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有著較為悠久的種植歷史,在人們的飲食中占據重要的比例,滿足了人們對于小麥的需求。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其中病蟲害的發生,不但影響著小麥的生長,而且降低了小麥的總體產量。基于此情況下,小麥種植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保證科學的種植基礎上,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促進小麥健康的生長。本文主要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誤區進行了概括總結,同時重點對其綜合防治技術展開深入探討。
1、目前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
(1)時間誤區
通常所指的時間誤區,主要指小麥種植者沒有抓住小麥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間。由于小麥種植者主要為農民,這些種植戶并沒有接受過良好培訓,對于小麥種植技術認識不到位,對于小麥病蟲害的認識不高,致使小麥病蟲害較為嚴重時,才能夠發現,導致錯失病蟲害防治的良機,這為小麥種植帶來較大的影響,同時也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例如小麥紋枯病通常情況下出現的較晚,其最佳的防治時間為3月份,但由于農民認識所限制,往往在4月份才發現,這就措施了對紋枯病的防治最佳時機。不但增加了病蟲害的防治成本,而且影響著整體防治效果。
(2) 藥劑誤區
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其他條件變化所影響,使得小麥病蟲害時常發生,為了保證小麥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實現防治的最佳效果,則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防治,在具體防治過程中,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嚴重程度,有針對性的進行藥劑防治。但絕大部分農民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往往走入了一定的誤區,只是片面的進行農藥防治,當前這種防治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達到對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反而錯失病蟲害最佳防治時機。
(3)灌水誤區
在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種植戶需要樹立科學的防治意識,采取正確的防治手段,切勿憑借經驗進行防治,否則將會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當前絕大部分農民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往往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即用水量較少問題,這也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病蟲害防治應當根據病蟲害數量、以及種植區域的濕潤程度確定用水量,必須嚴格控制好用水量,倘若用水量過多,將會對小麥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倘若用水量過少,則必然會減弱對病蟲害防治效果。總而言之,為了達到最佳防治效果,就需要堅持適度原則,因地制宜,有針對性的進行防治。
2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1)播種前期的防治技術
在進行小麥病蟲害防治時,種植戶需要做好播種前期防治技術的運用,具體主要體現:其一,當小麥收割工作結束后,種植戶需要開展滅茬工作,將麥田中滋生的麥苗及雜草進行全面清理,及時消除田間各種病菌。其二,種植戶在小麥種植之前,注重對小麥種植區域進行全面考察,根據土壤質量有選擇性的選擇小麥品種,對于部分容易滋生病蟲害的土壤而言,為了保證小麥的種植產量,此時盡可能的選擇既適合當地種植,又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小麥品種。其三,種植戶要嚴格遵循小麥種植技術要點,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種植時間。同時針對頻發紋枯病的田地,為了降低紋枯病發病幾率,可適當的延長小麥播種時間。并在當前工作的基礎上,嚴格把控播種的數量,合理規劃種植密度,這對于預防小麥病蟲害具有重要的意義。
(2) 播種期間病蟲害防治技術
目前紋枯病、金針蟲極容易出現小麥生長期,因此種植戶應當注重生長期病蟲害防治工作,同時要做好相關防治措施。在小麥播種過程中,可將化學藥劑撒在小麥種子上,當前這些化學藥劑會隨著小麥種子入土而發揮其作用,有效的阻隔了病蟲害對小麥種子的破壞,以此來達到保護小麥種子的目的。在選擇化學藥劑時,種植戶需要對小麥防治的病害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在防治小麥紋枯病時,通常情況下可選擇500:1的三唑酮;在對金針蟲防治時,此時可選用甲基異卵的磷乳油藥劑。總而言之,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不可盲目使用化學藥劑,要針對防治的目標,有針對性的選擇藥劑,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夠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3) 返青拔節時期防治技術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枯萎病、紅蜘蛛、吸漿蟲在此階極容易出現,其中吸漿蟲危害范圍相比較于其他病蟲害,其破壞范圍較大,在數量方面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基于此情況下,小麥種植戶要針對這一時期的病蟲害,做好相應的防治措施。根據小麥的實際生長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防治方案。通常情況下主要選用甲基異流磷乳油、或者辛硫磷乳油進行防治,按照科學的比例進行配備藥劑,然后將配備好的藥劑均勻撒在田中,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4)灌漿期防治技術
灌漿期作為小麥生長關鍵階段,同時也是病蟲害高發期,其中白粉病與白穗銹病在該時期易出現。小麥種植戶要注重該時期病蟲害防治工作,一般情況下主要采取噴霧防治法,但必須嚴格控制其比例,不得破壞其利害比例,提高小麥自身預防能力。此外,種植戶需要結合以往的種植經驗,根據小麥種植地的種植環境、種植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灌漿工作,以此達到預防病蟲害的目的。
總而言之,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為了保證小麥的總體產量,小麥種植戶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自然條件、氣候類型,有針對性的選擇種植方式,做好小麥的日常管理。同時,針對各個時期病蟲害發生的規律、發生特點,有針對性的做好綜合防控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使用,為小麥生長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小麥健康的生長,進而全面提高小麥的種植產量。
(作者單位:044500山西省永濟市植物保護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