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蘭文政
(營口理工學院,遼寧 營口 115014)
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內涵是建構“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并持續改進之。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一種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新型教育模式[1]。其教育理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倡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課程設計體系。根據國家、社會、用人單位、學生的期望等外部需求和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定位的內部需求,逆向設計課程體系,將認證標準中的畢業要求有機地導入到課程體系設計之中,明確各門課程對于學生達成畢業要求的貢獻程度,最終形成課程體系與畢業生能力要求的匹配矩陣。二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強調采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畢業要求中的“我能有什么”通過教學目標中的“我能做什么”來實現,三是持續改進的質量保障體系,OBE 教育模式在課程評價標準和方式上,注重多元化和靈活性,在課程體系的實施過程中采用有效的監督反饋機制和及時的教學評價,持續改進教學的各個環節[2]。
傳統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設計是遵循“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得怎么樣”。這種課堂設計在以“學習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下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實踐教學環節缺乏互動性。二是教學內容固定,實踐教學缺乏創新能力培養。教師教學主要強調書本知識,授課內容很少涉及實驗原理的實際應用,難以通過實例“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三是教學結果評價指標單一,傳統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采用“預習報告+實驗操作+數據處理”的評分形式,這種考核辦法,不能完全滿足以學習結果為導向的OBE教學模式下對學生實驗過程的考核、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了解和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區分度評判等的需求。
基于OBE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本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提出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了解經典物理實驗和近代物理的基本知識;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實驗儀器設備,觀察實驗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的能力;
3.培養學生能夠通過團隊協作進行實驗方案的討論、構思、設計和實施或者進行創新設計。調整后的教學目標緊密配合能力矩陣,能更好的覆蓋和支撐相關的畢業要求指標點,從而進一步支撐專業培養目標[3]。
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中,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生聽”的傳輸式教學,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參與的角色。具體實施方案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1.在課前預習的環節,讓學生自主查找實驗題目相關科研文獻進行閱讀,培養學生檢索文獻,閱讀文獻的能力,既可以豐富課上內容,也可以增加學生對相關實驗的研究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增強教與學的充分互動,教學互動對于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專業的興趣、對課程的興趣和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4];
3.創新實驗數據處理方法,利用現代計算機軟件處理實驗數據,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建立開放實驗室,增加設計性實驗,充分發揮大學物理實驗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物理實驗競賽和創新設計大賽。
考核評分點的設置依據課程能力矩陣的要求、覆蓋需要考核的知識點和能力素養等指標點,制定細化的可操作性的考核評分標準。考核內容由“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結果”三部分構成,三部分內容分別按照20%、40%、40%評定學生的成績。其中實驗預習部分在實驗課前考察,可以通過課前提問、撰寫文獻綜述的方式考核;實驗過程的考核是重點,要更加細化,尤其是涉及到分組實驗的,同組同學成績要根據實驗規范性和實驗完成情況有所區分,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考核,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在實驗操作環節可以給滿分;實驗結果的考核中不僅要看實驗的數據處理過程,還要參考實驗課后思考題的回答以及實驗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是一門綜合應用型的實踐基礎課,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受到系統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訓練的開端。基于OBE教學模式的需求,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在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改革中提出定位課程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構建OBE教學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等措施[4],以期提高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最終實現大學物理課程體系與畢業生能力要求矩陣之間的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