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石紅
(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云南交通技師學院),云南 安寧 650300)
在高職院校內部推行精細化管理,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從廣種薄收向精耕細作的轉變,對于學校來說實際上就是從機會市場向素質市場的轉變即改變傳統辦學模式,提高專業教學的適應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學生就業能力,凸顯高職院校特色和優勢,從而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潛力。
精細化管理由日本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在現有管理的基礎上促使其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為責任具體化、責任明確化,實現各環節的細化與精準。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精細化的管理主要指的就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同時在這一管理工作開展階段,還需要把學生作為核心,注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特點,深入地進行分析,突出教師自身所具有的責任,具體、詳細地對學生進行管理,這樣也能夠有效的改善學生在學習細節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加以改正,保證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內容,同時也能夠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增加學生對于教師的信任程度,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其后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教學精細化管理則以人本管理理念為指導思想,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精準精細的優化教學管理各環節,達到培養高素質技能職業型人才的教育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教學精細化管理主要可以從“精”“細”“化”三個層面解讀。首先,“精”要求高職院校在職教學人員要保持高度嚴謹的工作態度,以精益求精的精神開展各項教學工作、管理工作,實現崗位職責具體化、工作流程優質化;其次,“細”要求高職院校要將教學管理覆蓋于學校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當中,流程、管理、工作等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與落實;最后,“化”要求高職院校在完善的規則框架之下,以數據化、信息化的方式開展各項教學管理工作。此外,教學精細化管理具有規范性、系統性、流程化、數據化的四大特征。如下:
精細化管理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的必要條件就是規范化教學,根據學校的自身情況,制定戰略化發展的方針,合理的制定校內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進而形成一個統一、穩定規范的精細化管理體系,確保學校的教育管理能夠高度協調的進行工作。采用精細化管理的高職院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具有高效率的后勤和教學管理部門,確保所有的管理事項都能夠規范化操作。
確保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采用精細化管理的充分條件就是建立系統化的管理方式,這也是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一種表現。精細化管理的系統化主要是因為學校為了實現管理目的,組成的相應的管理系統,通過加強對細節工作的管理,設置不同的工作崗位以及工作職責,確保每個教師都能夠正確的找到自身的任務,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從細節著手,從小事做起,從而構建完整的精細化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方式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最大的教學目標。
其次精細化管理所具有的流程化、數據化、信息化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實施的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的手段等等,比如就流程化而言主要是因為精細化管理具有明確分工的特點,將所有的步驟程度進行細化,不斷地整合和優化,從而形成嚴密的管理體系,數據化則是在管理中充分利用有關數據,使管理者能夠直觀明確的了解管理情況。信息化則是通過建立信息化交流平臺,將管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所謂流程化,指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有步驟,能夠按照步驟工作,這樣具備一定的流程性,方便工作者有條不亂地實施管理。高職院校在實施精細化管理時,需要注重管理的程序化,應該將教育管理分得更加細致,按照步驟分析、簡化、改進、實施等一系列流程工作,管理時還應該注意院校內各個部門不同職責的統籌。所以,精細化管理使高職院校的管理更流程化,使學校的整體管理和細致管理緊密聯合起來,實現完整無縫的管理連接。
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時,要注重實施效果,高職院校要想獲得精細化管理效果,重要的依據就是數據。數據反饋的效果是衡量精細化管理模式實施效果的標準。所以,精細化管理使高職院校的管理更數據化,數據反饋的結果更有利于檢測實施效果是否達標和起到作用。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觀念還停滯在傳統形式的教學管理觀念,這種教學管理觀念缺乏教學管理意識上的主動性,并且教學思想上比較守舊,教學的方式缺乏創新思維,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憑借自身的主觀意識進行教學管理所占的比重較大,這些都能夠體現出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觀念相對較為落后。
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學管理者在整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學管理者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管理的水平及質量。而從目前教學管理者的素質來看,存在普遍偏低的現象,一些教學管理者墨守成規,不易變通,不能夠在教學管理方面進行創新,對新式的教學管理方式難于接受,并產生一定的抵觸感,使創新型教學管理工作難以進行下去,而在教學管理實踐的過程中,其表現并不是很理想。
這一現象存在于我國大部分職業院校中,特別是高職院校,使得教學管理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許多高職院校雖然嘗試進行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并在日常管理中實踐,但都沒有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甚至影響了高職院校的發展。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是以各項規章制度為標準,包括考勤、獎懲以及薪酬等方面,沒有貫徹人本思想,也很難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傳統的教學管理無法有效解決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教學管理戰略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影響,但是有許多高職院校沒有認識到教學管理戰略的重要性。許多高職院校將教學管理當作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甚至認為其無法給高職院校帶來較大的影響。雖然也有部分高職院校認識到教學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戰略制定上沒有考慮高職院校未來的長久發展,將高職院校建設當作主要任務,沒有重視教學管理戰略的制定。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得教學管理策略無法有效指導教學管理工作。
從高職院校今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高職院校很多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評價制度,導致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會存在教學目的不明確的現象;另外,還有部分高職院校雖然也建立了教學管理評價制度,但是由于這項制度還不夠完善,同時也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發展。因此,必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意識決定行動,高職院校要想實現教學管理的精細化,首先必須轉變現有管理觀念,創新管理模式,這樣精細化管理才能順利開展。具體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明確精細化管理的主體是全體師生,學校所有人員都肩負著精細化管理的責任;第二,將精細化管理與學生培養相互結合,實現學生每個階段的精細化管理,細化并落實教學管理的各個目標,同時有意識提升整個學校的執行能力,采取科學的、現代化的管理方式進行日常教學管理。
高職院校的發展過程中,教學管理環節必須制定管理制度,將其作為教學管理工作落實的有效標準,在此過程中易出現執行力不足的問題,即便存在管理制度,也將難以體現其引導性作用。所以,精細化管理工作中,要求管理人員必須嚴謹參照制度規章的內容,提高自身的執行力,實踐工作中也要積極引用并吸納域外國家先進的管理理念,對傳統的管理制度中的內容不斷完善,彌補其中的漏洞,構建系統化的、完善的管理體系。而后,還應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根據具體情況,使管理制度的構建與社會需求相一致。不僅如此,院校教學管理人員還用對其中的內容進行細化,實現管理方式的創新和改革。最后,則要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例如,微信、QQ等途徑,強化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使之緊密聯系,逐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為教學精細化管理工作的落實打下良好鋪墊,提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質量。
管理機制的制定可為教學管理工作的落實提供基本依據,同時也為精細化管理工作的落實提供方向上的指引,要求管理工作中必須制定標準化的管理機制,而后要求學院內部人員嚴謹參照管理機制的內容,明確教學崗位職責,制定切合實際的工作目標,在此過程中,管理工作人員應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引導教學人員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做好教學認證以及考務等工作,起到教學監督的效果。管理人員應對教學工作內容進行細致劃分,制定針對性的質量標準機制,使管理工作的落實更加合理、規范,保證管理工作效率。
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學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因此,要提高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這是高職院校落實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條件。要提高教學精細化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要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招聘和吸收大批年輕的專業人員加入高職院校教學精細化管理工作中,為進行各項管理提供人才支持;其次,高職院校要為教學管理者提供定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培訓,比如可以為管理者創造一個具體的模擬場景,讓他們在具體的實踐環境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遇到突發狀況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精細化管理者的綜合素質。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在擴展自身規模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自身的內涵建設與質量提升。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逐步健全自身的教學評價機制,將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其中,立足于國際視角之下重新審視自身的人才培養,實現精細化管理標準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標準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提高教學評價質量。
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秉持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原則,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明確高職院校自身教學評價的各項標準,促使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朝著精準、細致、規范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鼓勵多主體參與到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當中,如學生、領導、督導人員、教師、行業專家等。對此,高職院??梢酝ㄟ^學生不記名評教、院系領導評教、教學督導小組評教、教師互評、行業專家評價五種方式評價高職院校精細化教學管理環節,將各教學評價信息加以搜集整理,為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方案的調整提供依據。
當前在高職院校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積極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發揮其作用,在此過程中,本著人本原則,強化教學管理執行力,并保證管理工作的精度,提高教學質量。日常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注重精細化管理的應用優勢,為之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構建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統,逐步形成日常教學工作管理機制,為教學管理工作的落實提供方向上的指引,避免出現方向偏頗的問題,促使高職院校教學工作高效落實,提高人才培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