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濤
(廣西桂平市木樂鎮羅賢小學,廣西 桂平 537200)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不僅能充分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還能反映出學生的寫作能力,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深深影響,因此,導致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目標定位走入誤區,如今傳統的習作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整個習作教學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并且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習作教學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積極改善。
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教師一般很少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但在課后能主動閱讀書籍的學生是少之又少,他們把時間都花費在看電視或玩耍上,腦子里只有玩,根本不會想著閱讀書籍,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學生的寫作語言積累匱乏,他們在寫作時自然無話可說,如果再加上教師不注重引導,放之任之,就會致使學生的習作語言平淡無奇,習作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新意。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依然沿用的是以往傳統過時的習作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有些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讀范文上,嚴格規定了作文的寫作方式,根本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導致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都是一樣的,還有些教師為了追求效率,往往會拿幾篇比較優秀的范文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另外,還有些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習作教學,只是簡單給學生布置下習作要求,對于學生交上來的習作,僅僅是簡單評改。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要是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就能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很大程度上增強習作教學的效果,而具體如何做呢?其一是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力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在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就活動展開習作,把自己對此次活動的感想都寫下來,例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開展“觀察樹上、校園里植物開花結果”的活動,讓學生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讓學生緊密結合課文內容,就此次活動展開習作;其二是朗讀和傳閱優秀習作,讓學生學習優秀作文的寫法,同時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讓學生認真對待習作課,并知道有效利用課余時間主動積累習作素材,從而靈活運用到自身習作中;其三是采取多樣化的手段評價文章,如:鼓勵學生自行修改文章,并明確指出自身文章的不足之處,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探討,互相指出文章的優缺點,教師呢,最后總體評價,指出問題就行。
其一是巧妙利用教材有效滲透習作指導,一般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或者是引領學生合理借鑒課文的表達方式,讓他們深入領悟課文的真諦,例如:在學習完“秋天”的內容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和啟發學生,讓學生基于該課文上,認真選材和構思,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由抒發;其二是有效借助范文,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適當利用范文既能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習作技巧,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必須認真選擇范文,可以是學生寫的優秀文章,也可以是從報紙和雜志上選取的一些帶有時代特色的文章;其三是引導學生從多種渠道進行廣泛閱讀,如:在班級中開設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家中的課外書帶到學校里來,這樣學生就能輪流交換看了,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教師可以每天給學生安排時間讓他們閱讀,同時每月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讓學生互相分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在相互交流和探討過程中把自身印象深刻的內容記錄下來。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在習作時有話可說,就必須要求學生多多積累習作素材,在習作中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具體如何做呢?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尤其是善于觀察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感人情景,讓學生從內心里明白其實習作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要求他們平常多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讓他們充分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這樣學生在習作時才會有東西可寫,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個特征,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在學習完“小柳樹和小棗樹”“秋天的雨”“奇怪的石頭”等內容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讓學生用心體會大自然的特點,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或者組織學生開展種植和養殖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和探討心得,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促使學生把所見所聞寫下來,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積累習作素材,這樣能夠充分體現出習作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同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日常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感悟和積累習作素材,才能切實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