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玲
玉米是我國最常見的糧食作物之一,但病害與蟲害則是導致玉米產量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要提高針對玉米病蟲害防治方面的重視,并在種植過程中加強管理,利用合理的種植技術來保證玉米種植的產量。玉米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并且種植投入較低,而在不同的區域以及不同的時期要選擇不同的玉米種類,并且種植之前做好準備,以及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進一步保證玉米種植的產量。
1、玉米種植技術
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構建相關的種植管理體系,并且根據實際種植情況和需求來不斷改進管理體系和管理手段。玉米不同的生長階段都要進行針對性的監視和管理,保證玉米能夠更加健康的生長,并且在出現玉米病害或蟲害時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并進行治理。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科學的種植體系,運用更加合理的管理手段及種植體系。
(1)合理的選擇玉米品種
在開展玉米種植之前,需要針對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先防控,并在品種選擇方面進行整體性的分析,不但要考慮到種植區域的自然條件比如溫度和降雨以及日照等,同時也要分析熱量能源以及種植技術和成本等,根據玉米的生長周期以及品種特征來不斷改進玉米種植管理體系。種植人員也需要確保選擇具有較強抗病害能力與防蟲害能力的玉米品種,這是預防病蟲害產生最直接的方法,只有選擇最為符合區域自然條件與種植條件要求,并且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的優良玉米品種,才能夠進一步確保其產量。
(2)針對玉米種進行預處理
在選擇好玉米品種后,還需要在正式播種之前針對其種子進行預處理,通過浸種處理來保證種子能夠順利發芽,提高其成活率,并且也利于管理效果和管理層面的提高,確保玉米種的健康成長,顯著避免部分蟲類叮咬和憋粒等情況。浸種能夠起到殺菌和去除蟲卵的作用,所以通過浸種的方式還可以進一步降低玉米生長過程中一些蟲害的發生,在種植之前,還需要通過合理的拌種來進一步保證玉米的成長質量,之后進行晾曬,才能夠進行正式的種植。
(3)玉米種植的密植
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其產量,可以通過密植的方式來進行種植,以此來提高玉米種植管理以及管理模型的運行維度,并確保管理的有效性。針對種植密度方面,需要針對密度全面性進行分析,根據選擇的玉米品種來制定合理的種植株數。如果選擇的玉米品種比較矮,并且玉米的生長周期相對較短,那么在種植時需要保證其密度在4000/667m2株左右,若是品種為緊湊株種,那么其密度則需要在4500/667m2株。在確保水分充足的條件下,還需要保證種植流程能夠符合玉米品種要求,保證玉米能夠更加健康的生長。
(4)施肥管理
植物對于土壤的肥力依賴性非常大,因此若想提高玉米的產量,則需要根據管理需要來進行技術改進,提高管理水平,并對玉米進行全面性分析,根據玉米生長的需求來進行合理的施肥。因為玉米屬于較大型的植株,并且其根系分布也比較大,所以在其生長后期對于肥料的需求也比較高,如果想確保玉米的生長質量,就需要根據土壤肥力缺失、玉米生長需求等條件來制定施肥方案,包括肥料的選擇、施肥用量、施肥時間等。通常情況下,在玉米種植施肥時,需要按照撒施、穴施等方式進行施肥,保證施肥的均勻,而施肥的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一般情況下鉀肥的用量在5kg/667m2左右,而尿素則為2kg-2.5kg/667m2。種植管理人員需要根據玉米的生長周期和生長狀態來調整管理體系和方案,保證管理手段的有效性,同時提高種植的整體效果,并定期進行除草和灌溉等,保證玉米生長的營養供給能夠及時且充足。
2、病蟲害問題的防控
(1)青枯病
通常,在防控青枯病方面,在選種階段選擇抗病性較強的玉米種是最為直接的方法,同時也是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效果最直觀的病害防控手段。通過種衣劑來對玉米種進行處理,并通過含有殺菌效果的微量元素來控制病菌。同時,還可以利用提高肥料用量、提高營養供給的方式來保證玉米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性。玉米在收獲完畢后,需要針對其中具有病害的秸稈進行焚燒處理,之后對田間土地進行翻耕,也能夠進一步降低下一茬作物的病害發生概率。在平常的青枯病防控方面,可以通過25%葉枯靈加上25%瑞毒霉粉劑600液進行預防。
(2)玉米銹病
玉米銹病是玉米種植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真菌感染性的病類,這種病害通常在我國西南地區較為普遍。若玉米生長過程中患上玉米銹病,那么會導致其發育缺陷,同時污染玉米穗,導致玉米產量的降低,最高會降低約10%,所以,提高玉米銹病的防控至關重要。可以通過選擇抗病能力較為優秀的馬齒形玉米種,同時在施肥過程中管理好氮肥的使用,玉米葉面可以噴上一些營養液,進一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若是玉米已經換上玉米銹病,那么在患病開始時需要利用25%三挫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是通過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每隔10天治療一次,共持續一個月便可。
(3)玉米螟
防控玉米螟最好的方式便是利用藥物進行預防和殺滅。在玉米生長至大喇叭口時期時,通過3%呋喃丹顆粒劑進行灌心處理,用量規格在每畝玉米2kg左右即可,能夠對玉米螟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為了能夠有效根除玉米螟,則可以通過秸稈還田等方式來將玉米秸稈中攜帶的蟲卵進行清除,以此來通過減少幼蟲的方法避免玉米螟的大規模侵害。
(4)玉米蚜蟲
玉米蚜蟲的繁衍能力非常強,并且在一些雜草較多的田間防控難度較大,并且嚴重時也會導致玉米種植產量的降低。玉米在遭受蚜蟲侵害時會表現成葉子發黃,對于玉米的光合作用來說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并且也有可能會導致玉米的植株死亡。玉米蚜蟲不單單會對玉米的產量造成影響,同時也可能會使玉米攜帶病毒,進而引發更加嚴重的病害。在進行蚜蟲防控過程中,需要全面清理田地中的雜草,并且利用50%的敵敵畏1000倍液來進行灌心處理,以此來殺滅玉米蚜蟲。
綜上所述,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病害和蟲害一直以來都是影響其產量的主要因素,為了能夠進一步保證玉米的產量,必須要針對病蟲害進行大力預防和控制。需要結合玉米的生長情況以及病蟲害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理,要以預防為主,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蟲害的產生,以此來提高玉米的產量,降低成本投入。
(作者單位:261000山東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濰坊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