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軍
小麥赤霉病作為典型的氣候型病害,多發于穗期多雨、氣候潮濕的地區,成為小麥生長過程中重要的威脅,一旦小麥患有此病害,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小麥的生產產量。基于此情況下,必須加強小麥赤霉病的研究與分析,根據其發生的特點及規律,做好相應的防控準備,降低小麥赤霉病的發生幾率,為小麥生長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本文主要對小麥赤霉病的發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并重點對其防治技術展開深入探討。
1、 基于小麥赤霉病的發展概述
小麥赤霉病作為小麥種植中面臨的主要病害,一旦小麥赤霉病發生,將會造成小麥減產,總體產量損失為10%-40%.當前小麥赤霉病嚴重影響著安徽地區小麥種植業的發展。當前這種病害會造成苗枯、穗腐、莖基腐等收到嚴重損害,并且從小麥幼苗到抽穗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其中穗腐收到的影響最大。
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當前這種病害的發生與流行,與氣象條件存在密切的聯系,倘若在春季平均氣溫超過9℃的條件下,在3-5天內為連綿雨天,此時麥苗中的越冬菌源將會產生子囊孢子。倘若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麥苗中存在諸多成熟的子囊孢子,當前時期再遇到陰雨天氣,子囊袍子就會散落在麥苗花穗上,通過花絲來引發小穗發病。發病初期小穗和葉片上會出現部分水侵狀的淺褐色斑點,而后整個小穗逐漸布滿斑點,此時小穗就會枯黃。如果空氣中的水分較大,此時病斑處會生成粉紅色的膠狀霉層,隨著病癥逐漸發展,到后期將會出現很多藍黑色的小顆粒。如果此時用手觸摸將會產生一種突起的感覺。
當小穗發病蔓延到穗軸時,此時穗上的病部出現枯竭癥狀,基于相關調查研究表明,莖基腐在幼苗發芽到成熟期間都極有可能出現,一旦出現當前這種病,其麥株的根部組織逐漸變為褐色,同時也會出現腐爛的情況,直至整個小麥株全部枯死。小麥穗下的第一節與第二節部位往往會出現稈腐現象,葉梢部位在發病初期會出現水漬狀的褪綠色斑,隨著病情不斷蔓延到莖內,此時將會由淡褐色變為紅褐色的不規則斑塊。當小麥病情處于嚴重的情況下,此時發病部位以上將會出現枯黃狀態,對小麥抽穗產生嚴重的影響。總而言之,小麥赤霉病的發生,對小麥的生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將會減少小麥的總產量。基于此情況下,小麥種植戶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根據當前這種病害發生的規律,有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防控措施,為小麥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進而提高小麥的總體產量。
2、 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技術分析
(1)防治措施
在小麥赤霉病的防治過程中,小麥種植戶應當根據赤霉病危害發生的規律,結合各個地區經驗實施分類指導。如果小麥在抽穗期、或者揚花期間遭遇連綿的陰雨天氣,這種環境下將會引發小麥赤霉病。基于此情況下,小麥種植戶應當結合具體實際情況進行施藥,以此來抑制小麥赤霉病的擴大。在具體預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小麥赤霉病預防時效強的特點,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對病害進行有效的預防,同時要堅持“常規防治與應急防治相結合”的原則,以此來增強對病害的預防能力,具體主要體現以下方面內容:其一,強化對其監測調查。同時要確保預警系統始終處于穩定的狀態,同時保證在當前工作的基礎上,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強與有關氣象部門的合作,做到對天氣變化全面了解,及時觀察氣象的動態,并對其發展態勢進行預測,從而獲取到準確的預警信息,這為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重要的依據。其二,確保防控技術到位,相關部門要認識到媒體對病害防治的重要性,逐漸拓展宣傳渠道,運用媒體對小麥赤霉病進行有效的宣傳,提高群眾的關注度。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小麥赤霉病獲得最佳防治效果,各地區政府要結合具體實際情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方面的指導;其三,在進行重大蟲害防控時,通常可選擇“一噴三防”的方式開展相關防控工作。同時政府部門要逐漸加大財政方面的收入,確保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順利推進,以此來增強具體防治效果,進而提高小麥種植的經濟效益。
(2) 防治技術手段
在小麥赤霉病防治過程中,為了減少赤霉病發生的幾率,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則需要結合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藥劑進行防治。具體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其一,嚴格控制好其防控時間;在小麥赤霉病防治過程中,小麥種植戶要做好時間上的把握,其中小麥齊穗期到揚花期為赤霉病最佳防控時間,抓住此時期強化對赤霉病的科學防治,以此來達到最終的防治效果。其二,充分保證用藥的科學性,在使用藥劑對小麥赤霉病進行防治時,盡可能的選擇耐雨水沖擊的藥物,通過當前這種藥物的使用,可以提高藥劑的使用效果。對于二次換藥的農田而言,為了避免其產生抗藥性,盡可能選用機理和作用不同的藥劑。此外,對于部分多菌靈產生的地區而言,要想實現該地區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通常情況下可選用戊唑醇和氰烯菌酯等三唑類藥劑和其復配的制劑,以此來達到最終防治目的。其三,強化農田環境治理。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種植戶要樹立科學的種植意識,合理進行施肥。同時還需要改善透光條件,確保田間濕度有所降低,以此病害產生的環境條件,同樣可以對病害進行有效的防治。
總而言之,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種植戶需要預先對小麥赤霉病進行了解,掌握好其發病特點及規律。而小麥赤霉病作為小麥種植主要病害,嚴重影響著小麥的種植產量。基于此情況下,需要加強對小麥赤霉病進行防治,在具體防治時,應當根據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藥劑,各地區政府要注重媒體的傳播作用,運用媒體對小麥赤霉病進行宣傳推廣,使得種植戶意識到該病害防治的重要性,進而全面提升小麥的種植產量。
(作者單位:750100 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