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若蘭 喬麗萍
(寧波財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學習力,當今社會必不可缺、每個人所需追求的東西。什么是學習力?這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通往對岸的橋梁。哈佛大學—一所令每個人都向往的大學,有一句格言,“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地、深入廣泛的、高效率地學習”。所以學校注重培養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力,幫助學生具備使自己受益終身的學習力為最終目的,而不是只知道往學生的腦子里灌輸東西。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具備學習力的核心,需要我們具備自信心、熱情、學習欲望、活力、責任感……具備了這些后,才能培養一個有反思性、經過良好訓練的、有知識的、嚴謹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具有獨立創造能力的人,這些人將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柯比在書中就是想要傳達的一個訊息——做事要有目標。人一旦有了目標就有了精神動力,專心投入一項事業,對于學習也是如此,明確目標將使大家少走彎路。
以世界知名大學哈佛為例,哈佛只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環境,卻從未教給學生什么,讓學生自己決定學什么,培育學生主動學習,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和理想目標。大家在選擇是否要做一件事或一項工作的時候,可能會考慮是否是自己要做的,是否是自己喜歡做的,是否是自己能做的。如果這件事是你想要做的,你便會積極主動地參與;當這件事是你喜歡做的,你會始終保持熱情和專注去完成;如果這件事是你能做的,那么你會非常自信地快速完成;如果這件事既是你想做、喜歡做,也有能力做的話,那么這件事將可能是你一生中要從事的一項事業.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時日,一定會成功.
所以要想成功,首先你得明白自己為什么學習,在學習中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才能促使你行動并為之奮斗。當代大學生對未來充滿迷茫,如果沒有目標和計劃,大家就如圖遺失在大海中的一葉扁舟,漫無目的。雖說指定目標和計劃不易,但這是成功路上的必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擁有目標和計劃才會受到成功的恩賜。
培養興趣,懂得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任何學習方法都不是萬能的。使自己完全融入學習之中,學習需要你親自去感知,去體驗,去實踐,徹底地融入到學習當中。這能使你對所學的知識體會地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徹。你必須自己主動地去搜尋、捕捉,利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多聽,多讀,多觀察。
在實踐中學會選擇。網絡交匯的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瞬息萬變,它的量也是極其龐大的。這時候就應當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鍛煉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積極向上的態度,在無窮無盡的知識中,篩選出某一部分或者某一領域作為學習的方向。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可以看一片小短文,背誦欣賞的美句,處理一些雜事。量變引起質變。除此之外,一天學習的時間有限,而學習的內容就像是浩瀚的海洋,沒有盡頭。為了更有效的學習,我們可以將要做的事分等級去做,在學習中抓重點,以主帶次。高效學習可以是海上的一艘船,更快地準確到達彼岸。
大學生的學習力總分隨著年級升高呈下降趨勢,互動學習水平最低;學習力的聚類特征呈現卓越型、規范型、傳統型、被動型等四種類型,不同類型學習力大學生學習收獲水平差異顯著;學習動機對大學生學習收獲的直接影響較小,學習態度、互動學習、學習策略對學習收獲有顯著正向影響。
國內大部分學校教育是大眾化教育,但是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卻不同。如果想要成長,必須決定為自己的學習創造機會,如果想要讓自己脫穎而出,自主的學習方式是必要的。
學習不再是負擔,因此我們需要理解為什么學習以及學習的目標,并且我們正在學習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長期學習計劃有助于我們確定研究領域,并清楚地了解戰略目標和方向,如何安排時間,動用什么資源,實施策略的及時性。從而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得學習變得靈活有序。
團隊學習力是組織學習力之母,是創造力和發展力之根,競爭力和生命力之源,對團隊發展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亦是如此。如何做到取長補短是學習的一個新境界:善于利用集體的智慧,在與別人交流和辯論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創新點,提高團隊學習的價值。多方法之下,只有在對未來社會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學生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優秀的學生。
人生活在世界上,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不僅是身體上的完整,還要有精神上的富裕。生活不能為別人活著,得有自己的目標,不論是短期目標還是長期目標,主觀目標越明顯,越能夠放下包袱,越能夠調動學習的主動性。自從我們有意識開始,無不每天在學習。但這些往往不夠,我們需要吸收更多的知識使我們的平凡人生“蛻變”。學習是一個過程,好的方法往往會使我們事倍功半,所以學習也不是機械地去操作。再次強調,學習力是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一個綜合力。我們的學習方法需要改變,有更明確、更渴望、更高層地學習,蛻變原有的學習方法,張開美麗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