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產業集群對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對產業集群風險特征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產業集群風險對企業、集群及地方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并進一步提出了夯實產業集群發展基礎、強化產業集群創新管理、加強產業集群控制管理、打造地標性產業集群等防范產業集群風險的對策建議。
【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risk to the enterprise, the cluster industry cluster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compac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industrial cluster management, makes the landmark industry cluster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risk of industry cluster.
【關鍵詞】產業集群風險;特征;影響;對策建議
【Keywords】industrial cluster risk;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F279.2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2-0039-03
1 引言
近年來,產業集群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產業集群在地理位置上相對集中,又屬于相同產業范疇,但集群內的企業關系卻和企業集團內部企業不同,這些企業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因此,產業集群的風險與產業集群相伴相生,地方政府、產業集群及集群內企業必須充分重視集群風險,并采取積極的措施防范風險。
2 產業集群風險的特征
2.1 客觀自發性
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風險,產業集群也不例外,產業集群的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不僅如此,人們對這些風險也不易預測,因為這是一種“自發的秩序”,由于人們并不能確切地了解產業運動規律,自然無法預知風險結果。也就是說這一“自發秩序”可以通過設計破壞,但卻無法消除。
2.2 模糊可控性
產業集群是在一個巨大而活躍的市場環境中成長和發展的。而當前的市場環境活躍程度超過以往任何時期,這使得產業集群的外部環境也具有不確定性,自然產業集群風險的出現就在所難免。一旦國內外經濟環境有所惡化,集群風險的不確定性就更加明顯。但產業集群的風險對于某一具體產業而言,只要認真分析產生風險的條件以及風向傳導的一般規律,就有可能找到防范風險的措施,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產業集群風險又是能夠控制的。
2.3 復雜隱蔽性
產業集群風險成因各異,并與具體的經濟環境、產業環境密切相關,又通過技術、資金、產出、組織關系等多個方面綜合體現,所以集群風險形成之后往往表現形式各異。同時,一個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矛盾會引發風險,而不同的風險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而相互影響。另外,由于產業集群風險構成的復雜性,很多問題比較隱蔽,如果集群內企業沒有制定合理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一旦風險發生,將極具破壞性。
3 產業集群風險的影響分析
3.1 不利于穩固集群發展的基礎
縱觀世界各國的各類產業集群,我們發現,往往在產業集群產生之初,由于各方面對于產業集群可能帶來效益的預期,產業集群快速吸引要素集聚,為地方經濟發展助力。而產業集群內各企業地理位置臨近,產業基礎關聯,又有相應的配套設施和機構支撐,以文化融合為聯結紐帶的企業網絡,企業間網絡化關系是保障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的基礎。而集群競爭一定程度上會破壞集群關系網絡,使集群喪失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網絡基礎。部分地方在打造產業集群時,并未進行充分的論證和結構設計,有些產業集群僅是同類企業的累加,為了集群而集群,此時,為集群核心企業及周邊企業提供各類服務的配套組織缺失或者提供配套服務能力不足,都會影響產業集群發展。
另外,產業集群的良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集群內部個別核心企業的品牌形象基礎上或者集群品牌基礎上,但目前產業集群結構、產業同構化問題正在上演,這使得很多產業集群在打造集群品牌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并且,集群品牌和企業品牌不同,它需要集群內企業共同努力,但是因集群企業資源、動力等各種條件限制,很多產業集群這方面表現一般。
3.2 不利于集群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產業集群根植于地方,其發展具有路徑依賴性,路徑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其他企業對集群產品技術模仿的難度,提升集群的競爭優勢,但同時也會阻礙產業集群創新,降低環境適應力,從而使集群技術發展陷入鎖定狀態,尤其是傳統產業集群。群內企業在面臨環境方面的弱勢條件時,可能會使集群失去活力。
產業集群由于內部之間的關聯性,所以普遍存在內部企業知識外溢與技術擴散的問題,這無疑會增強集群內部分中小企業的技術能力,但同時也會使這些企業產生依賴,喪失自主創新動力,影響產業集群持續創新[1]。而產業集群管理制度政策如果不能跟上,對知識產權主體的權利保護不到位,就會給一些企業留下可乘之機,更多依賴于模仿甚至侵權行為。
3.3 容易產生集群內部過度消耗
產業集群形成區域品牌,這調動了企業積極性,使每個企業都受益。集群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就是集群品牌。但是,由同類產品的生產企業集聚而成的產業集群,會加大企業生存的壓力,導致企業間盲目競爭、過度競爭甚至無序競爭。由于在多數企業起點低、規模偏小以及廣泛存在低水平重復和過度競爭的情況下,產業集群之間和內部的分工和專業化必然受到限制;產業集群追求“小而全”的傾向,影響了有潛力的大企業成長,也削弱了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集群中也會出現過度的價格競爭,甚至各種制假和售假行為,這勢必影響產業集群形象。例如,我國浙江溫州地區曾是我國著名的鞋都,但由于部分生產者大量制假售假,使溫州鞋業一落千丈。其他諸如產品老化、質量低劣、勞動生產率落后等現象,也會使集群的生存受到威脅。
3.4 造成地方經濟空心化現象
產業集群中以信任與承諾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約束是集群常態化運轉模式,但這要求商品、技術等交換活動要在集群范圍進行。產業集群發展本身不是僅僅為了這些企業實現體內循環,為了更好地實現發展,必須與外界進行交換。當產業集群發展到一定程度,個別企業規模龐大,要素需求增加,就會引起要素價格上漲,削弱集群的競爭能力。而從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產業集群發展需求來看,產業集群必須持續成長和規模擴張。
當產業集群進入成熟期之后,產品或服務市場會經常出現過度擁擠和競爭現象。當產業集群發展初期,由于資源、政策等吸引,不少企業會遷入產業集群,同時政策也會鼓勵產業集群內裂變出新企業。但當集群內企業數量超過一定規模,就會導致集群效率和效益減少,而當生產要素和發展預期無法滿足集群或者企業需求時,地方產業集群有可能發生整體性的遷移,導致地方經濟的空心化。
4 產業集群風險防范的對策建議
4.1 夯實產業集群發展基礎
產業集群的發展必須依賴于集群組織和集群品牌。在集群組織方面,集群內企業不僅僅要關注生產性企業,還要引入部分可以為產業集群提供相關服務的組織,如外貿、金融、保險、投資等機構,在機構引入過程中,應該消除對民營中介組織的歧視,允許民營組織進入,營造一種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對地方招商引資起到推動作用,同時大力培養、培訓各類中介服務人才,夯實集群組織基礎。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多超越傳統的地域集中的組織模式出現,其中虛擬組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虛擬組織是指由處于相同或不同地理位置的相互獨立的企業為了某一共同目的所組成的一個聯盟,參與聯盟的個體可以是產業鏈上同一環節上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也可以是非同一環節上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電子數據交換等連接工具,以及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計劃等系統實現與其他企業的信息共享,加強信息和知識在集群內外部的交流[2]。
集群品牌是產業集群的公共物品,產業集群形成良好的集群品牌,每個集群內組織都可以利用,具有共享資源的剛性。這對于集群內企業品牌能力弱的企業來說會影響品牌建設動力。因此,在加強產業集群建設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強化教育,增強集群內企業自建品牌意識和誠信意識,樹立無品牌的危機意識,將品牌建設作為企業長期發展的一種自覺行為。
4.2 強化產業集群創新管理
產業集群持續競爭優勢的獲取要靠集群創新。對于產業集群這種組織形式,其集群層面的創新活動是在集群內部各創新主體的交互活動過程中開展,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也不是簡單的個別企業或機構能力累加。產業集群各組成部分之間必須進行有效的知識檢索、共享、交流和互補,才可能實現集群層面的創新。在強化產業集群創新管理方面,必須從政府、集群、企業三個方面齊抓共管,才能保證集群創新活動順利實施,提升集群競爭能力。
政府要構建良好的創新氛圍,積極制定相關鼓勵創新的政策,為集群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協調本地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聯合,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在創新活動中的作用。加大產業集群區域內知識產權制度的執法力度。強化對產業集群知識產權的管理。運用文化輿論驅動力,引導集群人才開發。培養企業自主學習的氛圍,形成協同創新模式。
注重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鼓勵有償技術和管理服務。而集群內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企業應該明確企業創新目標,制定創新戰略,把創新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不斷加強與集群內企業以及集群外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努力從模仿創新、集成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
4.3 加強產業集群控制管理
要防范和規避產業集群風險,必須要對產業集群發展實施過程控制。對這些風險,通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盡量抑制風險的發生或把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應重點采取的方式是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相結合。事前控制是減少產業集群風險的關鍵,制定一系列措施,防患于未然。具體來說,要多種方式結合,包括企業持續創新能力的打造、區域內投資組合的優化、集群內部約束的加強。保持集群的對外開放性,提升集群的自我修復功能。事中控制主要是建立集群風險預警機制和系統,對產業集群的發展狀況進行監測、控制,合理確定臨界值,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事后控制主要針對已經產生的產業集群風險,通過事后控制,解決問題,反饋預防和過程管理,合理控制損失。
在實施產業集群過程控制的同時,還應該保持集群的對外開放性,盡量降低集群根植性風險,不斷吸引集群外部的企業進入集群區域,保障集群的外部性,提升集群競爭力。在產業集群產品結構選擇方面,應該關注國家政策導向,及時作出相應調整。2015年11月,習近平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近幾年來,各地紛紛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提出相關舉措。而產業集群的發展更應該走在前面,可以通過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分散風險,著力抓成本管理,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4.4 打造地標性產業集群
過去產業集群日趨同構性的問題還不太明顯,對地方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沒有充分顯現。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完善,交通設施配套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地方缺乏特色的產業集群或者同類企業扎堆行為所引發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再不及時跟進處理,合理引導發展,勢必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在本地區資源和優勢分析的基礎上,同時應該關注的是周邊地區乃至更大的區域范圍內產業集群關注的重點產業,在確定地方經濟發展方向,打造本地區主導產業的時,盡可能凸顯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本地區資源、技術、人才、政策等各種優勢,與周邊地區產業集群實施錯位發展,在創建產業集群時盡可能培育或者引入個別行業內極具影響力的大型企業,打造地標性的產業集群。例如,南通市領導說南通要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先鋒,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地標性產業集群、地標性企業和地標性企業家作為引領和支撐。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推進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形成20個左右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千億級地標性產業集群[3]。這都充分說明,地標性產業集群是未來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5 結論
近年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產業集聚等發展模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漸凸顯出來。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對產業集群未來的發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產業集群組織及集群內企業都應該針對集群原有的風險及新形勢帶來的新要求,結合自身優勢,對產業集群發展提前做好準備,做足文章,合理規避風險,積極引導企業、產業集群和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艷慧.產業集群風險及其治理機制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1.
【2】楊利軍.供應鏈知識協同對企業競爭力提升的作用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05):173-175.
【3】豫政辦[2019]43號.河南省推進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