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芹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會員,陜西省剪紙委員會常務委員高河曉的作品題材廣泛,剪紙手法獨特,構圖新穎,逼真傳神,有200余幅剪紙作品在全國幾十家報刊發表,并在全國性和省級展覽及大賽上榮獲大獎十多次,作品有《十二生肖》、《榮華富貴》、《葬父筐》等。中國剪紙家學會常務理事賈四貴創作的一千多幅剪紙和繪畫作品在第三屆中國藝術節《中國名人名家書畫展覽》及法國、美國、日本、瑞典等多次展出;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榮獲最佳作品獎、特等獎、金獎、一等獎;有數百幅剪紙作品在《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臺灣《民俗曲藝》雜志《雙月刊》、《正隆月刊》雜志等一百多家報刊發表。他以《人文初祖》為主題,用14年時間創作出658幅,歌頌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軒轅黃帝,帶領先民從衣食住行用等一百多項發明創造與豐功偉績的系列剪紙,多次獲全國大獎,他的34幅剪紙精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48幅反映毛澤東光輝業績的剪紙被毛澤東紀念堂收藏。
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李福愛生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延安安塞,獨特的地域環境和古老的民間藝術沃土,賦予了她靈性和智慧,。僅毛澤東主席像藝術剪紙就達120多幅。作品《春播》獲全國民族文化博覽會一等獎,剪紙《農家小院》系列榮獲1999年中國剪紙世紀回顧展一等獎。作品《春播》《哥哥》《大拜年》《十二生肖》《蛇盤兔》《老鼠嫁女》等作品先后在國家、省級展覽會上展出獲獎,并被收藏。陜西省農民畫協會會員余澤玲自幼受到社區藝術的熏陶,剪紙作品精美細致,形象逼真,頗具藝術感染力,曾在安塞首屆民問剪紙大獎賽中獲三等獎,《陜西日報》曾發表過她的作品, 2005年安寨民間剪紙大獎賽中獲特等獎,黃土情民間藝術展二等獎,北京《華夏時報》周刊雜志發表了系列作品。1991年中央電視臺特邀為國內第一位登上春節晚會舞臺的民間剪紙藝人,表演蒙眼剪紙“四羊鬧春”。
李秀芳從事農民畫繪畫和剪紙藝術50多年的歷史,她的作品傳統味濃厚且具有獨特的風格.她的剪紙作品和農民畫在各大報刊、雜志上發表80多幅。有20多幅被國家美術館和省美術館收藏.她的作品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及海外參觀者的好評。
高鳳蓮的剪紙包含了很濃厚的文化內涵,是富有中國本源哲學的剪紙,中國美術館收藏了高鳳蓮的剪紙《龍鳳呈祥》、《群豬鬧春圖》、《陜北風悄畫》、布堆畫《財神》(二幅)、《軒轅黃帝》、《土地神》、《關公》等作品。作品還被法國東方藝術博物館和德國楊森夫人收藏。2000年由中國剪紙研究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了剪紙藝術大師.2000年2月參加了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剪紙世紀回顧展》中《陜北風情圖》榮獲特等獎。2001年3月參加在山東威海舉辦的《中國民間風情剪紙》大展助中《黃河人家》榮獲金獎。2002年9月參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第一屆《華夏風韻剪紙藝術展》中榮獲金獎。2004年參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第二屆《華夏風韻剪紙藝術展》,榮獲金獎。
剪紙藝術家白鳳蓮剪得一手好窗花。作品布局得當明快,線條流暢.形象生動甜美.剪法輕決利落,更擅長于駕馭各種大幅剪紙構圖的能力。其作品《聞雞起舞》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她的作品先后在《人民畫報》、《光明日報》、《陜西日報》等多家報紙發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也展出了她的作品。《安塞剪紙》、《陜西民間藝術》、《中國民俗剪紙》收集了她的作品。 高金愛剪紙的藝術特點是造型隨意多變,稚氣逗人,雄猛威風,拙中帶巧,剪紙和繪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并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收藏,被《人民日報》、《人民畫報》、以及《美術》等二十多家刊物發表或出版。孫菁霞的剪紙作品,民間語言特征明顯,剪派風格也有了新的變化。1990年,亞運會期間,其作品《蝴蝶》剪紙在北京展覽。2001年《蝴蝶系列》、《佛像》、《鴛鴦系列》被選人中國陜西剪紙藝術展。2004年5月,《下地》入選文化部、建設部、聯合國對教科文組織在南京共同舉辦的國際剪紙藝術展。2006年8月,所剪作品《走西口》在“蒙牛情”第二屆(中國?和林格爾)國際剪紙藝術節獲銀獎。
候雪招自幼愛好民間剪紙藝術,其作品做工精細,構思巧妙,曾在全國十多家報刊發表,并在中央美術學院、香港展出,參加過全國民間美術展覽,并多次獲獎,應邀赴奧地利剪紙表演訪問,并給中央美術學院進行教學表演。 劉潔瓊1996年開始跟母親學剪紙,2000年2月在《中國剪紙世紀回顧展》中榮獲一等獎。剪紙作品《黃土地上的信天游》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01年3月剪紙作品《信天游飛出黃土地》參加《中國民俗風情剪紙大展》并獲金獎,作品被組委會收藏。李燕燕剪紙不靠圖樣,而是隨見隨剪、隨聽隨剪,構思新穎別致,剪法細膩,剪工精巧,栩栩如生,她的剪紙作品被人們爭相購買收藏,她個人出色的才藝被收人《中國民間剪紙名人錄》。1992年3月,在宜川首屆婦女藝術作品展中榮獲剪紙一等獎,2004年5月,她的剪紙作品榮獲“旅游杯”書法民間藝術大獎賽等獎,2006年9月,榮獲延安市“首屆農民藝術節”剪紙優秀獎。
陜北剪紙具有重要的檔案價值,陜北剪紙既粗獷古樸,又纖細秀美,拙中見巧工,土中現美感,有著“民族母體藝術”、“源頭文化的歷史活化石”等美譽,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陜北剪紙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和檔案研究價值,以漢畫像的形式表現出很深的文化內涵,展現著黃土地文化極強的地域特色,一切近無形變有形,源于心、行于手而成,以簡單的工具和材料,一直保留著近似原始的形態,在似像非像之間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索,充分體現了陜北人對自然的崇尚、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理解,具有很高的欣賞、研究和收藏價值。
(本文為2015年度河南省檔案局科技項目計劃,項目編號:2015-R-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