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娜娜
(河北省霸州市王莊子鄉任莊子村學校,河北 霸州 065700)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明了提問把握住時機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把握提問時機。如果提問早于恰當時機,學生會因為準備不充分,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如果提問晚于恰當時機,解決了問題,提問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要想把握住提問的時機,就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把握住提問的恰當時機,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比如我在講授《春江晚景》這首詩時,有學生根據文中注釋,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河豚要浮上水面,那不是成了死魚了嗎?這個問題如果教師沒有提前預想到,要隨機應變給出恰當的理由,有一定的難度。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借此問題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提問:這首詩是題畫詩,那它的內容是緊扣畫面的,大家想想畫面上究竟有沒有河豚呢?這個問題能啟發學生想象,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經過熱烈的討論,學生一致認為畫面上沒有必要顯現出河豚,這一句體現出了蘇軾題畫詩的核心所在。這樣創設問題,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要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我們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引導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由課文內容的關鍵處提問。這里所說的關鍵處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詞、句、段,在關鍵處提問,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加深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如學習《詹天佑》這一內容時,學習全文的關鍵在于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再引導學生根據中心句提出一些問題,如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問題?其中的重點是什么?為什么說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詹天佑的愛國思想是通過哪些語句體現出來的?這些問題都是根據中心句提出的,可以讓學生學會提問。二是由課文內容的空白處提問。一些作者為了體現行文的簡潔特點,會使用簡略、省略等寫作方法,給讀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如講授《豐碑》一文時,有一處寫到:有人告訴將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后,將軍愣住了,久久站在雪地里。將軍站在雪地里在做什么?想什么?讀者沒有明說,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教師要從空白處提問,啟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提出問題的多元性是說問題的多方面、提問對象的多層次及問題解決的多角度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問題可以是教師提出的,也可以是學生提出的,還可以是作者提出的。精讀課文時,可以在預習、思考、練習環節設計一些問題,閱讀課文時可以在閱讀提示中設計適當的問題。問題的涉及面要廣,可以涉及課文內容,也可以涉及課文中心。教師要利用這些問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問對象的多層次,是說一些教師在提問時比較傾向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主要是因為好學生的回答容易和教師的答案一致。其實,會造成課堂互動的不平衡,一些學生會頻繁的受教師注意,但同時也會忽略其他學生。提問對象的多層次,是說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因材施問,以便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對基礎較差的、膽小怕事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回答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對成績一般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難易度適當的問題,讓學生稍加思索能得出答案;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創造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深思獲取答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多角度解決問題是說一個問題能從多個角度給出答案,答案不是唯一的。如要理解重點句子,可以讓學生查字典來理解,也能讓學生根據上下文來理解,只要和原文的意思相差不大,能把握住中心意思就可以了。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把握提問的難易度。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認知領域主要有識記、領會、應用、創新等層次。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規律,把握問題的難易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出難易度適當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參與欲。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常會出現一些“幼稚”的想法,有些想法就是天方夜譚。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這種思維,提高學生突破定勢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堂提問不應只注重“問”的數量,還要保證“問”的質量,教師應精心設計,巧妙提問,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理清文章層次、了解文章的結構、掌握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