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河北省任丘市教師進修學校,河北 任丘 062550)
筆者是一位在鄉鎮中學工作多年的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多年的從教生涯中發現多數學生都不喜歡思想品德這門學科。在平時的課堂上,你會發現學生把思品課當作休息課者有之,上課睡覺者有之,上課發呆者有之,做其他科目作業的有之,看課外書的有之,搞小動作,私下聊天的也有之。其實學生對思品課不感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諸如,教師采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等都可能會產生上述現象。本文試從教師如何進行創新教學的角度談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各位同仁分享。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好壞。要取得好的課堂效果,涉及到許多因素,其中在備課中是否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顯得尤為重要。使之融入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去,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現代網絡技術的發達為老師備課節省時間提供了一個能運用"拿來"技術的好平臺,但應當如何"拿來"才符合自己課堂教學的實際呢?這需要老師培養大膽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根據不斷變化的教學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能充滿個人魅力。最后,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精心編寫教案,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在學生的成才方面過多地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必須要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就是要把課堂的"活動權"交給學生,使教育不只教書更要育人。那么怎樣進行課堂改革,使學生成為主體呢?
首先要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課堂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學生學習的舞臺。要讓學生"動"起來,就必須要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打破學生對教師、教材的迷信與依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見解,寬容學生的錯誤。只有在真誠的理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敢于發表見解、提出疑惑,自由的想象和創造。從而改善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其次是設計具有創新的教學情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使其具有直觀性、真實性、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教學情景的設立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展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也可以利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還可以是一些歷史事件、話劇、小品、游戲等。通過問題情境設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增加趣味性,促使學生動手、動腦,也使得思想品德課堂具有實效性。
最后是劃分學習小組。一個班學生較多,他們個性不同,在學習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課堂上如何保證每個學生具體的學習任務,且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這時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小組解決。在小組學習中,根據小組成員的個性特點與學習能力,進行分工,明確責任,學習組長肩負著重要的任務,負責小組內成員的學習情況。通過這樣的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發揮了各自不同的作用,相輔相成、互相合作,共同進步。
沒有創新,就不會有希望;沒有創新,就只能墨守陳規,停滯不前。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正是一門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的學科,它向學生展示了國情,與他人的人際交往,關注創新,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特殊的學科賦予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即必須關注學生的創新發展,必須在教學中學會創新,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特點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