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益新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學校,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新課改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改變過去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傳統小學語文課堂,多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回答問題。這樣的課堂大多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會有明顯的厭學情緒,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課改調整下,就要求教師做出創新和改變,要積極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熱忱和興趣。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和理解,注重語文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這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發向,也是教師創新語文課程的標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若想調動課堂學習氛圍,便要讓學生主動參加到課堂中來,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學習環境。要改變傳統課堂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現狀,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李廣射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出“李廣是誰?他生活在怎樣的一個歷史時代,他為什么要射虎”。這樣問題提出,必然會激發學生們對這一段歷史的興趣。從而參與其中,與此同時,也可以伴隨著多種課堂活動展開。例如這篇文章開頭部分便有一首盧綸的《塞下曲》,其中提及“夜引弓”自然而然引出李廣,那么教師便可提問“同學們可還知道哪些詩歌中贊揚過李廣?”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當然,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并不完善,很多概念無法完全理解,此時便也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將學生帶入其中,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激發學生課堂積極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積極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愛為學問之始”只有熱愛,學生才會積極投入到語文課堂中去。所以如何激發學生興趣,便也成了新課改下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
在小學語文課程學習中,小學生學習水平,智力以及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求教師要進行分組教學,當然分組標準并不是依靠學習成績,而是參考同學們性格和思維進行分組。前期可以將擁有同種思維方式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中,讓他們在討論中獲得自信,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后期可以將擁有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學習其他人的優點和長處,也可以增強他們的膽量,讓學生敢于提出質疑的聲音,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而不是刻板,機械地記錄著教師的想法和思路。“因材施教”是孔老夫子提出的教育方法,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逐步走進課堂。突破傳統束縛。讓學生們真正意義上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
在當今信息時代下,多媒體已經逐步走進校園的每個角落,多媒體教學將原本單一的枯燥的語文課堂,以動畫,聲音等形式展現出來。合理利用多媒體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長城與運河》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下有關長城和運河的紀錄片,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下長城和運河,讓學生充滿無盡的想象。其次,可以找一段朗誦長城與運河的詩歌音頻,配上音頻,激發學生對朗誦詩歌的熱愛,再進入文章主旨,利于學生記憶和加深印象,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先人智慧的欽佩。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階段,傳統教學完全束縛了學生想象力,為了讓學生能更快更好的理解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提升個人素養,在提問時把握好問題的尺度。想象是創新的開始,教師此時便應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例如在學習《我給江主席獻花》這篇文章時,在課程結束時教師可以提問“如果讓你給主席獻花。你會跟主席說些什么,你會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做這一系列的事情呢?”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提問,讓學生發散思維去想象,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堂中,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提高語文教學成效。
結束語: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教學方法受到很大沖擊,創新是必然的,但不代表教師要拋棄傳統課堂上所有模式,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強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興趣的學,而不是機械的記憶。在新課改推動下的創新教學,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