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黨風廉政建設與紀檢監察工作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在新形勢下我國反腐倡廉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根據新形勢、新要求開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為當前我國紀檢監察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深化“三轉”改革,完善巡視制度,依法推進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做到有效防治腐敗,有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關鍵詞:紀檢監察 ? 管理體制 ? 反腐倡廉
在新形勢下,積極推進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意義重大,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與黨風廉政建設大局。當前我國部分地區、一些部門腐敗行為呈多發態勢,腐敗窩案時有發生,對我國黨風廉政建設大局帶來不利影響。要想打破當前防腐敗困局,只要改革創新我國紀檢監察管理體制。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推進和反腐敗斗爭形勢的復雜化,提升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性和獨立性,變革紀檢監察體制機制的呼聲日趨強烈。黨的十八大專門提出要推動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機制的改革,唯有全力推進和深化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才能建立更加切實有效的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這也是本文探討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
一、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改革
“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這三轉是新形勢下黨中央提出的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內容。深化“三轉”改革是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各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應該充分重視起來,正確看待和處理“三個關系”,積極深化“三轉”改革,將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向深水區。
(一)正確處理“上”、“下”關系
紀檢監察“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改革由上到下推進,因此,上一級紀檢監察機關應該更加積極地開展“三轉”改革,帶動下一級紀檢監察機關進行改革,為其實施改革措施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因為下一級紀檢檢察機關數量較多,容易被地方黨委政府影響,實施“三轉”改革遇到阻力較大,為此,上一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給下一級紀檢監察機關提供“三轉”改革文件,方便下一級紀檢監察機關執行,清除制度障礙,避免下一級紀檢監察機關在開展“三轉”改革時偏離原來的方向。上一級紀檢監察機關可以采取考核手段促使下一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推動“三轉”改革,下一級機關應該就“三轉”改革工作積極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爭取獲得地方黨委政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二)正確處理“內”、“外”關系
“三轉”改革的推進不僅僅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事,也需要紀檢監察機關之外的其他單位,特別是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改革過程中,紀檢監察機構面臨調整,需要增設紀檢監察室,精簡不必要的職能室,重新定編定崗,還要對其他部門派駐紀檢監察機構,落實辦案需時要同時接受地方黨委政府和上一級紀檢監察機關領導;去掉和紀檢監察工作無關的機構等。這些改革舉措均離不開其他單位的配合。而且,需要在其他部門設置紀檢監察崗位,為紀檢干部提供鍛煉平臺等舉措都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可見,要想落實“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改革必須處理好“內”、“外”關系,要構建有利的改革氛圍,以保障“三轉”改革順利開展。
二、完善巡視制度
作為我國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制度之一,巡視制度符合我國國情,且收效顯著。長期以來,我國黨政監督工作中始終面臨一個監督難題,即怎么有效監督各級黨委政府。為此,本文建議要不斷完善巡視制度。
(一)剝離巡視方、被巡視方之間的利益關系
權力是雙面的,巡視監督權也是如此,紀檢監察機關在開展巡視時,巡視者雖然僅有組織經篩選,政治素養較高,然而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巡視著不會被侵蝕,因此,必須科學制定巡視制度,有效監督權力,避免巡視監督權力被濫用。本文認為可以構建跨越不同區域和級別的巡視制度,防止巡視者受到被巡視方的干擾,具體來說就是中央統一調度巡視組,實行跨區域,跨級別交叉巡視。省區市的巡視情況向中央報備,中央巡視組對下一級巡視組進行工作指導和監督。同時要提升巡視工作的透明度,巡視著要主動接受監督,破除外界對于巡視工作的神秘感,主動向大眾收集線索,接受群眾監督,做到既實施監督又接受監督。
(二)圍繞巡視重點,健全巡視內部機制
通常腐敗問題反饋較多,公信力較差部門單位是巡視工作的重點對象;依據廉政建設中突出的問題,確定巡視工作重點,提高巡視的針對性。在收集線索時要注重宣傳,尤其是要大力宣傳腐敗案件背后的巡視工作和作用,拓展線索來源渠道。在處理巡視結果時,要保證巡視事項落實到位。同時要構建完善的巡視組內部制約制度,分離巡視工作的計劃、執行、調整、審理這四個環節,實現內部分權。在責任處置方面,應該實行回查問責制度,假如巡視組沒有報送案件線索,被巡視方出現腐敗問題,應該對巡視組進行問責。
(三)改革巡視模式,實現巡視常態化
作為新型的巡視模式,專項巡視的對象為專門的事項,“專”是其最大特征,針對具體的人或事進行高效巡視。比起針對某單位或地方的巡視模式,專項巡視更加靈活,更加高效,可以實現精準打擊、定點清除。專項巡視可以有效確保巡視工作的威懾力效果。因此,應該在做好全面巡視工作的基礎上,構建常態化的轉向巡視制度,加大專項巡視力度,使其與全面巡視制度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依法推進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
法治是現代國家的最重要的治國方法,是明確國、民關系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國家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黨中央確定依法治國的治國方針,向黨員提出要求,要堅持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可見,法治的重要地位,在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時也必須依法辦案,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靠法治推進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確保改革順利實施,也是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
(一)職權法定奠定改革基礎
職權法定即權力必須來自黨章、黨規、法規授予。明確職責是順利推進紀檢監察機關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前提,將職權法定作為改革基本精神和內容,夯實體制改革的法治基礎,以有力推動改革。從法治層面來看,職權不清、缺位失位是表面現象,其深層原因是紀檢監察機關在工作中沒有嚴格遵循職權法定原則沒,權力來源不清、職權定位不清,權力使用不當,對紀檢監察工作造成不利影響。權力必須有邊界,權力的授予必須遵循法律,必須受到限制。基于此,梳理職權是順利推進紀檢監察機關管理體制改革的前提。職責不清的情況下,紀檢監察人員連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都不清楚,就容易發生越權、失職、瀆職、權力濫用的問題。作為紀檢監察機關的權利來源,黨章賦予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問責權力,同時也對其職權進行了明確規定;行政檢查工作的權力來源是行政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機關權力,同時對其職權進行限定。這樣一來,就可以明確紀檢監察機關的職權,可以依法進行監督執紀問責,為其工作開展提供法律基礎以及強力的法律保障。基于此,紀檢監察機關應該遵循職權法定原則,紀檢監察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職權法定的重要意義,認清形勢,明確職能定位、權力邊界,積極改變落后的工作方式,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依法行使黨章、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力,對于職權范圍之外的工作還給主責單位,將精力放在執紀監督問責的本職工作,確保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在職權法定的基礎上構建切實可行、高效使用的反腐敗體制機制。
(二)依法用權是體制改革的方向
執行是法紀的核心。依法懲治腐敗是基本要求。紀檢監察機關應該遵循黨章、黨規、法律法規授予的權力和規定的職權、工作程序,依法開展紀檢監察,不能隨意更改黨規、黨紀、法律法規確定的職權主體以、工作內容以及職權行使方式,不能擅自進行紀律審查或者終止辦案程序,更加不能隨意制定執紀監督問責方式,要嚴格按照法定要求對腐敗進行監督懲治。在不違規違紀的情況下,任意的紀檢監察創造性工作不能和法律法規發生沖突,這是不能逾越的底線,也是紀檢監察機關履職的基礎。紀檢監察工作應該依照紀法履職的要求,兼顧實體公正和程序正義,發揮紀檢監察工作的法紀效果。尤其是在當前抓“兩個責任”相關工作展開的情況下,紀檢監察人員更要明確“兩個責任”之間的關系和邊界,既不能以受黨委領導為由推脫責任,也不能以盡職監督為由妨礙主體責任落實。總而言之,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需要紀檢監察人員基于法治精神,運用法治理念方式開展紀檢監察工作,依法履行執紀監督權,從而提高紀檢監察工作的法制水平和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推進我國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紀檢監察機關和人員應該要緊緊圍繞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推進體制改革,更好地發揮紀檢監察工作的效能,確保紀檢監察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開展,有效提高紀檢監察工作水平,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提高防止腐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亞萍.關于做好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思考[J].求實,2010,(a01):34-36.
[2]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統一管理改革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3]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縣級紀委監察委監督職責研究[D].鄭州大學,2018.
[4]艾克利.論新形勢下如何有效發揮國有企業紀檢監察職能部門作用[J].現代國企研究,2017,(06).
(作者簡介:韓靜,本科,中級審計師,單位:山東鋁業職業學院,現從事紀檢監察工作,擬轉中級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