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吳丹 劉冬冬 于欽磊
豬傳染性胃腸炎屬于高度接觸性腸道疾病,不同年齡以及品種的生豬都可發病。因此,本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探討了一例豬傳染性腸胃炎的診斷以及治療,在有效診斷的基礎上優化治療全過程,降低生豬養殖成本的同時提高養殖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由于受到環境、季節、管理、轉群等因素影響,生豬養殖中傳染性胃腸炎經常發生,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途徑多等[1]。母豬、仔豬、成年公豬患病后呈現的臨床癥狀并不相同,要多層次科學診斷豬傳染性胃腸炎,針對發病原因、臨床癥狀等,有效治療不同年齡段的生豬,確保生豬健康生長以及正常發育、繁殖。
1、一例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
以某地區為例,某養豬場圈舍發現一例豬傳染性胃腸炎,一頭仔豬出現嘔吐、拉水樣腹瀉等癥狀,隨后,有大小不一的20頭生豬相繼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2兩頭12日齡內的仔豬死亡。在有效隔離的基礎上經過4天治療,該養豬場的病情日漸得到控制,其余患病的母豬、成年公豬等痊愈,確診為豬傳染性胃腸炎疾病,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潛伏期短則15到18個小時,長則2到3天,傳播速度非常快,幾天內便可蔓延整個養殖場。生豬患病初期體溫明顯升高,39到40.5攝氏度之間,腹圍變大、嘔吐、腹瀉、食欲降低等,后期日漸消瘦、脫水嚴重的同時感染其他疾病,最終衰竭而亡。針對病豬的發病過程、主要的臨床癥狀以及病理學變化,可以初步診斷病情,但確診要進行合理化的實驗室診斷。在無菌條件下,采集該養殖場病死豬的血清樣品,剖檢病變的腸段,用生理鹽水將腸段中的內容物洗去,放置在瓶皿中,再加入適量的生理鹽水,利用顯微鏡鏡進行觀察,病豬的小腸絨毛粗細不均勻以及明顯變短,甚至絨毛大面積消失。與此同時,將出現腹瀉癥狀的早期病豬的空腸制成涂片,也可以將病豬的回腸刮削物制作成對應的涂片,在熒光染色的基礎上借助甘油封裱,再利用熒光顯微鏡進行觀察,對血清樣品進行抗體檢測,檢測結果都為陽性。結合病豬呈現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嘔吐、腹瀉、脫水,病理變化主要在病豬的胃、小腸,確診為傳染性胃腸炎。
2、一例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治療
在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過程中,養殖人員可以采用中藥以及西藥治療結合的方法,科學隔離不同年齡段病豬的同時針對性治療病豬,避免疫病快速蔓延的同時保證病豬盡早痊愈,將發病率、病死率最小化。
(1)中藥治療方法
在應用中藥治療方法過程中,養殖人員要針對病豬患上傳染性胃腸炎后呈現的主要臨床癥狀,合理配置中藥方劑,控制好各類藥物的用量。黃芪為15克,黃連、梔子、白芍分別為18克,大黃為50克,郁金為36克,煎水1000毫升,每頭病豬溫灌服200毫升,每天灌服1次。此外,養殖人員可以利用陳皮、桂枝、白術、蒼術等中藥材,制作藿香正氣散,飼喂給病豬,可以起到治療傳染性胃腸炎的作用。
(2)西藥治療方法
在西藥治療過程中,養殖人員也要根據病豬嘔吐、腹瀉等情況,規范化使用藥物,在藥效最大化發揮的基礎上確保病豬迅速痊愈。養殖人員可以采用補液治療方法,將2.5克的碳酸氫鈉、3克的氯化鈉、20克的葡萄糖、1克的氯化鉀和1000毫升的溫開水均勻混合,分成若干次,向病豬灌服。如果病豬拒絕飲水,可以靜脈注射濃度為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在應用補液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養殖人員可以真對病情,向病豬飼料混合灌服4萬IU的慶大霉素、30萬IU的鏈霉素,每天灌服兩次,接連灌服3天,在源頭上預防病豬出現繼發性感染的同時提高傳染性胃腸炎治療效果。如果病豬嘔吐、腹瀉、脫水癥狀日漸嚴重,可以向病豬的皮下注射2毫升的阿托品,再輔以中藥治療方法,針對病豬病情轉變情況,合理調整中西藥物的劑量,確保病豬徹底痊愈,控制病死率的同時將養殖經濟損失最小化。此外,養殖人員可以向病豬的飲水中加入抗生素藥物、抗病毒藥物,讓病豬、健康豬進行飲用,治愈病豬的同時提高健康豬抵抗傳染性胃腸炎的能力,通過清潔、消毒、免疫接種、科學飼養等,在治療、預防、控制結合過程中打造無菌健康的圈舍環境,最大化降低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生系數以及養殖成本,確保生豬健康生長的同時提高生豬養殖經濟效益。
總而言之,診斷、治療、預防、控制等無縫銜接是降低生豬養殖中傳染性胃腸炎發生系數的關鍵點,要在全面、系統、有效診斷基礎上針對不同年齡段病豬實際情況,及時實施隔離措施,巧用多種治療方法,防止病情惡化、疾病快速傳播的同時最大化提高傳染性胃腸炎治療效果,在規范化預防、控制基礎上降低疾病發生率以及仔豬死亡率,促進地區生豬養殖業健康、穩定以及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130062吉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