯總,對近五年核心期刊發表情況進行分析,例如:發表數量、參引總量、論文下載量等,計算每位學者的最終得分。公安大學法學學科排行榜上榜學者為13 名,排第20 位(含公安學),如果將公安學相關核心期刊不納入范圍,公安大學法學學科排名將退后。結合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情況看,法學學科排名靠前的高校,比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等高校圖書館均設置有專門的法學院圖書館或者法律圖書館,以支持法學學科建設發展。法學學科作為我校的一級學科,理應有法律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識服務,但目前尚未建立。
隨著2017年公安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期。根據學校制定的“立特、創優、建強、領先”的學科發展思路,參與全國學科水平評估工作,推進法學院學科建設改革試點是接下來的工作重點。筆者認為,只有盡快建立法律圖書館,充分發揮學科精準化服務功能,才能進一步助推一流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