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帥
(貴州省羅甸縣茂井鎮大亭中心校,貴州 黔南 550100)
合作教學模式更強調了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變了傳統教師單方面講述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讓其在發揮自身能力的同時通過小組合作與其他同學共同向著某一學習目標邁進,相較于獨立學習狀態而言更能夠激發美術學習動力[1]。本文以小學美術教學為切入點,分析了合作教學法的應用。
小學生通常在40分鐘的課程中精力無法完全集中,受到年齡因素影響,其專注力尚處于無法自制階段,因此需強調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提升課堂趣味性。小學美術所學內容大多與學生生活相關,難度并不高,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多數教學問題可通過學生自主討論來解決,在良性互動下學生通過集思廣益共同解決美術難題,可明顯提升學習成就感。同時,課堂上討論的模式直接改變了教師單方面講述的弊端,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學習壓力較小,美術課堂樂趣更足。
在美術課堂上,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在課堂生成方面必須靈活化,靈巧應對小學生對美術作品提出的不同看法。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程度較大,一些多元化看法可在討論過程中被提出并引發進一步思考。對于美術教師,則可利用這些“新想法”,將課堂生成變得更為精彩,也為后續課堂預設階段提供更多參考素材。另外,合作學習并非局限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同樣可參與其中,以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討論問題,使教師更了解學生需求,在教學方案制定上更趨近于小學生理解水平及探究欲方向,對于教學水平及課堂生成的優化效果顯著。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教師的引導地位。美術課堂中,合作學習更注重學生對問題的發現、提出、討論、探究、總結的過程,學生的合作交流即為主觀能動性發揮的過程,在學習上主動性更強。傳統授課模式中,教師的單純講解一方面未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狀態處于被動,聽課水平偏低。在合作學習狀態中,每個人均可暢所欲言,對美術問題積極探索,學習處于主動狀態。
由于小學生的自制能力制約,在問題討論環節容易出現討論偏差、開小差、聊天等情況,造成有效課堂時間的浪費。因此在開展合作教學前,應規定本次合作討論或課余時間合作探究的主題及目標,讓小學生在一定壓力下展開合作。根據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特點、環境等設置目標,提升合作意識及學習能力,在相互交流下完成學習任務。明確的目標可讓小學生的合作過程更具方向性,避免課堂時間無端浪費。
小組的劃分往往決定了組內成員能否良性合作、能否完成合作任務。傳統小組學習模式中為了操作方便,常以班級作為劃分標準。雖說便于學生相互交流,但可能存在組內美術能力差異較大或美術探究興趣方向不同的情況,影響了合作效率。在合作模式下,教師可鼓勵在美術探究方面興趣相似的學生組成一組,布置課余時間的課外探究目標;也可根據美術能力采用層次化小組劃分,制定層次化教學任務目標。同時,分組后應設置小組長作為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及管理者,提升合作學習有效性。
根據教學經驗,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的合作教學模式往往會出現交流過于喧嘩的情況,這與小學生自制能力有關,不少小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過于投入而忘卻了正處于課堂上,雖說提升了合作討論參與度,但不利于課堂進度的控制。同時,合作討論過程中難免出現觀點上的差異,由于學生在美術素養、學習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在出現觀點碰撞時若無法有效說服對方則可能出現矛盾。競爭、攀比、埋怨等負性情緒會直接影響教學及合作效果。美術教師應正確處理學生在觀點上的差異,鼓勵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在發生觀點碰撞時組織學生依次有序表達,讓討論氛圍更和諧。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而核心素養之一在于培養創新精神。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教會學生正確欣賞畫作、培養審美情操外,還需強調創新精神,避免對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思維造成束縛。教師可通過創新精神聯合動手制作的方式,讓小學生利用身邊的素材或工具創造出新的美術作品。例如在合理分組后,鼓勵學生展開作品創意比賽,不限制作品形式及材料,在下節美術課展開評比。在榮譽感驅使下,有的小組選擇用顏料展開創意,在紙上滴幾滴稀釋的顏料后用吸管將色彩吹開,形成一幅畫作;有的小組將顏料涂抹在手上展開畫作,或在紙上通過按手印的方式形成一幅美術作品;有的小組利用校園掉落的樹葉,通過層層粘貼形成一幅秋日畫作;有的小組收集同學們用完的筆芯創作出藝術作品。創意的激發并不要求學生創造出高大上的作品,更強調創意的發揮與組內的合作。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可對其學習動力起到明顯激發作用,在合作下完成難度更高、耗時更長的美術學習任務。美術教師應認識到小學生在自制能力、美術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安排小組合作任務時有的放矢,除了培養其美術功底及審美情操外,更強調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合作教學模式提升美術課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