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彤 郭曉蓓
摘要:大學生處于個人發展和社會化轉折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其產生非理性情緒??茖W、有效地調節非理性情緒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繼而及時解決問題。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理應學習一些科學的情緒調節知識,具備一定的情緒調節能力;從而一旦遇到了非理性情緒問題,能夠及時加以調節,盡快恢復常態。
關鍵詞:大學生 ? 非理性情緒 ? 原因 ? 調節措施
非理性情緒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也幾乎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和社會發展的儲備力量,其身心發展狀況可謂關系重大。大學生處于個人發展和社會化轉折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其產生非理性情緒。此時,如果自身不懂得科學地加以調節,亦或是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和輔導,就會產生一系列繼發性不良后果。
科學、有效地調節非理性情緒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繼而及時解決問題,恢復理性的情緒狀態。
一、大學生產生非理性情緒的不良影響
非理性情緒往往產生于大腦意識非清醒的時候,亦或是未經理性思考的情況下;其通常表現的比較偏激甚至極端,處理不好就很容易導致不良后果,以至于進一步造成不好的連鎖反應。
大學生處于校園到社會的過渡期,逐漸復雜化的各種社會情境因素會使得許多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學習生活、個人情感等方面遇到許多矛盾;同時,由于大學生這一群體自身的身心健康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其個體非常容易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產生非理性情緒。
一般來說,程度較輕的非理性情緒通常會使大學生個體產生焦慮、冷漠等態度和行為表現;程度中等的非理性情緒會使其產生恐懼、易怒乃至逆反心理;而非常嚴重的非理性情緒就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個體的正常生活,甚至常常會有一些學生因為不堪承受巨大心理壓力而做出輕生之舉。有調查表明:持續非理性情緒常常會使人的大腦功能產生失調,進而導致神經功能不正常,引發抑郁、頭疼、失眠等病理現象。
由此可見,非理性情緒對大學生的健康生活影響不容忽視,理應引起相關人士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大學生產生非理性情緒的常見原因
首先從主觀因素方面來看,大學生產生的非理性情緒和源于自身的主觀因素往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一些學生因為對大學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自我需求得不到滿足,亦或是自我的性格與人際交往能力存在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容易出現非理性情緒。據相關研究顯示:由于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都沒有一個人在陌生環境、失去家人陪伴的情況下獨自生活的經歷;因此一旦走入大學,一些自主適應性不夠健全的學生就會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非常痛苦。此外,還有些學生是由于上大學之后發現大學生活和自己的期望不盡相同,同學之間的相處也并非自己想的那樣簡單,從而使得自身要去不斷地適應環境和他人;而這種適應一旦不能成功,往往會致使個體在心理上感到被孤立,由此便滋生出各種非理性情緒。究其根本,這其實是因為個體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不能做到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地適應環境、不能隨機應變地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所導致的,
其次從客觀因素方面來看,大學生非理性情緒的產生當然也離不開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主要包括來自學業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和其他壓力。學業壓力一方面表現為大學的學習和中學有本質的區別,因其更注重自主性學習而非靠老師幫扶帶領;另一方面表現為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后一下子放松自己,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原先那么高了;特別2018年之前因為存在著清考制度,一些大學生平日不認真學習,總想著反正最后能混過去,于是最終在學習上日益頹廢,更會導致自己原先自信的心理日漸消沉,這也是一種嚴重的非理性情緒。還有一種現象是部分大學生自身也在堅持學習,但由于進入大學,同學都是比較優秀的,相比之下會有壓迫感和差距感,努力的結果也可能和成果不成正比,導致心情陷入苦悶。此外,大學的擴招和科技的進步帶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壓力十分突出,部分大學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亦或是專業不夠對口,再有就是“眼高手低”心理的存在等都會導致在面對就業問題時不能理性思考、客觀應對,而是身陷不良的非理性情緒困擾,產生郁悶甚至抑郁的情況。
三、調節和管理非理性情緒的常用方法
既然非理性情緒危害甚大,就需要我們去探索對其進行科學疏導和管理調節的方法。現實中,我們常會看到一些人辦事能力并不弱,但是控制情緒的能力卻十分欠缺;而有些人或許沒有做出什么偉大的事業,但是在生活中總是陽光開朗,這就是“情商”的不同。對非理性情緒的管理和調控,說到底就是尋求增加情商的途徑。生活中常見的情緒調節法通常有著四種:自我激勵法、請人引導法、環境調節法、目標定位法,而這些都可以用做進行非理性情緒的調控。
自我激勵法。一個人在一生中會遇到的許多艱難和困苦,很多心理導師都會指出,當你遇到自己改變不了的事,就可以嘗試去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亦或是改變自己的情緒,這時可以用偉人或身邊熟悉的生活強者的經歷以及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來激勵自己,不斷鼓舞自己同苦難和逆境相抗爭,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或許就會豁然開朗。當一個人在苦難和逆境面前能夠進行積極的自我鼓勵,就能增強自信心和抗逆力,從而感覺到自己充滿力量和斗志,最終在苦難中振奮起來。綜上,自我激勵的方法不失為一個調控非理性情緒的好辦法。
請人引導法。有時非理性的情緒如果被個體一味的進行自我隱藏,不僅不利于紓解,而且不利于健康,這時可以向他人尋求幫助,借助不同角度的力量來進行化解。例如大學生個體在心情郁悶的時候,通常會去和朋友、同學、甚至通過網絡平臺向陌生人傾訴、發泄;而朋友甚至網友則會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如能采納,比起自己一味鉆牛角尖要事半功倍的多。所謂“旁觀者清”,引導者們往往會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事件,這通常會顯得較為客觀,能夠幫助被主觀性限制的個體從多個角度對事件再次進行整合梳理,從而改變態度,調節非理性情緒。所以,請人引導法也不失為非理性情緒的調節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