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平
摘 要:連云港贛榆區傳統的種植模式一直是稻麥兩熟,對一般農戶畝純收入在1200元左右,但對于種植大戶還要扣除承包費,畝純收入只有400元左右。為解決種植大戶效益低這一難題,于2018年我們在宋莊鎮種植大戶承包的200畝土地上推廣西瓜—水稻輪作這一種植模式,年均畝純收入3000元以上,較傳統稻麥兩熟種植模式畝增加效益260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從而得到種植大戶的認可。這一模式同樣適用于一般農戶。同時,還能有效地解決了西瓜連作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的逐年加重的難題。
關鍵詞:西瓜;水稻;種植模式;栽培技術;效益
一、西瓜栽培技術
1.西瓜育苗
西瓜選用早熟、高產抗病、品質口味好品種,如早佳8424、早春紅玉等。于2月下旬至3月初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育苗。
(1)缽土配制要求。土壤配制西瓜育苗的床土,也要求疏松、濕潤、肥沃,床土應選用5-7年未種過瓜類的土壤配土,有機肥應占床土體積的50%左右,并摻入一定量尿素及過磷酸鈣,以滿足苗期對氮、磷肥的需要。缽內營養土可采用菜園土和優質有機肥各半,缽土上松下實為主,每立方米營養土用50%多菌靈100克殺菌。
(2)種子處理。西瓜種子處理,可以分五步:一是曬種1-2天;二是高溫殺菌,西瓜種皮厚而堅硬,吸水慢,用55~60度溫水燙種15分鐘,既有消毒作用,又能使種皮變軟,加速吸收;三是藥劑處理,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分鐘;四是清水浸種,浸種過程中應當用清水清洗1~2次并搓洗以去掉種子表面黏液和雜物,促進吸水和發芽。種子清洗后用25~30℃溫水浸種8~12小時,讓種子吸足水分;五是催芽,種子出水后擦干或晾干表面浮水,在28~30℃條件下催芽,或用30℃/25℃變溫催芽,一般36~48小時可以出芽,在催芽過程中每天要用30℃溫水清洗種子1次,以保證生理吸水和通氣,芽長以剛露尖為宜。當芽長1cm左右時可以播種。
(3)苗床管理。播種至出苗需較高的溫度,苗床要密封。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夜間15~18℃,真葉后白天25~28℃,夜間18~20℃,定植前1周降溫煉苗,提高抗寒性,30~35天達到3~4片真葉的健壯苗,出苗前苗床澆足水,以后不再澆水,嚴格控水。
2.移栽技術
4月下旬定植,667㎡移栽400~600株左右,做畦蓋膜移栽,蓋膜前可用72%金都爾50毫升兌水60千克噴施于畦面預防雜草,西瓜苗采用生物固氮菌沾根移栽,提高成活率。
(1)施肥管水要求。西瓜以鉀元素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鉀比例為3.3:1:4.3。氮吸收較早,果實膨大達到高峰,磷吸收高峰在初期,磷促進根系生長和花芽分化,應注意苗床及前期施足磷,鉀吸收在子房膨大期,根據這一規律,前期注意施磷,中后期注重施好氮鉀,一般中等肥力667㎡施純氮11~12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鉀11千克。一般底肥667㎡施45%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餅肥75千克,碳銨50千克。追肥的原則是:輕施提苗肥,巧施出藤肥,重施結果肥。栽培西瓜對水的講究較多,有抹芽水、穩苗水、催葉水、催芽水、催紐水、膨瓜水等。梅雨季節要搞好排水,防止漬害。
(2)整枝壓蔓技術。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雙蔓整枝或三蔓整枝法,雙蔓整枝多是一主一副,就是在主蔓基部選留一健壯的側蔓作為副蔓,這一方法應用早熟品種栽培較多。壓蔓時注意不要壓了瓜花,幼瓜生長的地方用鏟子鏟平,如果瓜滕生長過旺,就要采用重壓或深壓的辦法來控制莖端過快的生長,促進座果,生長弱的瓜蔓要輕壓或不壓。
(3)病蟲害防治。田間主要病害為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霜霉病等,爆發流行主要在西瓜中后期,若出現高溫多雨多濕加病源充足則容易發病。在西瓜生長中后期,不管是否發病,在天氣晴時噴施殺菌劑。如遇長期陰雨連綿,在雨停間隙噴施。主要害蟲為蚜蟲、葉螨、斑潛蠅。建議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二、水稻栽培技術
1.水稻育苗技術
(1)品種選擇。采用基質塑盤育秧。6月上中旬育秧,7月10日左右大田移栽。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分蘗性中等偏上、抗倒性好、抗病性強、穗型較大的優質品種,如遲熟中粳品種南粳9108、武運粳24號、揚粳805等,畝大田用種量4.5~5公斤左右。
(2)種子處理。播種前,一曬種,選晴天曬種2-3天,并進行風選,通過去雜去劣,減少菌源并增加種子活力,提高發芽率、發芽勢;二藥劑處理,可選用殺螟·乙蒜素、殺螟丹加氰烯菌酯等藥劑浸種或拌種,預防惡苗病及干尖線蟲病。
(3)苗床準備。苗床應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按秧大田比例1:80~90留足秧田。在播種前10-15天上水耖田耙地,開溝做板,苗床面寬1.4m,溝寬0.25m,溝深0.15m,田周圍溝寬0.3m,深0.25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實,鋪盤前2天鏟高補低,填平裂縫,并充分拍實,板面達到“實、平、光、直”。畝機插大田準備水稻育秧基質70公斤。裝盤前將基質適當晾曬,并抄拌蓬松直接裝盤,基質不可結塊裝盤,也不需添加肥料和殺菌劑等農藥。畝機插大田應準備機插秧專用育秧秧盤30張左右,秧盤規格為28*56*2.5㎝。
(4)精量播種。鋪放秧盤。將塑盤平鋪于已整好的秧板上,做到拉繩鋪放,將塑盤邊緣相互重疊排放;基質裝盤。蓬松后的基質裝入秧盤、刮平,鋪盤底土厚度保持1.5~1.85厘米;定量播種。粳稻每盤播干種130~150克,精播勻播,一般保持每平方厘米不少于3粒種子,不可漏播和重復播種,最好采用機械播種;均勻蓋籽。播種后再輕撒基質蓋好種子,蓋籽厚度0.7~1㎝;蓋無紡布。播種蓋籽后,用幅寬1.6米的無紡布居中覆蓋,用土將無紡布四周壓實;噴淋窨水。
2.苗期管理
(1)水分管理。出苗至2葉前,每天淘一遍清水,并做到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保持基質濕潤,促進秧苗健壯生長;2葉至移栽前3-4天,干濕交替,控水促根,確保發根良好,盤根到位。
(2)病蟲害防治。基質育苗苗期一般無病害、草害不需噴藥,重點防治灰飛虱。同時在移栽前1天普用一次藥,堅持帶藥機插。
3.水稻大田管理
(1)整地質量及栽插規格。在西瓜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翻地、灌水、耙平,每畝施用高效復合肥20~25公斤,碳銨40~60公斤,于耙平施肥后次日或第3天移栽。栽插規格一般采用6寸×4寸,每畝2.5萬穴,每穴5~6株,基本苗達13萬~14萬苗。
(2)移栽及前期管理。堅持淺水栽插深水活棵,薄水分蘗,由于瓜后稻移栽較晚,氣溫已高,活棵期短,活棵后應及時保持淺水層,一般在栽后5-7天每畝用尿素10~15公斤,兌除草劑撒施,應保持淺水層4-5天。
(3)及時擱田。瓜后稻移栽較晚,基本苗多,應在7月底擱田,控制無效分蘗,以氣養根,促進稻株健壯生長,降低田間濕度,惡化稻飛虱、紋枯病等的發生條件,做到健身栽培。拔節長穗期—孕穗抽穗期采用淺水勤灌的方法管水。乳熟—完熟期采用淺水間歇灌溉管水,土壤含水量不要低于田間持水量。不要過早斷水,收割前7天徹底斷水。
(4)適施穗肥。瓜后稻一般不需施穗肥,如確需施用應在倒三葉出生時,據苗情適量施用。一般時間在8月10日左右。
4.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堅持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綠色防控策略,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有利天敵的化學農藥,搞好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
(1)稻瘟病和稻曲病。瓜后稻一般苗瘟、葉瘟發生較輕,重點預防穗頸瘟和稻曲病,由于瓜后稻較常規稻抽穗一般晚10天左右,要在破口前5-7天單獨防治稻曲病;在破口期防治穗頸瘟,若破口期遇陰雨天氣,需在第一次用藥后7天左右再防治一次,以防止穗頸瘟的發生和流行。
(2)紋枯病。是水稻上的常規性病害,一旦條件適宜就會發生,對紋枯病的防治一般在分蘗期和穗期進行兩次防治,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
(3)灰飛虱。由于瓜后稻是采用基質塑盤育秧,無紡布覆蓋,所以前期不用防治灰飛虱,到揭開無紡布后防治一次,起秧前防治一次,做到帶藥移栽。栽插后,根據灰飛虱發生情況適時防治。
(4)二化螟。由于瓜后稻于7月10日左右移栽,育秧推遲到6月15日左右,而我們本地一代二化螟產卵高峰期在5月底至6月初,正好避開一代二化螟產卵期,所以在秧田期對一代二化螟可不用防治。二代二化螟可在8月20日左右用藥。
(5)“兩遷”害蟲。“兩遷”害蟲即縱卷葉螟、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可根據當年的遷飛情況適時用藥。若遷入時間較早或者遷入蟲量較多,要抓住關鍵時期適時用藥,若遷入較晚或遷入蟲量較少,可不用防治。
三、結語
西瓜—水稻輪作栽培,西瓜從6月20開始采收,7月10日前采收完,水稻11月10日前收割完畢。一般畝產西瓜3800公斤左右,西瓜上市早,價格高,按平均1.2元/公斤,每畝西瓜賣價4500元左右,除去成本和人工費,畝純收入3000元;西瓜地肥沃疏松,有利于后茬水稻的生長,提高水稻的產量,畝產稻谷600公斤,按2.5元/公斤,每畝稻谷賣價1500元,除去成本和人工費,畝純收入800元。扣除承包費800元,畝年收入3000元,常規的稻麥輪作方式畝純收入400元左右,畝經濟效益增加2600元左右。大大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不難看出這種種植模式不但適用種植大戶,同時也適用一般農戶。當前,農村缺乏勞動力,土地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使用這種模式,既有利于提高種植大戶的經濟效益,又有利于打造地方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趙長英.西瓜陸地栽培技術要點[J].現代農村科技,2015(2):18-19.
[2] 馬永發,顧曉霞.大棚西瓜與水稻輪作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218.
[3] 惠海峰,張立根等.大棚西瓜—水稻輪作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4)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