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穎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由于大豆的耐旱能力不強,很容易因為缺水等方面的問題而導致大豆減產,并且會嚴重影響到大豆的品質。我國很多地區的雨水資源比較匱乏,因此,在這些地區栽培大豆,應注重對抗旱節水栽培技術的應用,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長,提升大豆的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民的增收。
1、現階段的大豆種植模式
在我國,大豆種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我國北方地區相對比較缺水,因此,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更應注重對抗旱節水栽培技術的應用。以我國東北地區的遼寧省為例,現階段種植大豆主要以清種的模式為主,而在錦州等缺水比較嚴重的地區,其清種的比例已經達到了86%左右。所謂清種,是指在一塊土地中只種植一種農作物,這種種植方式的優勢在于便于集中采收和集中管理,對于提升大豆的種植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采用清種的方式栽培大豆,還可以避免大豆生長過程中與其他作物爭奪養分,并且對大豆的授粉也很有幫助。相較于傳統的林間種植、套種以及田埂種植等方式,清種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既可以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長,也有利于大豆的統一管理和采收。但目前我國除了遼寧省以及北方的部分地區之外,在南方地區種植大豆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套種方式,這給大豆的產量和品質的提升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應注重改善種植模式,積極推廣清種。
2、應用抗旱節水栽培技術的重要性
我國大豆栽培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北方地區的水資源不夠豐富,這會嚴重影響到大豆的開花、結果,一旦水分供應不足,雖然難以導致大豆枯死,但是大豆吸收水分的多少會影響到其自身的開花和結果,會導致大豆出現空痂或癟痂,這不僅會嚴重影響到大豆的產量,而且會對大豆的品質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3、抗旱節水栽培技術在大豆栽培中的應用
(1)抗旱節水栽培技術
在大豆栽培過程中應用抗旱節水栽培技術,首先要注重科學選種,要選擇抗旱能力較強的大豆品種,在保障大豆品種優質高產的前提下,選擇具有較強抗旱能力的大豆品種。尤其在缺水情況比較嚴重的地區,需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并結合當地的降雨量,科學的選擇優質的大豆品種,提升大豆的抗旱能力,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長。其次,要注重對行間覆膜的運用。為進一步提升抗旱節水的效果,在大豆栽培過程中,應注重運用行間覆膜技術。應用厚度為0.008-0.010毫米厚度的薄膜,通過機械進行行間覆膜,每公頃應用65千克左右即可。在覆膜過程中,應注重距離的把控,要將行距控制在115厘米左右,并且要應用75厘米寬的地膜覆蓋在中間,然后在距離地膜兩側2.4-2.6厘米處撒種。撒種過程中要注重對苗間距的把控,要確保苗間距大于30厘米。通過行間覆膜,既能提升起到提升化肥利用率的作用,也能起到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并且還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土壤的溫度,為大豆的生長創造出更加有力的環境條件。在完成覆膜工作之后,應注重對地膜的后期維護,避免地膜因自然環境以及家畜等因素而遭到破壞。最后,應注重對抗旱劑以及保水劑的應用。在大豆的栽培過程中,合理應用抗旱劑,可以起到有效的抗旱節水效果,因此,應注重對抗旱劑的運用。在大豆的苗期與果期,可以應用抗旱劑1號進行噴灑,通常情況下,每公頃土地噴灑1.13千克即可。與此同時,還要在大豆始花后的21-26天時進行控苗。除此之外,需要注重對土壤保水劑的應用,通過應用土壤保水劑,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缺水狀況。尤其在一些缺水比較嚴重的地區,應用土壤保水劑的效果和作用更為明顯。例如,可以應用博雅超強保水劑,每公頃土壤中應用23千克左右即可。在應用土壤保水劑的過程中,具體的用量需要結合土壤中的實際水分含量以及當地的降雨量等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土壤保水劑的作用和效果。
(2)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
在大豆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壤澆水灌溉,提升土壤的水分含量,促進大豆種子的快速的發芽和生根。大豆長出幼苗之后,如果出現土壤缺水的情況,需要及時進行灌溉,通常情況下,每公頃土地需要澆水400立方米左右,實際的灌溉量還應結合具體的干旱情況而定。在大豆的花期和結莢期,應加強對灌溉技術的應用,此時是影響大豆產量的重要時期,需要為大豆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為保障此時灌溉的效果,可以采用噴灑灌溉的方式。如果是采用傳統的溝灌的方式進行灌溉,由于溝灌的效果較差,需要適當的增加灌溉量。這樣才能保障大豆生長所需的水分。在大豆結痂鼓粒期,為避免大豆出現干旱現象,需要加強灌溉,通常情況下,采用噴灑灌溉的方式應將灌溉量控制在每公頃330-480立方米左右;如果采用溝灌的方式,則應灌溉量控制在每公頃475-615立方米左右。
(3)大豆栽培期間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注重科學施肥,結合土壤的肥力情況,以有機肥為主來施加基肥。如果土壤肥力較弱,則應適當增加施肥量。在追肥過程中,需要結合大豆的生長情況來確定具體的施肥量。通常情況下,應在大豆開花前的3-5天左右進行追肥,每公頃追肥65-80千克左右即可。除此之外,在大豆開花結莢期也應進行一次追肥。其次,要注重清除雜草以及防控病蟲害。雜草生長過程中會與大豆爭奪土壤中的水分以及營養,而病蟲害會降低大豆的抗旱能力,因此,在大豆栽培過程中,應及時清除雜草,并且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大豆的生長。
綜上所述,大豆栽培過程中對抗旱節水技術的應用,有助于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長,對提升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221300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官湖鎮農技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