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杰
(深圳藝術學校,廣東 深圳 518000)
中職類學校課程的設置要遵循教學標準和教學大綱。但不可否認的是高考指揮棒的作用。自2007至2009年,這三年中,廣東省高考實施文理科大綜合的考試制度。讓物理課走進了藝術類學生的課堂。而我也是從2007年開始,成為藝術學校唯一的理科老師。零九年以后直至今日,學生需要參加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取得相應的等級,才能取得高考資格,因此,物理課教學,是我們學校從初二至高二各年級都需要開設的科目。
眾所周知,物理學科從來都不是廣受學生喜愛的學科,很多同學甚至是為了避開學習物理才選擇學習文科。只有少數學生會真正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他們極有可能會成為以后科技領域里的精英。
然而,我們藝術類的學生,除了一部分是真正的喜愛藝術并且有一定的天賦的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不排除是因為想逃避文化課的學習:要么是學習能力差、要么學習習慣差,導致學習成績差,對學習沒有興趣。可是很多學生并沒有因為文化課成績差而憂慮,有時他們竟然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從積極心理學角度講:這是屬于比較典型的“特例綜合癥”。
積極心理學認為:“特例綜合征”會伴隨一些比較嚴重的副作用,會導致“盲目”和“失聰”,即:我看不見我是如何阻擋了自己的前路,也聽不進任何人說的話。所以,老師和家長的說服教育以及建議,對我毫無用處,因為我和所有人都不一樣,我是“特例”。尤其是學生經過了一年甚至幾年的專業學習,要么會使用某種樂器、要么舞蹈有了一定的功底,就覺得自己有超出常人的技能,又因為文化修養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領悟不到更高的藝術境界,“特例”的感覺更為明顯。所以在文化課學習上缺失的自信,可以在專業課或者演出時得到補償。因此,對于文化課,有的同學認為學不學無所謂。
首先,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就比較合理。由淺入深,對消除學生的為難情緒是很有幫助的。只不過是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同,會對學生造成較大影響。長度測量對學生來說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但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物理學的要求畢竟還是有差距的。如果教師過于否定學生的科學前知識,急于告訴學生:這里不對、那里錯了,很顯然會使學生感到失落,從而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
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積極的心理引導策略,淡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物理學科要求的界限,對每個學生的測量結果給予肯定,因為參與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積極態度!再逐漸對學生的測量結果進行修正,讓學生感到“我只是差一點點、我只要再稍稍注意一點兒就可以了。”接下來再去測量其它物體的長度,馬上就能給出正確的測量結果。此時要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沒想到咱們班同學這么聰明!學生會因為從中獲得成就感,而建立起信心。
這一過程必須要做到的是,密切聯系學生實際,控制速度、因材施教,不能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
教學中我發現,只要講到跟學生專業相關的內容,學生的注意力明顯提高。因此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突出與專業相關的物理知識的教學。學生覺得學物理真的很有用,不但感覺自己可以變聰明,而且也可以解決專業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需求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比如:《聲現象》雖然不是物理學中的重點內容,但是對音樂班的學生來說,卻是意義非凡。我在設計《樂音的特征》這節課的教學,找了兩個不同專業的同學演奏一小段大家比較熟悉的曲子,課堂上請其他同學閉上雙眼聆聽,然后說出剛才的演奏所用的樂器及兩個同學的演奏有哪些不同之處,引導學生領悟樂音的特征。幫助學生分析:為什么一首曲子你反復練,專業老師還是不滿意?大家分析一下自己的問題:調不準、力度不準確、情感表達不對……這些問題是音樂班學生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那么經過學習,學生感覺能夠有效的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自然就意識到了物理學的重要性,遠遠不止應付考試那么簡單了。
我去舞蹈班看課,學生問我:老師,我的毯子功空翻練了很久,還是不行,頭朝下的時候如果不用手撐地就不行。我說你知道跳水運動員和蹦床運動員為什么都要盡量增大自己的騰空高度?只要騰空高度夠了,他們在空中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完成空中動作。你的助跑后起跳時也要注意起跳高度,才能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動作。然后在物理課上我講自由落體運動中,物體下落的時間與高度的關系。即使涉及到計算,他們也不覺得難學了。所以說需求是動力之源。
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物理學科教學,要結合學生實際,才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
一次,我正要講功率,剛好有個同學遲到,氣喘吁吁跑進來,我問他后面還有沒有人啦?他說后面還有個胖子,惹得學生大笑,我并沒有嚴肅的批評他,而是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一胖一瘦兩個人從一樓到三樓教室,學生覺得更好笑,他們都想知道我要干什么。我說你倆告訴大家:每層樓高3m,剛才你倆從一樓跑到教室各自對自己做了多少功?誰做功多?誰做功快?其他同學做裁判。(當然做裁判的同學要更快地有答案,所以大家特別積極)。這樣不但化解了學生遲到的緊張情緒,同時也使教學內容在學生快樂的爭論中高效率的完成了。
生活中各種場景:交通事故、高空墜物、各種游樂項目、體育運動項目、上下樓梯乃至做飯、吃飯……都可以成為教學的情境和切入點,把學生帶入到生活情境中進行教學,突出了知識的實用性,趣味性,讓學生認識到,無論考不考試,學習物理都是必要的。
當然,中職類學校物理課的設置需要科學合理,教學內容應側重與學生的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