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鋒
(廣西省那坡縣百都鄉中心小學,廣西 那坡 533911)
伴隨新課改教學活動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為此,口語交際的教學成為了語文教學重點。為滿足教學效果,教學人員迎接挑戰,積極突破教學理念以及模式的束縛,強化口語交際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國的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革,教學需要從“聽”“說”兩個方面入手。由于新的教學目標依據不同的學年段制定的,故而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之前,需要重視目標的具體化。一方面,教學人員需要明確高年級口語交際的章節要求,從而一次為基礎帶動訓練針對性以及實效性提升。另一方面,教學人員需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采用多樣的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促進教學效率穩步提升。
作為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際”的內涵在于交談。為此,教師需要在開創口語交際課程時,需要依托“交際”這個核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科學選取話題。
一般而言,口語交際話題的選擇需要關聯學員的實際生活,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該類型話題的設置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還能夠在交流過程中鍛煉情感,有助于學生掌握社交技巧,并反思口語交際行為。
以“我們做朋友”這一話題為例,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由此引發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討論,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實現激發其樹立起正確的自然觀,有助于其了解社會,關注生活。
交際行為往往在一定的場合以及情境下才具有效果。為此,教師為保障高年級口語交際活動以及教學的穩步開展,需要科學創設教學情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確保教學情境符合社會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狀況,并在情境之中添加必要的、恰當的交際任務,從而保障學生能夠更多的體驗不同場合的交際行為。
以口語交際“用多大的聲音”為例,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三種不同的交際情境:家庭、公共場合、遇到危險狀況,引導學生感知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大聲說話、什么時候要小聲說話,進而引導學生樹立起科學的場合意識以及對象意識,讓其在口語交際的鍛煉中轉變為文明有禮的交際者。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在焦急活動中依據實際狀況控制自身的聲音,確保自身的聲音分貝能夠讓對方聽到,同時不影響到周圍的環境及其他無關的人的活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用好教材中的情景,也需要科學的進行延展以及情境創設,保障學生能夠做到語言、行為得體。
由口語交際作為人機交往中的重要版塊,其往往能夠對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情感傳達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師需要確保口語交際的訓練脫離文本,盡可能的走向生活化,實現訓練的必要延展。諸如在語文的閱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師生之間的互動帶動口語交際活動的推進,教師需要注意加強引導,強化日常學習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歷練。因此,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與實際生活場景緊密結合,促進教學效果的穩步提升。
不僅如此,教師在口語交際的教學環節還需要保障教學品質的提升。一般而言,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往往能夠展現出一個人的修養以及品質。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如何說話,如何做到交往之禮、待人之道。也就是說,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口語交際的技能,還需要保障學生的德行符合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尊重他人,學會交往的規則,從而實現良好交際意識與習慣的培養,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適應各種口語交際環境。
在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的為學生創建參與機會,做到每個學員都有公平的參與機會。事實上,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口語交際課程的實施質量有著密切關聯。一般而言,口語交際除了語言實踐之外,還更多的需要學生投入心理以及生理的參與,確保學生通過這種方法感受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實現技能的穩步培養以及交流情感的感知。
為保障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口語交際的實踐中,教師需要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從而實現安全對話機制的構建。這種機制的投入使用能夠讓不同層級學生的參與要求得到滿足。這種教學梯度的把控,能夠讓學生自然發聲,從容的應對交際狀況。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對于口語交際課程的關注,并注重培養學生相關的能力,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帶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滿足新課改的需要,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穩步提升,實現新課改之下語文教學目標。
為迎合新課改的需要,帶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對于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了高年級口語交際的方法:科學設定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科學選擇口語交際話題、科學創設教學情境、口語交際訓練延展、引導學員全員參與。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理念的轉變,我國的小學口語交際教學質量必將獲得顯著提升,并由此帶動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穩步提升,完成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