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朋
(河北省定州市西城初級中學,河北 定州 073000)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計算機已普及各行各業,且成為了當今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對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的發展和變革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一旦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大腦就會處于興奮狀態,接受知識的速度快;反之,缺乏興趣,學生就只會被動地學習,影響學習效率。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從初中生的心理出發,選取多種方法,努力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使其變苦學為樂學。
計算機課程具有抽象性較強的特點,非??菰?,如果教師僅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不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為此,教師可聯系現實生活,從計算機在實踐中的應用上讓學生明白其作用,如天氣預報是用計算機算出來的,家里用的自動洗衣機、空調以及手腕上的電子表都是由計算機程序控制的,從而讓學生重視計算機學習,由此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探索的興趣。
初中生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好勝心。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不妨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入競爭機制,組織競賽活動,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勝心,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計算機學習中去。而競賽的形式有很多種,包括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最終目的,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選擇。
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課堂教學質量不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變為了引導者,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變為了主動參與者。這就要求教師把教學重心從教法研究轉到學法研究上,把主演位置讓給學生,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出發,按照從易到難、從表面到本質、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律,有層次地安排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這既能幫助學生突破常規思維局限,又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使他們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計算機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它的實踐性更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是建立在操作熟練的基礎上的,沒有上機操作,計算機課就形同虛設。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精講多練,做好演示和輔導,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具體做法: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講解——練習——總結的授課原則,先將主要知識講解完,做好演示,然后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操作練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巡視工作,加以輔導,最后再歸納、總結知識要點,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真正能學以致用。需要注意的是計算機操作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可能達到的目的是相同的,教學中教師不能拘泥于一些形式,囿于束縛,只講解一種標準方法,而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于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計算機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其教學是一門極深的學問,我們只有不斷探索,創新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取多種有效策略,才能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