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寶
土地利用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研究結果證明土地利用與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雙向的因果關系。土地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農業經濟的命脈。本文以農村經濟為前提,對其附近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研究,并且適當進行土壤取樣工作,觀測土壤的質地情況,希望能夠為土壤開采影響土地利用類型和土壤地質的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
1、農村生活及建設對土壤的影響概述
在生活和建設方面都會對土地原有的構形產生一定的破壞。另外,如果植被地表破壞之后,就導致土壤的抗沖擊和抗腐蝕能力大幅度下降,一些較小的流水都有可能對土壤產生侵蝕。而水土流失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對井場進行平整,平整井場需要對地表土體等進行移動和開挖,如果沒有合理的進行水土保護,如果產生暴雨等極端天氣以后,可能會產生滑坡或者泥石流等問題,另外在強風天氣條件下,組織過于疏松也有可能產生沙塵暴,會造成土壤流失,也會對附近區域的空氣質量產生影響。
2、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的關系
土地利用是一個長期且綜合性的工程,尤其是部分山區的農村地區的土地利更是我國農村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困難問題。而土地利用無疑是拉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一個土地利用科學合理的地區,其首先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且還可以憑借此有利條件發展農業經濟;肥沃的土壤增加了農作物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改善地域土質的水利環境等,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的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農業產量決定了農村經濟的趨向,而土壤又決定了農業產量的收成,所以說,土地利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農村經濟發展而服務。
在2008年到2016年這段時間,對區域耕地面總面積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造成了區域耕地總面積減少13.15平方公里的情況,在此過程中耕地的減少最多,主要是用于進行農業結構的調整、一些建設過程中的土地占用以及由于生態原因而造成的土地退耕等情況。在對其生態原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主要包含了污染土地的情況,最終造成土質當中的有機質大幅度的流失,無法用于進行正常耕地的使用。
其次為住宅用地,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全區住宅用地在所有區內用地當中出現的變化情況最明顯,增加了7.66平方公里,主要是因為城鎮化發展的進一步加快以及人口的增多。
和耕地較為類似,林地由于土地退耕而出現作物用地緊張等情況,進而破壞了林地,造成林地大面積退化,退化的面積達到了2.79平方公里。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道路建設也在逐步進行,道路的面積增加了4.64平方公里,只比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增量少。由于當前經濟快速的發展,交通運輸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與此同時再進行交通運輸發展的過程中也刺激了經濟的發展。
對裸地進行分析,也出現了大幅度的減少,減少量僅次于耕地,達到了7.36平方公里,裸地出現大幅度減少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3、有效的解決方法
普及土地利用和土壤保護知識,從根本上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的關鍵是,各級政府要從思想上根本上提高對土地利用的重視,要從根本上搞好土地利用和土壤保護工作,提高農村經濟發展,首先必須從政府做起,必須從思想上來提高土地利用的重視程度,并切實主動地將土地利用放在首位并實施到工作中去,土地利用和土壤保護直接影響農村的經濟發展,不但能夠提高農作物的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增加農業產量。土地利用從另一方面取決于當地領導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能夠把土地利用,放在工作的首位,并系統、高效的得以實施。在實施過程需要各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領導相互監督相互合作,必須要用發展以及創新的眼光來看待土地利用對農村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綜上所述,在進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國家越來越重視能源供應的安全性,為了控制土地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出現的影響,相關部門正逐步開始進行合作,尤其是土地利用逐步開始對周邊環境的情況進行重視。在土地開發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加強經濟效益的同時,進一步規劃周圍的環境保護。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加強土地利用過程中的環境保護,保證周邊的環境不會由于土地利用而出現較大的影響。
(作者單位:012300內蒙古卓資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