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鵬
(重慶市云陽鳳鳴中學校,重慶 404500)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和進步的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當今教育的一大課題,創新并不是簡單地抽象地說一說,而是應當付諸行動,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策略。高中階段正是高中生各方面發展的重要時期,美術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筆者根據目前的教學背景提出了下列措施。
美術教師應該認識到美術課程的獨特性,從而拒絕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去教授美術。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學只會讓學生一味地去接受那些美術知識,而忽視了對美術中美學的欣賞,去在繪畫中加入自己的創新,讓美術課程的價值流失。同時,美術教師應該對這門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改變自己原先應付式的想法,因為只有當教師真正用心去教授這門課,認為這門課是重要的,學生才有可能開始重視這門課,并被激發學習的興趣。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還應去提升自我美術素養,去學習最新的思想觀念,因為只有教師的眼界、研究領域拓寬了,才能教授給學生更多的東西,去引領學生改變固有思維,這時學生的創新能力才可能得到培養。并且教師也應該敢于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等技術帶領學生去觀看課堂外的知識,不拘泥于那幾十年一變的書中,讓學生去接觸最新的事物,去放飛想象力。在學生想象力與創造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我相信學生會對美術課程更感興趣。
很多時候,教師占據課堂主體,整課整課地講授內容,而忽視了學生的需求,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因為教師整課地講授,學生沒有自己的空間,沒有時間去展開自我的思考,只能囫圇吞棗,沒有時間消化所學。教師應該空出一部分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去討論,去創作,教師只需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指導與引領,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合適的方向。只有做到讓學生自己去擁抱課堂,去自己探索,他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創新能力也在自己創作中得到提升。
融合學科的特點、魅力及人文素養,將傳統的美術技能教學轉變為學科合作的課堂。例如,在欣賞課程《青瓷》時,筆者就要求學生在課前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整理,或者詢問歷史老師進行一些根源探尋。再通過課后的集體交流,增進他們對傳統藝術文化的興趣,體現對多元化人文素養的尊重。從中培養他們對美術學科的好感和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美好事物自發創作的靈感和表現欲望,最終對思維開放也起到啟發作用。
傳統美術教學中,只有在課堂封閉的環境中進行“閉門造車”的教學氛圍。改封閉為開放,讓學生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充實自我,在實踐中探究藝術真諦。充分調動學生所有感官,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同時,參與到學習探究和思維構建之中,親身感受、直觀體會、認真觀察、勤于動手等行為方式,能在美術課堂上產生新看法,提高美術技能、發掘美術情感,并進一步對創新思維加以培養。
美術精神的精髓,就是創新思維本身。而學生階段的創新思維,通常都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引導,因而在學習造詣上沒有什么驚人的表現。懵懂狀態的創新精神,缺少的就是學習引導和思維促進。以個體為單位,進行創新思維促進,是美術教學在新課程領導下的必要教學引導。筆者對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樣一個面部素描的命題作業,收上來的作品卻是各不相同的。美術教師就是要利用這些細微的區別,對學生個體的美術技巧和長處有所了解,然后對這些長處加以發掘,使其形成自我的創造性思維,并同時強調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條件,自信自主地表現出自己的內心看法。
美術教學作為藝術教育之一,通過藝術欣賞與藝術創作來不斷的開發學生的才能,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成為主動創造者,才能真正的激發學生所具有的潛能,最大化的開發學生的才能。以《蒙娜麗莎》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模仿蒙娜麗莎姿勢的方式,讓學生來進行畫中人心境的體驗,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蒙娜麗莎本人以及畫面進行分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極大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在教學意識上重視誘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多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從實踐中減輕學生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激發其創新的欲望,發展其豐富靈活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地將美術教育的審美愉悅功能與自主創新目的有機地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