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國網河南淅川縣供電公司,河南 淅川 474450)
繼電保護專業相關人員有很多對微機保護自身特點認識不足和缺乏現場處理事故經驗,處理繼電保護事故和故障技能不高,主要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
我們工作人員根據工作中的實踐找到影響正確處理事故的原因。
發生事故是絕對的,不發生事故是相對的,人為差錯是客觀存在的。因繼電保護的事故的處理必然要涉及運行人員和檢修人員,且一旦保護拒動或誤動,必須查明原因,并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以便徹底解決問題。這必將涉及到事故的責任者。因為從人的主觀意愿來講,都希望此次事故與己無關,責任能推就推;隨著責任的推諉扯皮,事故發生后的許多資料和信息都可能被修改或丟失,無法界定是人為事故或是設備事故,給事故分析帶來較大難度甚至查不出原因,存在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系統類似的事故無法吸取教訓。因此,事故處理時必須堅持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人為事故必須如實反映,以便快速處理恢復送電。
微機事件記錄、故障錄波圖形、裝置燈光顯示信號是事故處理的重要依據,根據有用信息做出正確判斷是解決問題的關鍵?,F場處理繼電保護事故的經驗表明:大部分繼電保護事故的發生和安裝、調試、交接試驗過程密切相關;若通過一、二次系統的全面檢查發現一次系統故障使繼電保護正確動作,則不存在繼電保護事故處理的問題;若判斷故障出在繼電保護上,應盡量維持原狀,做好記錄,做出故障處理計劃后再開展工作,以避免原始狀況的破壞給事故處理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足夠的豐富的現場經驗往往對準確分析與定性事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學好電子技術知識、電路原理和計算機知識
由于電網的迅速發展,微機保護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作為一個繼電保護工作人員,學好電子技術、集成電路及微機知識就成為當務之急。
(2)掌握繼電保護原理
根據保護及自動裝置所產生的故障現象分析產生故障的原因,迅速確定故障部位,找出并更換損壞的元件,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繼電保護的基礎知識,必須全面了解保護的基本原理與性能熟悉電路原理圖。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邏輯思維,邏輯分析。
在日常的維護過程中,新投運的變電站由于安裝調試不規范,不全面,而引起的保護故障時有發生,如CT變比接線錯誤,保護功能校驗不全面,直流回路絕緣破壞,設備一旦投運或者碰上陰雨天氣,引起保護誤動、拒動和直流系統接地。 要求繼電保護專業人員對新投運的變電站,必須按照《繼電保護運行管理規程》進行交接驗收;保護裝置竣工后,驗收的主要項目如下:電氣設備及線路有關實測參數完整正確。全部保護裝置竣工圖紙與現場實際一致。裝置保護定值符合整定通知單要求。檢驗項目及結果符合檢驗條例和有關規程的規定。核對電流互感器變比、伏安特性及準確度等級,其二次負荷滿足誤差要求。屏前、后的設備應整齊、完好回路絕緣良好,標志齊全、正確。二次電纜絕緣良好,其阻值大于10MΩ,端子號、標示牌齊全,正確。用一次負荷電流和工作電壓進行驗收試驗,判斷互感器極性、變比及其回路的正確性,判斷方向、差動、距離、高頻等保護裝置有關元件及接線的正確性。
直流系統的用電負荷極為重要,供給繼電保護、控制、信號、計算機監控、事故照明、交流不間斷電源等,對供電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直流系統的可靠性是保障變電站安全運行的決定條件。
直流系統是絕緣系統,正常時,正、負極對地絕緣電阻相等,正、負極對地電壓平衡。直流正極接地有造成保護誤動的可能。因為一般跳閘線圈均接直流負極電源,若跳閘回路再發生接地或絕緣不良就會引起保護誤動作。直流負極接地與正極接地同一道理,如回路中再有一點接地就可能造成保護拒絕動作,造成越級跳閘,擴大事故。除此之外,對監控、通訊裝置的運行并沒有影響。但是,存在一點接地的直流系統,供電可靠性大大降低,因為在接地點未消除時再發生第二點接地,極易引起直流短路和開關誤動、拒動,所以直流一點接地時,設備雖可以繼續運行,但接地點必須盡快查到,立即消除或隔離。
3)人為整定錯誤
主要表現為:看錯數值;TA變比計算錯誤;在微機保護菜單中找錯位置,定值區使用錯誤;投錯壓板等錯誤都會造成事故的發生。產生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工作不仔細,檢查手段落后;有些微機保護裝置菜單設計不合理,全部是英文,過于繁瑣,人性化概念差等容易造成現場操作人員的視覺失誤。從現場運行工況來看,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的主要措施是在設備送電之前由至少兩人再次進行裝置定值的校核,現場打印保護定值單。
4)帶直流電源操作插件
特別指出的是微機保護的集成度很高,一套裝置由幾塊插件組成,現場發生過多起在不停直流電源的情況下拔插各種插件造成裝置損壞或事故。對此現場應加強監督,必須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監護,插拔插件前必須關掉裝置電源。
5)保護出現誤動時
如果利用微機保護事件記錄和故障錄波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事故發生的根源時,應注意從事故發生的結果出發,先校驗保護裝置,再查二次回路及電流互感器的伏安特性,一級一級往前查找,直到找到根源為止。
6)保護拒動或者邏輯出現問題的時
利用檢驗調試的手段來尋找故障的根源。按外部檢查、絕緣檢測、定值檢查、電源性能測試、保護性能檢查等順序進行。現在的微機保護,已不提倡保護人員對插件上的單個元件進行檢查測量、替換等。
通過不斷強化現場監督培訓,熟悉掌握檢修規程、保護裝置說明書、調試大綱、調試記錄、定值通知單、整定試驗記錄、保護原理框圖、電路原理圖、標準電壓值、電流值、波形以及有關的參數等。在檢修及消缺后都要做好記錄,作為下一次檢修及消缺的參考資料。對于一些不常使用的保護裝置,對其在調試、檢修、運行維護方面的特殊點進行歸納總結,做必要的筆記,繼電保護工作人員已基本掌握事故處理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故障能夠快速解決,基本滿足繼電保護檢修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