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娥

一、選擇適合機采的優良品種
1、選擇適應性好,抗高溫、抗雨、抗病性強、耐壓耐儲及產量穩定性得到廣大種植戶認可的優良品種。最好是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種植,有利于及時采摘。
2、種植品種
①極早熟品種:屯河5501采取一膜三行種植比較好。膜上滴灌帶行距35厘米,種植株距:38厘米。種植密度3500株/畝。
②中早熟品種:屯河TH1621、采取一膜兩行種植,種植株距:28-30厘米。種植密度2900-3100株/畝。膜上行距30厘米(苗子距離滴管帶15厘米),利于保苗、澆水施肥、中后期通風透光。
③晚熟品種:屯河17,采取一膜兩行種植,種植株距33-35厘米。種植密度2500-2700株/畝,膜上行距30厘米。
④根據土壤特性合理安排品種,沙土地選擇中早熟品種,壤土地選擇晚熟品種。
二、培育壯苗
選擇成熟的育苗戶及條件較好的溫室是育好苗子的基礎。及時進行點種上水,早期育苗苗齡不低于50天,中晚期苗齡不低于45天。早期移栽番茄必須采用加溫催芽方式育苗,夜間基質溫度不低于12度,夜間溫度越高,出苗整齊粗壯,成熟一致性好。苗出棚時達到:株高15cm左右、根系發達、莖干粗壯、葉片7-9片。
三、田間種植適宜的機采模式
機采溝心距1.4-1.5米(不低于1.4米),必須使用125厘米寬白膜種植,利于增產和機采。
四、適時進行田間移栽
1、滴水:移栽前3-4天,每畝預滴水5-10方。栽苗后要求灌足灌透,澆水量25-30m2/畝,確保根系和土壤結合。
2、采用機械打洞,洞深8-10cm,有利于控制合理的栽培密度,也是控制好成本與番茄高產基礎措施。
3、栽苗質量:深:要求栽至苗子子葉節處。牢:移栽后周邊覆土嚴密、苗直、定位牢靠。齊:移栽后苗行整齊、無空穴。
五、田間水肥管理
1、澆水管理
①栽苗水:要打透,25-30方/畝。栽苗-頭水:間隔時間根據天氣及土壤墑情,一般10-15天時間,沙土地時間短(7-10天)。
②澆水原則:頭水-5月下旬,少量澆水,以5-15方/畝為宜,6月上旬為澆水轉型關鍵點(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時期),要加大水肥量,所以6月5日-7月25日加大澆水量,以25-30方/畝為宜,頻次7-8天一次(沙土地5-6天一次),后期逐漸減少澆水量。
③采收前15天停止澆水(沙壤土7-10天停水,成熟度達到65%左右)。
2、合理施肥管理
①施肥總量:全期投入尿素20-25公斤左右,二銨25公斤,磷酸一銨25公斤左右,硫酸鉀20公斤左右,硼鋅鐵鎂肥1-2公斤/畝,全期施肥95公斤左右,N:P:K=1:0.8:0.6(不建議使用復合肥,單一肥料含量有保證,可以降低成本)。
②犁地時全層施肥二銨25公斤/畝,在栽苗滴水時畝施一銨2-3公斤/畝,尿素1-2公斤/畝(這是形成主莖及產量關鍵環節(花芽分化在開花前20天形成)。
③氮肥:促進枝葉生長,尿素每次施肥不宜超過5公斤/次。早熟品種栽苗后45-50天停施氮肥(6月20-25),晚熟品種栽苗后50-55天停施氮肥(7月1日-7月5日)。
④磷肥:促進根系生長與花芽分化,早熟品種一銨在6月中旬停施(6月15-20),晚熟品種一銨6月底停施(6月25-30)。
⑤鉀肥:促進果實膨大與提升果實品質,早熟品種從6月初開始施鉀肥,至停水為止。晚熟品種6月中旬開始施,至停水為止。
⑥硼鋅鐵鎂肥:不可代替元素,栽苗后分兩次滴施,一次1-1.5公斤。
六、中耕除草
定植后田間可以機械作業時,中耕進行2—3次,寬膜以淺中耕除草為主,帶碎土器作業,深度18-20厘米。
七、農殘控制
番茄的整個生育期內,全期使用番茄公司提供或允許使用農藥清單以內的農藥、肥料,并做好相關記錄
八、加工番茄病蟲害防治
注意事項:
1、打藥具體時間可以根據區域病蟲害調查結果確定時間。病蟲害防治關鍵在6月20-7月15日之間,水量不低于20公斤/畝(不建議使用微型小飛機噴藥)。主要是二三代棉鈴蟲及早疫病防治,用藥采取藥效時間長(如普尊、阿米西大藥效15天),效果較好的藥劑。
2、在采摘前15天停止使用農藥。
九、采收前準備
根據天氣情況,采收前1-2天進行扶秧與地頭處理,為采收機進地做好準備。
采收期間種植戶配合采收,根據采收要求配備3-5人工輔助,提高采收質量與效率。
(作者單位:84130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靜縣第二師二十二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