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六中學,甘肅 嘉峪關 735100)
探究性學習的應用,使得初中地理課堂的授課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教學中,以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為中心,將教學思路和方法進行創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探究輔助和氛圍,構建了高效的地理課堂,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探究知識的機會和互相評價的機會,這樣的授課模式使得傳統的課堂模式得到了突破,有益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傳統的地理課堂中,將探究性學習引入其中,選取學生自己生活中的某個情景,或者學科領域中的某個知識點,作為整堂課的突破口進行探究學習。在該學習模式當中,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可以將自己的質疑提出,并針對問題展開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如下弊端。其一,由于教師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十分重視,課堂關注的重點也就集中在學生是否背會了課本中的知識要點,但是忽視了對學生主動性及探究性的培養。其二,傳統思想觀念難以打破,認為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只是一味的對知識進行講解,導致學生的團隊意識及學習能力無法提高。其三,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教師在教學當中,會圍繞考試題型對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在這樣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并不會針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也無法融會貫通,而是潛意識的跟著教師的腳步前進,所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得不到鍛煉,無法形成較強的知識體系和地理素養。
在教學中,教師合理應用探究性學習,會使課堂教學氣氛得到活躍,并通過提出問題,合作探究等環節,將學生的探究發現潛力進行激發,教學質量將顯著提升。較以往的填鴨式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在學習當中能夠自主對知識進行探究,而不是單純為了考試去學習地理知識。現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初中地理課堂中,融入了探究性學習,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該教學方法將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作為教學重點,以引導學生應用靈活多變方法進行學習作為突破口,在一線教學中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師生所接受。
對于高效、積極活躍課堂氛圍的構建,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積極性得到調動,并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所以在地理日常授課當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例如:《中國的氣候》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展示中國氣溫分布圖、中國降水量分布圖和中國地形圖。之后與學生一同討論我國冬夏季最南端和最北端氣溫的差異,引導學生明確不同緯度位置的地方獲得太陽輻射的不同,則氣溫會不同。此外,還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那個區域降水會較多;為什么在山區山腳下比較熱而山頂會比較冷等等。最后,得出結論在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我國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和季風氣候顯著的重要特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強化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共同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視啟發式教學。他曾論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對教師來講,應該通過自己的外因作用,調動起學生的內因的積極性。啟發式教學,對于教師的要求就是引導轉化,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具體知識,再進一步把學生的具體知識轉化為求知能力。對于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且集中注意力對知識進行探究和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中,可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鍛煉,如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在日常授課當中,教師可先將標題列出,讓學生對該堂課需要講解的內容以及知識點進行猜測,這樣可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并提升想象力。
例如:《澳大利亞》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列出標題,之后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國家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之后,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知識點。帶領學生了解為什么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思考澳大利亞有哪些地形區,分布有什么特點,就地形而言,那些地區適合放牧,以便使學生明確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和水源特點;會解釋澳大利亞的氣候、地形與農業帶分布之間的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將課堂進行創新和改革,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因此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進行牢固掌握的前提下,要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地理學習能力等進行培養,以便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其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對地理知識進行分解,有益于學生地理學習效果的提升。
總之,在以往的授課模式當中,為了使學生的考試成績得到提升,教師應用的教學策略一般為填鴨式或者滿堂灌的形式。這樣的授課方式會使課堂氣氛十分沉悶、枯燥,久而久之學生便失去了對地理知識探究的興趣,也不會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只是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學習,學習的整個過程十分機械化。現在,教師需要把課堂教學的主導權交給學生,應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明顯的提升,有益于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