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慧



摘? ?要:環境成本內部化是解決大量的外部環境成本仍然由政府或社會來承擔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為了更好地了解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現狀,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內容分析法對1996年以來我國學者對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從文獻發表時間、文獻來源、文獻關鍵詞和文獻內容四個維度進行系統化梳理。
關鍵詞:內容分析法;環境成本;內部化
中圖分類號:F062.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5-0159-03
引言
所謂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是指企業將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為企業內部成本的行為,具體表現為企業為實現環境目標或為管理其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付出的相關成本費用(吉利和蘇朦,2016)。關于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現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國際貿易等領域,從微觀企業層面進行研究的相對較少。筆者試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內容分析法對1996年以來我國學者對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進行系統化梳理。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過程
(一)研究方法
本文選用內容分析法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對國內公開發表的環境成本內部化相關文獻進行綜合、對比和分析,以期梳理相關研究現狀,對研究問題、研究熱點等進行歸納總結。內容分析法不僅僅是對現象或問題進行簡單觀察,而是能更為客觀地對事實進行分析,從而獲得結論。其有助于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保持客觀的態度,幫助研究者獲知研究對象在一段較長時期內的變化趨勢(劉偉,2014)。采用內容分析法時,首先需要根據研究的問題以界定目標總體的范圍,在目標總體范圍內按照一定的條件或標準進行篩選,以梳理出研究樣本。然后根據梳理出的研究樣本確定研究編碼體系,對選定的文獻樣本進行編碼統計、處理、分析,最后得出一定的研究結果。
(二)研究過程
本研究以SCI、EI、核心、CSSCI來源期刊上以環境成本內部化為主題的文獻作為研究對象。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以“環境成本內部化”為主題,先以SCI來源期刊、EI來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為來源類別進行檢索。檢索出的相關文獻是從1996年開始的,因此研究的時間跨度是1996—2019年,期刊結果共181條。然后再選擇博碩士,檢索出博碩士結果248條。通過手工對檢索出來的結果的題目和內容進行篩選,剔除不相關的文獻,最終選定期刊論文79篇、博碩士論文37篇作為研究對象。本文將從文獻發表時間、文獻來源、文獻關鍵詞和文獻內容四個維度對研究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在進行統計分析時以每一篇獨立的文獻作為分析單元。
二、研究結果及展望
(一)研究結果
1.文獻發表時間分析
由于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分別代表著研究的廣度和研究的深度,因此本研究選取了環境成本內部化的期刊論文和碩博論文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如圖1)從文獻發表時間方面分析發現,從2001年開始每年均有若干篇關于環境成本內部化的期刊文獻發表。其中,2007年、2010年、2012年、2014年篇數相對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關于環境成本的研究可以作為生態文明研究的一個子課題。而我國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經歷了一個逐漸認識發展的過程。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主張,促進了我國學者對生態文明的研究。2007年黨的十七大的召開,首次將建設生態文明寫入黨的代表大會的報告,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之一,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也使得學者們開始大量研究生態文明建設。2012年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指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學者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更加全面化。關于生態文明的研究間接促進了學者們對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而碩博論文從2004年開始,其高峰年度與期刊文獻基本相符,說明高校研究生的研究熱點與學者們是相符的。
2.文獻來源分析
從文獻來源進行分析,篇數相對較多的核心期刊包括《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價格理論與實踐》、《會計之友》等,占總數的35.44%,而其他文獻則分布于近50家期刊,較為分散。由于所選樣本均來自于核心以上期刊,因此近九成的期刊樣本都是各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各為12篇,占總數的30%,說明關于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受到了國家一定的關注。碩博論文篇數較多的高校有北京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等雙一流高等院校,占總數的43.24%,相對較為集中(如圖2、圖3)。
3.關鍵詞分析
通過對樣本文獻進行關鍵詞詞頻統計(如表1),并將含義相近的關鍵詞進行合并,發現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有環境成本內部化、外部性和環境成本內在化等。其中,以環境成本內部化作為關鍵詞的文獻數量最多,占到66%;其次是以外部性作為關鍵詞的文獻,占到29%。說明大部分學者都是認可環境成本內部化作為關鍵詞。而以外部性作為關鍵詞是源于外部性理論。Pigou(1920)提出的環境污染外部性問題,把邊際凈私人產品和邊際凈社會產品進行了明確的區分,并把兩者的差額稱為外部性,為采用經濟手段解決環境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著名的科斯定理提出,只要產權明確,外部性問題可以通過補償得到解決,以實現外部問題內部化(周守華、陶春華)。因此部分學者采用外部性作為關鍵詞。
4.文獻主要內容分析
在對文獻主要內容進行分析時,首先根據文獻題目對研究樣本內容進行一級類目的設計,然后通過逐篇閱讀每篇文章,又將各一級類目劃分了二級類目,對文獻內容進行更細致的分析(如表2)。
如表2所示,學者對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研究上,特別是國際貿易中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問題;其次是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基礎研究,主要包括理論基礎、動因、作用、途徑等內容。
(1)應用研究
通過對樣本文獻逐篇閱讀發現,環境成本內部化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國際貿易、礦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在國際貿易領域,潘家華(1996)認為,環境成本內部化會改變產品比較成本優勢,從而使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國際貿易關系中處于不利地位;而傅京燕(2002)認為,環境成本內部化從長期看有利于促進一國貿易由外延擴張增長方式向內涵擴張增長方式轉化。這兩篇文章代表了“不利論”和“雙贏論”兩種觀點。在礦業領域,萬林葳、李永峰(2010)利用經濟學理論分析了煤炭行業環境外在性的形成機理,并從環境成本內部化的角度提出了煤炭定價策略;吳一丁、鐘怡宏(2014)的研究表明,環境成本的計入完善了稀土的完全成本并使其利潤回歸到正常水平。在交通運輸業領域,佟瓊等(2014)在綜合分析了4種道路交通外部成本的基礎上為交通運輸產品的定價提供了參考。還有一些學者在其他領域進行了研究。例如,李創(2015)對環境成本內部化在不同規模工業企業間的差異性進行了研究;鄔蘭婭等(2017)研究了環境感知、制度情境對生豬養殖戶環境成本內部化行為的影響。
(2)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主要包括理論基礎、動因、途徑、意義等方面。王金南(1997)建議在中觀和微觀層次上配以包括價格、稅收、投資信貸和微觀刺激等在內的環境成本內部化措施和制度。胡妍紅、傅京燕(2001)分析了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作用及其對策。羅云桂(2007)對環境成本內部化進行了經濟學分析,并提出環境成本內部化的措施。唐志(2010)也提出了實現環境成本內部化的途徑。吉利、蘇朦(2016)研究表明,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是合規性目的驅動而非經濟利益驅動。
(二)研究結論及未來研究方向
1.研究結論及研究不足
通過對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進行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關于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仍處于不斷發展之中,新的研究內容、新的觀點還在不斷出現。從研究時間上看,1996—2019年每年均有一定數量的文獻,保持了一定的研究熱度,并且隨著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關于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研究熱度有所上升。從研究的層次上看,既有期刊文獻又有碩博文獻,大部分期刊文獻為各類基金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廣度和研究深度。從研究內容上看,大部分學者從應用研究的角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部分學者則從理論基礎、動因、對策、作用等基礎研究的角度入手。
雖然本研究將能夠收集到的中文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相關文獻并進行了內容分析,但由于時間和精力所限,研究樣本中缺少外文電子期刊關于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相關文獻。因此,今后可在本研究的基礎上增加外文期刊數據庫,以便對國內外環境成本內部化相關文獻進行深入對比分析。
2.未來研究方向
在基礎研究方面,對環境成本內部化相關問題的研究,表面上看是各自獨立的,但各研究視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邏輯關系。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學者們可以嘗試把不同角度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統一分析,使其形成一個完善的理論框架,涵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各個角度,為環境成本內部化以及環境會計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 周守華,陶春華.環境會計:理論綜述與啟示[J].會計研究,2012,(2):3-10,96.
[2]? 安志蓉,丁慧平.環境績效、環境成本內部化與環境保護:一個研究綜述[J].中國科技論壇,2013,(1):126-131.
[3]? 劉偉.內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學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行政管理,2014,(6):93-98.
[4]? 吉利,蘇朦.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動因:合規還是利益?——來自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6,(11):69-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