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 張永紅 張孝芳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每天會有數以萬計的信息產生,那么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做好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與管理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只有做好前期的檔案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推動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論文簡要分析一下信息化背景下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tens of thousands of information will be produced every day, so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era, doing well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chives and management work is crucial. Only by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early archives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科技檔案;開發利用
【Keywords】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中圖分類號】G273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2-0071-02
1 引言
社會經濟及信息化水平的發展推動了對于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要求,具體結合我國的科技檔案開發利用工作開展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較多不足之處,阻礙了科技檔案對于生產發展的作用,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建設發展[1]。科技檔案的形成往往是某一特定企業針對某一特定的科技活動過程且為了滿足特定的需要形成的,它能準確地反映科學研究和生產成果,它能給利用的人員提供工作依據,使后人少走彎路,減少財力、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支出,它是企業技術儲存的最完整的資料檔案,是企業計劃、研究的工作基礎,它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隨著我國經濟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國家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現,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必將給科技檔案工作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2 當前科技檔案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具體結合當前時代背景下,我國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等各方面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檔案收集工作缺乏及時性,管理觀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及管理方式較為單一落后的問題,阻礙了各方面質量與水平的提升[2]。
2.1 檔案收集工作缺乏及時性
對于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以及歸檔工作的發展情況來說,相關機構應當安排專業人員來負責,對科技項目進行一個日常的管理,然后采取有效的收集,以此有效地反映科技工作的真實面貌的資料,為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前期資料理論基礎。然而,結合當前我國信息化背景下對于科技檔案的工作的發展情況來看,在實現收集整理期間,由于相關項目人員對檔案的歸檔等各方面意識不強,所以說經常導致歸檔不及時等問題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技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后期的共享,不利于各方面工作的順利開展。
2.2 管理觀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這科技檔案進行收集整理并歸檔之后,應當需要檔案管理部門通過合理有效的方法,來為各項事業的順利開展提供檔案的參考資源,推動各事業部門在充分利用檔案資源的基礎之上,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發展。但是目前我國較多的科技檔案管理部門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由于其管理思想較為傳統落后,仍然存在著看門守攤的思想,所以說導致其缺乏主動提供資源利用服務的意識,并且在整個管理環節當中更加側重于對檔案資源的保管而忽視了檔案資源的有效利用,當前這種重保管而輕利用的思想極不利于科技檔案資源的發揮。除此之外,由于檔案管理部門缺乏主動地利用服務器的問題,也沒有針對檔案,利用效益來制定相應的反饋機制,導致目前我國科技檔案的利用效率較為低下,無法充分體現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管理檔案資源的潛力,以及對各方面企業建設發展的價值作用。
2.3 管理方式較為單一落后
雖然說當前我國的信息化技術水平較高,但是在進行科研檔案的開發與管理工作當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不足之處,其智能化與信息化的發展程度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來說,仍然處于一個較低的狀態,對于數字處理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大數據等各種先進技術在檔案管理當中的應用依舊處于一個初級的階段,所以說就很難充分利用當前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推動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以及管理效率和質量水平的提升,并且在當前的科技檔案管理期間,對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等各方面的技術的應用也只是進行一些基本的輔助工作,并未建立起一個系統的信息化管理體系,這就導致科技檔案的管理方式仍然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智能化以及數字化的水平急需提高。
3 針對上述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措施
通過文章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時代背景下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仍然存在較多不足之處,阻礙了這方面工作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因此,文章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來推動科技檔案開發利用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3.1 建立健全科技檔案管理機制體系
在當前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要不斷地加強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以及歸檔工作,首先就要對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夠使各管理項目工作有章可循。并且在實際的管理工作當中,也要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約束與管理,提高項目人員的歸檔意識,這樣可以有效地促使檔案能夠更加的規范與合理,并且在此基礎上也要進一步及時有效地將客戶檔案進行收集與整理,保證檔案歸檔的及時性,才能夠使其在檔案資源再利用時得到充分的使用。除此之外,相關部門在對檔案進行管理時,要需要嚴格地遵循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具體結合實際的發展狀況制定出一套符合部門管理的特點與需求的管理規章制度。除此之外,管理部門也需要及時地掌握此類工作日后的發展動態,這樣才能夠制定出更加符合未來時代發展變化的制度體系,促使科技檔案資源能夠更深層次地得到開發與利用。
3.2 做好科技檔案袋保密工作
由于科技檔案一般涉及的內容信息量較為嚴密,所以說在進行開發利用過程當中,就要注重對先進信息化技術的利用來做好科技檔案的保密工作,那么在日后的科技檔案歸檔與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開展期間,就需要嚴格保守國家的機密,以此有效地保證科技檔案信息的完整性與安全性能。在進行開發利用工作時,也需要嚴格按照專利法、檔案法等法律法規開展一系列的工作,促使科技檔案的相關信息資源能夠與當前信息在融合的基礎上符合相關法律法規,進而可以更加高效順暢地轉化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力。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在科技檔案開發以及利用過程當中,對其保密與公開關系實現一個合理科學的處理,通過對有效的技術手段以及管理措施的應用來維護國家的利益,確保檔案管理系統可以更加安全可靠地運行。充分保護檔案的知識產權,同時也要做好科學技術保密工作,以此來實現科技檔案相關信息與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共享交流。
3.3 加大對檔案信息化的開發力度
當前我國信息化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各種先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建設發展當中,對于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來說也是不例外的,為了進一步有效開發科技檔案的信息,需要結合傳統手工技術與現代管理技術,做好檔案的收集整理及歸檔工作,通過多種形式與方法進行各方面資源的征集,多元化地收集各種類型與載體的檔案信息,從而可以推動檔案的進一步豐富與完整。我們需要對現有的科技檔案資源進行深層次的開發,那么這就需要加強與相關科技人員的交流與溝通力度,例如,相關部門應加大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與他們的合作,可以為日后的開發利用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最后,科技檔案的管理者也需要及時地接收并保存相關的檔案資料,并且要充分地掌握信息化背景下的經濟市場的各方面的需求,這樣才能夠保證所收集的科技檔案的及時性以及先進性,并且針對性地開發可以推動信息潛能的進一步挖掘。另外,在對科技檔案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當中,也要實現其策略的靈活運用,基于科技檔案信息的特征,要進行合理有效的開發[3]。
4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管理等工作的質量與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相關監管機制體系,做好科技檔案的保密工作,并且要加大對檔案的信息化開發力度,以此有效地推動科技檔案各方面工作的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希望文章上面有關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的各方面情況能夠對日后這方面工作的改革發展有所參考幫助。
【參考文獻】
【1】黃羿宇.新形式下科技檔案資源信息開發與利用問題及解決策略[J].工程技術研究,2018(6):258.
【2】楊旭,楊宇佳.淺談文書檔案與科技檔案歸檔整理的方法[J].黑龍江科學,2016(20):53.
【3】段兆杰.新形勢下科技檔案資源管理的信息開發模式研究[J].卷宗,2016(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