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枝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左衛鎮教育總校,河北 張家口 076150)
根據《語文課堂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學應該著眼于現實、面向社會、面向未來,應擴寬學生學習的途徑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科學、輕松的學習和現代技術的運用,是學生能夠在不同內容的學習方面和學習方法的運用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及在整合歸納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語文基本知識和實踐的能力。多媒體教學手段正好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它以其豐富多彩的信息,生動活波的知識界面,化靜止為動態、抽象為具體、化理性為感性,以直觀生動的表現力,打破了以往傳統的單一模式為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增添了無限的活力,不僅滿足了小學生的求知欲望,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而且極大地增加了教學效果,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成為當今小學課堂上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廣泛應用,為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個獨特而嶄新的模式,為語文教學的過程擴寬了空間,減輕了教師的壓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將課本中材料信息生動地展現出來,如文字、圖片,用悅耳的聲音,優美的動畫,絢麗的色彩有機地聯系與整合,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將所教的材料內容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及其與物,自然現象形成的過程一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是文字、動畫、圖片及視頻融為一體,把學生的感官器官同時調動起來,是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經過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為容器,老師主動,學生被動,老師在課堂上高于一切,學生則無條件執行。為適應時代的需要,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人才,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而首當其沖的則是改變課堂結構,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應全面、徹底地服務于學生,面對新的教學需要,一改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新新技術則為廣大教師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把老師從傳統僵化的桎梏中解放了出來,使傳統單一的傳授課本知識到教學內容多的樣化,并呈現出開放性,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多角度、廣層面地理解課文中的思想內涵,在愉快的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探究、在有限的時間中接受,學習他們有用的,,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面對新時代的教學要求,課堂容量的增大,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教學設計,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有效地化解了這一難題,傳統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面黑板、教師的一張嘴”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使用多媒體能夠增大課時容量,又不使其呆板、枯燥,避免了教師大面積的書寫、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又是課堂生動、活潑、條理清晰,一目了然,給學生以全新的感覺,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雙基”教學,來達到此目的。教師要時時刻刻從實際出發,精心選擇,確定自己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把多媒體手段和傳統教學方法,有機地聯系起來,合理搭配、使其融為一體,做到切實可用,不拘形式,打造真正的精品,為教學服務,我認為要做到這點必須以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獨特的有點引入語文教學,生動活潑、直觀、靈活,且容量大,能是靜止變動態,抽象變具體,使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又有其頑強的生命力,我們應該繼承其精華,不能冒然拋棄。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有其長,必有其短。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并不是勢不兩立、水火不容,我們應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取其所長,補其所短,互相運用,共同發展,從實際需要出發,制作切實可行的課件為教學任務。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它是為教學服務的,它的采用必須與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具體點教學內容相結合,借助它來解決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實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小學生的天性活潑,模仿能力強,所以在運用多媒體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方案時,應充分照顧他們的特點,并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必要時給學生做以適當的講解,以幫助學生明白學習的方法與技巧。
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做好筆記,不但能夠加強記憶能力,而且還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促進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所以在運用多媒體制作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時,應預先設計好屏顯的速度,把握正確時機。以適應學生記錄及思考的需要。
總之,使用多媒體制作課件,應遵循合理的原則,使其最大限度地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