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馬鈴薯是一種草本植物,在栽培和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同時營養價值也比較,使用用途相對廣泛,同時與其他蔬菜馬鈴薯的保存時間長,方便儲存和運輸,滿足了人們一年四季對于蔬菜的需求。而隨著馬鈴薯栽培技術的不斷成熟,消費者對于馬鈴薯的品質要求也更高,現在的無公害馬鈴薯的栽培成為其培育的重要方向。無公害馬鈴薯的栽培主要是利用有機肥料以及少量的化肥和農藥來進行管理,充分保證馬鈴薯的營養,同時無公害馬鈴薯的栽培也極大促進我國有機蔬菜產業的革新,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是在傳統馬鈴薯栽培技術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無公害馬鈴薯的種植生產中對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限制使用的規定,通過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選用抗病性強、品質優的品種,使用生態、物理殺蟲滅菌的一項栽培技術。
1、前期準備階段
(1)選擇優質的馬鈴薯種子
根據科學實驗顯示,馬鈴薯種子會極大影響及品質和產量,因此在推廣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的過程中,要積極選擇優質的馬鈴薯種子,要積極選取高產以及抗病性強的馬鈴薯種。在國內市場上無公害馬鈴薯種類繁多,很多種子雖然優質,但是存在病毒像退化的問題,會影響無公害馬鈴薯的栽培產量,選擇具有表皮光滑、柔嫩、皮色鮮艷、無病蟲、無凍害特征的塊莖作種,凡有薯皮龜裂、畸形、尖頭、皮色暗淡、芽眼凸出、有病斑、受凍老化、薯塊變形等特征的塊莖則應淘汰。如果薯塊已經萌芽,則應選擇有粗壯芽的塊莖,淘汰那些纖細而具叢生芽的塊莖,以幼齡和壯齡塊莖做種。對此我國可以利用現代化的脫毒技術來培育優質良種,確保無公害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針對無公害馬鈴薯種子的選擇要充分考慮以下因素:表皮光滑、塊頸鮮艷,并且塊莖芽粗壯的馬鈴薯種。
(2)對種植環境的選擇
馬鈴薯的栽培和種植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但是為了保證無公害馬鈴薯的產量,也要對種植環境進行科學,選擇土壤疏松、營養充分的土壤環境。疏松的土壤孔隙較大可以為馬鈴薯根部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氧氣環境,同時在種植區域也要選擇地址平坦、土壤肥厚的地區,這不僅可以有利于無公害馬鈴薯的灌溉和栽培,同時這類土壤環境的有機質含量高,可以提高無公害馬鈴薯的品質,在我國最適宜種植無公害馬鈴薯的土壤環境就是沙質土壤的地區。
2、栽培技術分析
(1)修整土地與施肥管理
為了確保無公害馬鈴薯種植的條件,在種植前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修正,對其進行深翻曬土起壟,提高種植土壤的溫差,有利于根部生長的通風,從而提高馬鈴薯淀粉含量。另外,馬鈴薯的栽培和種植要根據土地環境等對地壟的高度以及距離進行科學選擇,充分考慮到種植以及馬鈴薯生長后期的排水灌溉問題。苗期管理主要是保證全苗和促進幼苗的健壯生長。如果田間缺苗,應及時補苗。苗期早中耕、淺培土,保證土壤疏松、通氣良好。如遇干旱應適當澆水,同時結合澆水追施苗肥。除此之外也要根據種植土地的營養情況對其進行科學的施肥管理,選擇合適的氮磷鉀復合肥控制肥量,盡量選擇有機肥料提高土地營養水平。
(2)科學播種無公害馬鈴薯
馬鈴薯的產量與播種的季節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播種的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氣候以及溫度等來科學選擇播種期,要充分考慮到播種期的光照、流水情況以及晝夜溫差等。除此之外,在無公害馬鈴薯的播種中也要針對土壤條件等因素來科學選擇播種方法以及馬鈴薯的播種密度。對于土壤肥沃、國內溫度偏高的地區,可以適當增寬播種距離。而對于土壤條件欠佳的地區要盡量縮小播種距離,選擇易早熟的馬鈴薯品種。
(3)無公害馬鈴薯的田間管理
在馬鈴薯的育苗階段以及未來的生長期,要積極做好無公害馬鈴薯的田間管理,首先要針對馬鈴薯的發芽情況以及馬鈴薯薯苗的成長情況進行管理,針對缺苗以及長勢欠佳的的區域要科學補苗,同時也要適當為其疏松土壤保證土壤空氣流通,在干旱的季節要做好馬鈴薯田間澆水的工作,按照科學的標準來選擇澆灌的時間和澆灌量。同時也要更新馬鈴薯的長勢情況來考慮是否要追肥。
(4)田間的病蟲草防治
無公害馬鈴薯的栽培往往會受到病蟲草問題的威脅,影響無公害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因此要積極做好馬鈴薯田間病蟲草的防治工作,監測無公害馬鈴薯生長期的病蟲情況,合理用藥來杜絕病蟲問題的威脅和影響。同時也可以從生長環境角度入手營造做好病蟲的防治。在用藥物防治防治病蟲草的過程中,也要保證科學合理,避免對無公害馬鈴薯的品質造成影響。除此之外,積極做好無公害馬鈴薯的田間除草工作,具體可以應用人工除草以及藥物除草的方式的優化無公害馬鈴薯的田間生長環境。
綜合上面的經驗總結和分析,無公害馬鈴薯的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當前無公害馬鈴薯的栽培和種植提供科學指導,提高了無公害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實現了無公害馬鈴薯的科學種植,也滿足了當前消費者對于有機綠色無公害馬鈴薯的市場需求。針對無公害馬鈴薯的栽培和種植,要進行悉心的田間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應對無公害馬鈴薯栽培中的風險問題。綠色農業產業發展環境下,還需要進一步創新和推廣無公害馬鈴薯的栽培技術。
(作者單位:122113遼寧省北票市下府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