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飛
(河北省威縣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威縣 054700)
對于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們來說,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有些不習慣。又因為他們剛剛從一個“自由”的群體進入到一個事事都要有“規矩”的集體中,他們難免會不適應。而小學生本來就屬于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自控力又不強的年齡段。因而他們很難做到專心聽講。這個時候作為老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對策,來激發調動小學生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情感,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那么,我們要如何把情感帶入課堂中呢?
教材情即語文課文本身所蘊含的感情,是作者真實、細膩、強烈的情感在文章中的表露,是一種原生態的感情,它可以引發教師教學備課和講課時的感情,學生在閱讀和學習時也會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特點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適當方法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捕捉到作者熔鑄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其如臨其境,如聽其聲,如見其人,從而通過形象思維來感知、感悟文章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
環境是影響情感產生以及情感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情感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考慮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輔助教學。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根據文章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建一個類似文章發生環境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文章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對作者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從而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課文學習效率。例如,筆者在講《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就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筆者先展示出攝影作者拍攝的西沙群島美麗的相片,如顏色豐富的珊瑚礁、種類多樣的海洋動物、陽光海岸和金色沙灘、藍藍的海水和海防崗哨等西沙群島的特有景光,把同學們先帶入到美麗的西沙群島情境中去,給予學生們一種較為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隨后,筆者再讓學生們誦讀一遍課文,在設定的情境中去深入感受作者在西沙群島的所見所聞以及情感體驗,不僅能夠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增進課堂樂趣。
語文新課標倡導,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更為真實、積極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在積極的教學氛圍中,獲得情感體驗,受到情感熏陶,進而提升學生的情感品質。眾所周知,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在“耳熟能詳”的課堂氛圍中,不但便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也便于拉近學生與文本內容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主動感悟文本內容,進而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走,我們去植樹》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植樹節,帶領學生親自體會植樹活動。在植樹活動中,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讓學生體會了植樹造林的樂趣與重要性,如此就能更加堅定他們植樹造林、保護自然的信心。
課堂內典范性作品的語言,無不深蘊著濃郁的感情。或寓于敘事議理之中,或寓于繪景狀物之內,深濃郁厚的情感表現得深婉曲折、含蓄蘊藉,只有用心體會、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這種令人陶醉的語言描寫表現上的醇美情致。優化的課堂教學之后,學生已不再停留在接受體悟文章的優美上,他們漸漸地拿出自己的筆,描繪心中的感慨和遺憾,并勾畫著美好的憧憬,內心升騰的情感汩汩流淌。
教學中要求教師、學生要真誠、表里如一,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溝通。情感滲透不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學不可能培養出具有整體生命意義的人。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要求教師要重視課堂生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講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注意認識活動與情感活動的協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情態來激發學生的情思,煥發學生的生活感受和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是一門蘊含著豐富情感的學科,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獨特作用,通過情感教育能將語言、作品有機結合起來,向學生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因子,達到培養他們情感品質、調動課堂氣氛以及提高教學水平的效果。意志力是指一個人為了完成某個任務而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的能力。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學習意志力整體上較弱,通常,小學生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大約為15 ~20 分鐘。然而,在我國小學一節課的時間最短為40 分鐘,最長則超過50 分鐘。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意志力是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該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意志力,我們每位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將課堂時間進行有效的劃分。這樣,活動將完整的語文課堂劃分為若干部分,通過情緒的放松,讓學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
情感教育是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有意識、有目的地以積極的情感去教育學生,進而讓學生得到積極肯定的一種教學方法。語文教育在整個小學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對于情感的培養也是語文教育的關鍵所在,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積極的情感因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獲取教學的和諧,實現師生之間真正的和諧對話,在實踐的教學中,老師們要用愛心和耐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多贊揚鼓勵,締造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