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揚雯
政府簡政放權,深化改革,加快事業單位的改制轉企。在當前狀態下,勘察設計單位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經出現了諸多不適宜問題。如何轉變觀念,順應改革,加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實行精細化管理,使企業在轉換經營機制中獲得良性發展成為亟待探討和思考的問題。本文筆者以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為例,對改制后的設計院在新常態下如何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由原來的傳統管理模式逐漸向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過渡,深化企業內部的精細化管理,提高設計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使企業能在轉換經營機制中獲得良性發展提出若干建議。
一、目前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91年,隸屬“泉州市自然資源和城鄉規劃局”,前身是“泉州市城建設計室”,事業法人單位,目前員工150多名,是福建省規模較大的綜合性規劃設計單位,業務范圍涵蓋了區域規劃、城鄉規劃與設計、交通市政規劃與設計、建筑設計、園林規劃與設計以及相關學術研究等。1993年至今,設計院一直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的方式。雖然實行企業化管理,但并沒有改變事業單位的根本性質,在生產計劃、單位編制、干部任職、資金使用等方面仍受政府相關部門制約,在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從而束縛了設計院生產力的發展。
1.缺乏企業運營管理人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企業管理人員直接代表著企業的外在形象,好的管理人員可以助推企業的發展,而不當的經營管理則會制約企業的發展。泉州規劃設計院的領導層以及行政、經營管理部門的中層干部大都是設計骨干出身,重技術輕管理的思想和缺乏企業運營管理知識的短板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的腳步。設計院內部的管理仍大部份沿用事業單位“粗放式”的傳統管理模式,內部運作多慣性運作,工作流程受“人的因素”影響較大。雖然領導層已經開始意識到實行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已開始推行規范化運作,但由于缺乏專業的運營管理人才,企業內部仍無法形成有凝聚力的文化氛圍,實際推動過程中的難度較大,進展緩慢。
2.激勵機制落后,人員流失嚴重,企業發展滯后。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設計院往往將獎金作為鼓勵員工多做貢獻的主要激勵手段,單純地向員工強調多接項目多分產值的重要性而疏于為員工做職業規劃。這種過度關注短期效益的激勵機制會使員工放棄能為設計院帶來長期利益的活動,并轉身投入到“短、平、快”的項目去;而事業單位體制下工資制度、資金使用制度的約束又同時帶來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從而造成設計人才的流失。目前的泉州規劃設計院以80、90后年輕人居多,本應是一支朝氣蓬勃、有著具大潛能的隊伍。但是在“只有多接項目才能多拿獎金”的短期利益驅動下,許多年輕人寧愿去接設計費三、五萬,回錢快的小項目,也不愿意潛下心來做能出成績、樹品牌但周期長的項目,導致企業整體素質退化,企業逐漸喪失競爭優勢,許多大的項目業主更愿意去引進外地的設計院,最終造成惡性循環。
3.缺少市場競爭意識,缺乏市場開拓能力。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得益于事業單位體制的特殊性,設計院的業務大多來源于上級主管部門或相關政府部門的直接委托,企業極少參與市場競爭。領導層和技術人員均抱著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思想觀念,在經營上固步自封,不愿意甚至害怕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一碰上公開招投標的項目就萎縮不前,找出各種理由拒絕參與。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化,政府簡政放權,勘察設計市場進一步開放,許多國外設計企業進入市場,民營設計單位更是雨后春筍般的迅速發展。如果傳統的設計院不轉變觀念,打破老舊的經營模式,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提高對市場的關注度,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將造成業務發展受阻,業務獲得渠道越來越窄,最后被市場淘汰。
4.執行力差,制度流于形式。改革中的設計院內部管理體系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即很多企業的執行力較差,制度的執行過程中過于人情味兒,說難聽點就是“人治大于法制”。拿泉州規劃院來說,由于其前身只是一個二、三十人的設計室,又是事業單位,無較大經營壓力,原有的管理模式一直是松散型、家長制式。二十多年來,泉州規劃院雖已發展成擁有150多名員工的綜合性設計單位,但它的管理模式卻沒有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而改變,依然停留在“粗放式”、“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雖然頂著企業化管理的帽子,也撰寫了些相關的制度文件,但是制度執行者對執行力度、周期等都沒有嚴格規定,對制度的執行缺乏監督約束機制,導致制度的執行過度依賴于執行者的主觀意志,難以體現制度本身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甚至有些員工對制度的執行產生抵觸情緒,認為“我只要按要求完成設計任務就行,其他的不要管我”。這樣的管理意識使得制度的推行、規范化的管理缺乏生存的土壤,組織管理松散,執行力差,工作完成效率低下。
二、經營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為了在改革的進程中不被淘汰,實現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設計院必須轉變觀念,順應改革,接受“管理創造價值”的新理念,適時、適度地開展精細化管理。
1.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提升管理水平。①改變傳統事業單位中靠管理者個人魅力、領導藝術等來協調相關人員的情感管理模式,采用制度化管理,再逐步向精細化管理推進。從日常管理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嚴格按制度辦事、按標準辦事,工作精益求精,管理細化量化。②完善標準,建立體系。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各項管理制度、崗位作業標準、精細化管理標準及相關考核辦法,做到人人、事事、時時、處處有標準、有考核,全面提高崗位作業水平。努力實現管理的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和人性化,在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上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2.創新人才管理理念,完善人才體系建設。①積極培養和吸收懂管理會經營的人才,尤其是懂得企業管理和戰略經營的高級專業人才,實施系統化策略,提高管理層決策的創新,突出企業管理重點,給企業設計出比較配套的經營方案,讓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出自已的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②重視人員培訓,給員工制定恰當的職業規劃,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激勵員工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制定合理規范的管理機制,堅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用人機制,以此吸引與留住人才,為人才提供良好的表現舞臺及發展空間。③打破現有單一性和固定性的用人方式,轉變體制的制約,采用崗位流動和崗位固定相結合的靈活用人制度,最大限度發揮出人才市場的作用,確保人才資源配置的社會化與市場化,打造沒有圍墻的設計院。
3.樹立市場觀念,拓寬業務范圍。①政府簡政放權、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招標投標、企業資質、計費機制、執業資格等新政使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顯現,市場化改革考驗的是各方主體的市場適應能力,市場競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因此,轉企后的設計院要根據自己的歷史和現狀、行業資質、技術力量等確定細分市場;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和比較優勢選擇適合的目標市場,尋求差異化競爭,并且在明確市場定位后,全員樹立“經營圍著市場轉”的觀念,主動走向市場,參與競爭,在競爭中生存發展。②加快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速度,加強設計創新的力度,準確把握市場環境,利用媒體和網絡等資源擴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業務范圍的拓寬奠定基礎;轉變產品理念,增強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利用互動的工作形式為客戶提供合適的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提高服務質量。
4.加大執行力,確保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①加強學習,努力讓每個職工都能了解、熟知本崗位的考核標準和辦法,增強全員執行考核標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②以人為本,確立職工在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并圍繞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組織一切管理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全員參與管理的良好氛圍,從而達到管理精細的目標。③強化考核,嚴格落實各級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實事求是地實施考核,兌現獎罰,按章辦事,不徇私情,以確保精細化管理能夠縱深發展。
經營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在行業發展新生態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應該意識到原來的發展邏輯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要實現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順應改革的需要,抓住契機,進行深刻的管理轉型變革,從被動適應轉變為主動融入,基于市場新需求和新機遇,對內部管理、人才資源、市場運營等開展管理變革,從而在經營管理機制的轉換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作者單位: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