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闊 劉邦凡
摘? ?要:作為河北省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滄州市近幾年來正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綜合大港,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區域對外開放高地與綠色生態宜居新區。特別是“一帶一路”重要戰略與雄安新區構建規劃提出以來,滄州市市政府提出了將滄州市建設成“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雄安新區最便捷出海口的重大戰略目標。所以,對于海洋資源的合理化利用與搞好沿海綠色產業的長足發展已然成為滄州市當前助力海洋產業全面振興以及提升自身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抓手。
關鍵詞:綠色產業;海洋資源;海洋環境;滄州市
中圖分類號:F127.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5-0044-02
一、滄州市沿海綠色產業發展概況
(一)取得的成績
1.在海洋開發中拓展城市建設
現如今,滄州市政府已經成功達成64平方千米的填海造地計劃,滄州市黃驊港20萬噸級礦石碼頭與航道、邯黃鐵路相繼建成投產。經國務院批準,黃驊港正在擴大開放口岸。滄州市目前已經成功開通了黃驊—新疆—歐洲國際列車線路以及東南亞國際直達航線,并且黃驊港綜合保稅區已達到了封關驗收的條件,正式建立了與天津港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從港口吞吐量上看,黃驊港吞吐量增長速度居中國沿海主要港口之首,成為中國最大的能源港口。
2.在海洋開發中融入生態理念
當前,滄州市海洋管理部門加強了對于海洋生態紅線區控制辦法的執行,強化了對海洋類項目數量的管控工作,并對一系列違法開發海洋資源的企業采取了嚴厲的處理措施,有力地保護了海洋環境。在海洋環境監測方面,大體上能夠做到對轄區海洋環境的有效監控,尤其2017年以來,滄州市把監測頻次提高至12個月,及時地反映每個月的海洋環境狀況,便于群眾的監督。
3.大力修復改善海洋環境質量
由于2011年蓬萊油田原油泄漏事故的惡劣影響,滄州市轄區海域遭到了較長時間與較大程度的污染。為了遏制污染帶來嚴重后果、消除污染對海洋環境的破壞,滄州市政府積極開展六項修復工程,有效恢復了受污染海域的生態功能,保護了受污染海域的海洋資源。修復工程中放生蛤蜊、梭魚、對蝦以其他海洋生物共計十五億只,培育了放流物種繁育群,保障了漁業資源的供給能力。
4.強化科學利用海洋的思路
在開發海洋的有關項目審查上,滄州市海洋管理部門從前期開始就對申請企業展開權屬的核實工作與一系列調查工作,為日后的監管與追責理順關系。在企業開發與利用海洋資源的進程中,管理部門嚴肅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要求,并委派大批專家進行審核與評判,對于未能達標的項目進行嚴肅處理。這一系列辦法與措施全方位的、有效地提升滄州市海洋治理和執法能力,對于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也有效地優化了海洋生態環境。
(二)存在的問題
1.海洋科技與相關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不足
現階段,滄州市在海洋科技開發上較為落后,高新技術的開發沒能有效滿足發展需求,同時也未能將現有的科技成果進行有效的產業化。“對于滄州市而言,目前海洋傳統產業依然保持著發展的粗放狀態,而海洋新興綠色產業還遠不能達到理想的規模;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支撐海洋產業發展的裝備技術與基礎設施長期以來都保持著滯后的狀態。并且在促進海洋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的襯托下,滄州市在海洋科研開發與人才培養上的不足日益突出,這進一步阻礙了滄州市沿海綠色產業的長遠發展。”[1]
2.海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與執法力度不足
“海洋環境的保護治理、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均需要有完善的法規體系、強大的執法力度和嚴格的監管系統提供支持。”[2]但就目前滄州市的實際狀況而言,既未能出臺保障海洋生態環境的相關立法,更未形成系統合理的海洋資源環境的開發保護法律體系。并且由于立法上的不甚完善,也使得管理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缺乏嚴謹系統的法律依據,產生了許多客觀存在的執法問題,導致執法工作難以有序開展。比如,執法隊伍缺乏權威性、對海洋工程項目開發的監管疏忽與漏洞、對違法單位或個人的懲處力度不足。
3.海洋產業缺少足夠的資金扶持
無論是對于支撐海洋產業發展的海洋環境保護投資上還是對于海洋產業本身發展的投資上,滄州市的投入都不能實現海洋產業可持續化的長足發展。并且在資金的融通方面,因為海洋產業所具備高投入、高風險、利潤產生時間長的特點,同時再結合非對稱性的信息影響,致使海洋產業融資困難,嚴重影響了海洋產業的融資水平,導致許多民間資本與大部分金融企業不敢踏足綠色海洋產業建設的領域。這樣一來,也就難以獲取對綠色海洋產業的發展的資金支持,限制了其高效率的發展。
4.海洋環境保護宣傳不到位、公眾總體環保意識不強
滄州市政府與公共媒體在宣傳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上的力度目前還遠遠不夠,當地市民與相關海洋產業各單位還沒能形成海洋環保意識、沒能正確認識到近海資源實現可持續性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致當地市民及外地游客游玩時在近海區域亂扔垃圾現象長期存在,近海企業違章排污行為屢禁不止。這些行為都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海洋資源持續開發造成了嚴重影響,進一步對滄州市沿海綠色產業發展造成了阻礙。
二、促進滄州市海洋綠色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大力推進滄州市海洋科技的發展
不斷提升創新海洋科技的能力,打造海洋產業科技的聯盟。逐步建立起主體依靠企業、方向依據市場、科研與產業融通的高新技術開發新模式,以實力強勁的大型企業為龍頭,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有關企業結合在一起,打造長久的、契約機制的、規范化的利益關系形式,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組織起創新科技戰略式聯盟。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設置海洋產業科研部,致力于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科技與核心科技,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的水平,增強科技創新的能力。
(二)加快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注重對于海洋產業領域相關人才的培養,可通過以下方法實現:滄州市應當加強在海洋產業領域職業教育的建設,打造適應海洋產業需求、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高水平海洋人才培育系統;“形成種類豐富、機動性強的新型海洋技術人才的就業模式,調動科技人才的創新的主動性,進一步完善市場化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3];積極引導相關科技人才參加技術資格認證考試,特別是國際的資格認證考試,以此來增強本市海洋科技人才的競爭力。
(三)完善保護海洋環境的立法,加強執法力度
要在最短時間內使海洋環保法制化,以此應對海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現實情況。切實有效地加強立法工作,進一步做好保護海洋環境的法律法規建設工作,并且要在此基礎上做好執法監督,堅決執行出臺的法律法規,嚴懲頂風作案破壞海洋環境的企業,不斷對執法程序進行規范。同時,注重對于執法隊伍與機構的建設,強化其權威性與執法力度,“強化執法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推進執法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提升執法單位的執法水平。”[4]
(四)構建靈活多樣的融資模式,落實政府科研投入政策
積極探索出一條海洋產業項目開發與創新技術方面的社會化的投資渠道,打造多樣靈活的融資模式,助力實力強勁的海洋科技企業進行融資,打造以政府風險投資為保障、以社會風險投資為主體內容的社會性投資系統。加大財政中對于的海洋高新技術開發投入,以積極引導企業開發海洋產業相關項目,特別是新型綠色產業。積極鼓勵海洋科研項目建設,鼓勵企業踏入海洋產業相關項目的開發領域,給予它們一定程度的優惠政策。推動科技成果不斷產業化,助力海洋產業發展,加大獎勵優秀成果力度。
(五)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強宣傳教育
通過各種多媒體渠道,特別是網絡化渠道,加強對于滄州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宣傳工作,積極宣傳有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知識與法律規范,加強政策宣傳,使公眾認識到做好海洋環保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在此基礎上積極鼓勵公眾舉報不法企業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對舉報有功者要給予表彰以及物質獎勵。通過大力宣傳爭取獲得市內各界對海洋環保工作的關注與幫助,打造優良的海洋環境保護氛圍,從而保證海洋生產能力的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盧書海,何金整,楊運啟.滄州市海洋科技發展對策探討[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4,31(7):57-59.
[2]? 馬英杰,趙敬如.中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制的歷史發展與未來展望[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7(3):61-67.
[3]? 姜勇,黨安濤,胡建廷,王繼業,曲茜,羅志全,王嫻,孫高祚.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支撐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戰略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9,36(9):38-42.
[4]? 葛祈韻.新時期海洋環境保護現狀及改善途徑探究[J].科技風,2019,(1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