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在“新醫改”方案中,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是最熱門的話題。藥品“零加成”對整個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經營管理及發展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公立醫院發展面臨重重挑戰。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響應政策,同時又能兼顧醫院良性健康發展,是擺在每位醫院管理者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一、藥品加成政策的由來與弊端
1.藥品加成政策的由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衛生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1985年是我國醫療衛生系統改革的元年。當時政府采取的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的政策,醫院通過15%的藥品加成來彌補政府財政補貼的不足,維持正常運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逐步演變成以藥補醫機制,有資料統計,省級醫院藥品收入一般占到醫院收入的40%-50%,市級醫院占到50%以上,縣級醫院占到60%左右,鄉鎮衛生院更是占到80%左右。這是我國醫療衛生處于特定歷史環境下政府補償醫院所采取的措施,對醫療機構的經濟補償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2.藥品加成政策的弊端。藥品加成政策的實施導致公立醫院藥品費用持續增長,醫院藥品占比越來越高,藥品費用甚至高達醫療衛生費用一半以上,“以藥養醫”現象日趨嚴重,受利益的驅動,不少的醫院和醫生通過開“大處方”、“多用藥”、“用貴藥”來獲取收益,百姓“看病貴”的問題也隨之日益突出。
二、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對公立醫院的影響
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就國家宏觀層面看是利大于弊,然而對于醫院來說是“有喜有憂”。
1.有利于還原醫院公益性,緩解醫患關系。公立醫院姓“公”,是以服務大眾為主要宗旨,醫患關系緊張,在一定程度上是“看病難、看病貴”導致的。取消藥品加成后直接影響是藥品費用的降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督促醫生通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提高服務質量來獲得口碑和經濟效益,避免醫生多開藥、開貴藥的行為,直觀地減少病人的醫療支出,使得醫院的公益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樣,對于緩解醫患關系、構建和諧醫院是有積極影響的。
2.有利于端正醫生的用藥行為,改善收入結構。由于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的不足,醫院服務成本高于收入,醫務人員的薪酬與其工作投入和工作強度嚴重不成正比,導致了醫生和醫院的最大目標同時變成追求收入最大化。醫生與病人的信息本就是嚴重不對稱的,加上藥品加成政策的刺激,促使醫生為了追求個人收入而給病人多開藥、開貴藥, 醫療態度和用藥行為變得極不端正,從而直接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取消藥品加成后,意味著醫院再無法從藥品差價中獲得利潤,逐步向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醫院內部管理等方面轉變,醫生的個人收入與藥品費用的利益鏈被打斷,從而有利于端正醫生的醫療態度和用藥行為,提高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憂”的是直接影響醫院收入,補償不足,發展受限。公立醫院的收入主要通過財政補助、服務收費和藥品加成收入等方面來得以體現。其中,政府財政補貼明顯不足,公立醫院又因其公益性,醫療服務價格被嚴格控制,藥品收入便成為醫院的主要收入。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每月藥品收入都在減少。醫院收入渠道減少,一方面直接影響了醫院職工的薪酬;另一方面沒有藥品加成收入,加之政府補償不到位,公立醫院可能會陷入無法正常運營的困境。這對于醫院購買新設備,引進新技術、新項目以及引進人才舉步維艱,嚴重影響醫院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三、取消藥品加成時代公立醫院管理模式的改革對策
1.加強成本管理,控制藥品和耗材費用的不合理增長。認真執行疾病診療規范,嚴格掌握入院、檢查、治療、手術、出院、轉診等指癥和標準。規范醫療行為,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堅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藥、合理使用耗材、合理檢查、合理收費的原則,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漲。醫院組織相關職能科室定期對臨床科室的藥品和耗材的費用進行統計分析,以收入監控消耗,將成本控制完成情況與分配掛鉤,做到人人有指標,人人有責任,對費用高的科室和個人進行約談,并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
2.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取消藥品加成意味著藥品收入不再是醫院的利潤支柱,隨著政府投入的減少,醫療服務收費將成為醫院收入的重頭戲。那么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技術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醫院才能增加收入。而醫德醫風建設,是醫療機構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素養,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加醫院的業務量,使醫院(下轉第21頁)(上接第26頁)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以確保醫院在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改革醫院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現代醫院管理不鼓勵醫護人員多勞多得,而是要通過建立新的收入分配模式鼓勵醫護人員優勞優得,優績優酬。實施藥品零加成后,應該完善醫院收入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完善醫務人員職稱評定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和考評方法,將醫務人員的薪酬與其工作強度以及服務的患者數量、醫療質量、醫療技術難度以及患者的滿意度相掛鉤。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實現醫院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使得提高醫院醫療質量的同時,又為醫院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科學調整醫療收費結構,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價值
醫療服務是知識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密集型勞動,但目前的現實狀況沒有體現醫療服務的這一特殊性,醫務人員服務與收入嚴重不對等,因此需要科學合理的調整體現醫務人員技術水平項目的收費,例如掛號費、診療咨詢費、檢查費、手術費、護理費等。同時,醫療服務的定價還需要考慮到相關的具體影響因素,例如醫療診斷器械的質量好壞程度、醫生的醫療水平和社會知名度等,參考上述影響因素來確定出合適的收費價格,充分提高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
隨著新醫改政策的推行和不斷深入,公立醫院應積極應對藥品零加成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采取措施減輕藥品收入缺口的影響。積極探索,徹底破除以藥補醫,還原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切實減輕群眾看病負擔,從源頭上解決“看病貴”問題。以取消藥品加成作為突破口,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促進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擔負起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責任。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