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吉爾德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于2019年8月宣布,印尼首都將從雅加達遷至加里曼丹島。由于人口過度集中,使得雅加達交通擁堵,污染嚴重,無數政策都無法改變現狀,更嚴重的是,近些年來雅加達正在逐漸沉入大海。即便如此,佐科的遷都計劃仍遭受了廣泛的質疑。
佐科認為,比起費時費力去解決雅加達這座大都市存在的各種問題,直接把政府機構遷移到2000公里之外的另一座島上要來得更直接與簡單。他還向大家保證,雅加達仍將繼續是印尼的金融和商業中心。
但遷都所面臨的經濟和政策約束是非常巨大的,“換個地方重新出發”這樣的陳腔濫調也不能將這些困難“粉飾太平”。遷都計劃是好是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
首先,印尼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歷來行事大膽,然而制定政策之后的后續跟進并沒有與政府官員雄心勃勃的愿景相匹配,因此,政府“畫大餅”一般的承諾便留給公眾一種表現不佳的印象。于是,我們可以認為,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遷都一事更像是政府雄心壯志的產物,而不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可實施的計劃。
遷都的各項細節目前為止還未敲定,畢竟要面臨的后勤和財政方面的壓力確實不小。在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將雅加達作為其壟斷香料貿易的主要港口,自那之后的幾個世紀以來,雅加達一直是印尼群島的商業和政治中心。時至今日,雅加達已經是印尼政治、經濟、社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心,將這一點轉移到別處并非易事。
除此之外,遷都項目的開展還涉及到環境問題以及土地使用問題。政府表示,項目的進展需動用到18萬公頃的土地,將涉及到轉移當地居民等問題。動用如此大的一塊土地來建造一座新城市,很難被公眾接受,已經有當地村民表示不太認可該項目。
計劃搬遷的地點在東加里曼丹省的叢林之中,若遷都計劃開展,則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因為要建造機場、道路和發電廠等,人們才能來到這里生活。考慮到印尼現有的監管架構如此的不穩定,如果不認真規劃與監管,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環境負面影響將是巨大的。僅僅因為雅加達太擁擠、污染太嚴重就把首都遷走,然后轉身馬上清除幾千公頃的叢林,就為了給新首都騰出空間,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但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成本。目前,政府預估建造新城市的成本為330億美元——基本上可以肯定這個數字是被低估的。按照計劃,私營企業要或多或少分擔該成本,但佐科在鼓勵私人資本投資大型開發項目方面的過往表現充其量只能說是好壞參半。在他第一個任期內,政策不到位和監管不穩定等導致私人投資常常受到阻礙,于是重擔便落在了國有企業的肩上。在過去的5年里,國有企業完成了絕大多數的開發項目,因為政府一年只能借GDP的3%來彌補赤字,其他的部分只能依靠那些為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國有企業。
在未來幾年內,除非印尼政治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否則國有建筑公司很可能在建造新首都的工作中占最大比重,如此一來,公眾便很可能將遷都項目認為是政策型企業所做的無聊把戲。
如果只從經濟和政策的角度來看遷都一事,很難證明其合理性,但一旦考慮到政治因素,遷都一事就值得關注與討論。
爪哇島是印尼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它是印尼迄今為止人口最多的島嶼,貢獻了最大的GDP份額。除了已故的印尼前總統巴哈魯丁·優素福·哈比比,所有印尼總統都是爪哇人,這就容易造成一種政治失衡:爪哇島被視為印尼的政治中心,而東部更偏遠的地區則感到被邊緣化或被忽視。
遷都首選地址是東加里曼丹省,在地理上,它位于印尼群島中心的位置。佐科可能想借此來向外圍省份表示,自己想通過將政府機構置于靠近蘇拉威西島、馬魯古群島和巴布亞省的偏遠地區來打破以爪哇島為中心的不平衡現象。醉翁之意不在酒,對于佐科來說,最終遷都成功與否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表達自己想打破平衡的決心罷了。
作者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政治經濟學博士研究生。
來源:東亞論壇
編譯:周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