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蓮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已成為當今世界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普受歡迎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通過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為進一步加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水平,需要以投資為載體,通過資金紐帶,最終實現貿易合作。在當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擴大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的使用范圍,不僅有利于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可規避使用美元受美國長臂管轄等不利因素影響,進而實現資金安全、貿易增長、合作共贏的目標。因此,作為跨境人民幣使用的載體—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一帶一路”主要情況
1.“一帶一路”的含義。從地理位置來看,“一帶一路”涵蓋范圍廣闊,主要包括中蒙俄經濟帶、新亞歐陸橋經濟帶、中國—南亞—西亞經濟帶以及由環渤海、長三角、海峽西岸、珠三角、北部灣等地區的港口、濱海地帶和島嶼共同連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國家或地區。從內涵上看,“一帶一路”建設以“五通”為主要內容,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要實現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對外投資貿易合作是其中的重點內容。
2.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現狀。近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經貿合作不斷增長。根據國家商務部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穩步增長,規模基本保持在1萬億美元左右水平,與沿線國家貿易額占我國外貿總額的比重由2013年的25%提升到了2017年的26.5%。我國與沿線國家服務貿易也發展態勢良好。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進出口額達977.6億美元,占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達14.1%,比2016年提高1.6個百分點。同時,對外投資也不斷向縱深發展。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直接投資達到201.7億美元,同比增長31.5%,占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12.7%。2018年一季度,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52個國家新增投資36.1億美元,同比增長22.4%,占同期總額的14.2%。投資行業日趨多元化,同時并購持續活躍,項目金額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逐年攀升,但是占沿線國家的總體對外貿易總額比重并不高。我們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量在2013年-2017年占到我國整體對外貿易約四分之一,但在這些國家的全球貿易總額中占比只有11.5%,還有很大的合作潛力待挖掘。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水平、經濟結構差異較大,我國的經貿往來主要集中于東南亞、西亞、北非、俄羅斯、蒙古等地區,其中東南亞占比最高,但是對其他地區的貿易份額還相對較小,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CIPS系統建設情況
隨著國家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目前人民幣已成為中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加入SDR后標志著人民幣已經融入世界主流貨幣金融體系。中國已與30多個境外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俄羅斯、韓國、緬甸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體系。因此,我國必須提供與人民幣國際化相匹配的使用系統。
1.CIPS系統建設的必要性。為了促進和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必須首先搭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結算和清算網絡。CIPS系統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使用的重要載體,它是由中國打造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簡稱“CIPS”),一期已成功上線運行。該系統對應于美國的CHIPS跨境美元支付系統,包括工、農、中、建、交等的19家銀行已首批加入該系統。2018年5月2日,CIPS二期正式上線,對系統進行了升級優化,增加了支持的業務類型,延長了交易時間,進一步完善、優化報文設計。通過銀行接入CIPS系統,可以實現跨境人民幣在國內清算,繞開使用美元的不利因素,形成閉環運行,從而提高我國對資金的掌控能力,有利于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市場體系的話語權,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支撐。
2.CIPS系統建設的可行性。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CIPS目前功能不斷完善,現已可支持跨境人民幣貿易、投融資業務、跨境人民幣資金池、金融市場業務等的結算,大大提高了人民幣跨境清算效率,為“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融資使用人民幣結算提供了便利。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CIPS參與者遍布全球6大洲89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有66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為CIPS參與者,覆蓋“一帶一路”沿線41個國家和地區,CIPS業務實際覆蓋“一帶一路”沿線63個國家和地區,涉及1500多家法人金融機構的5300多家分支機構(含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中國先后與20多個沿線國家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安排,與7個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CIPS已為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用搭建了較為全面、廣泛的平臺,提供了運行基礎。
三、CIPS系統將有效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和自身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做出的重要倡議,也是中國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物品,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和歷史擔當。CIPS系統有助于帶動沿線國家對人民幣的使用,進而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兩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1.CIPS將有力助推跨境人民幣使用。當前,中國人民幣尚處于周邊化的階段,主要在邊境以及周邊小國接受程度較高,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跨境人民幣往來在整體跨境人民幣結算中的比例高達53%。鑒于跨境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為實現跨境人民幣安全、高效使用,現階段我們應該繼續完善人民幣資金清算的渠道,進一步提升人民幣使用的便利化程度。建立CIPS跨境支付系統的目的是允許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支付交易使用人民幣。因此,CIPS進一步整合了現有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渠道和資源,提高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效率,構建獨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全球清算服務系統。借助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成套設備出口等方面的優勢,如果企業在“走出去”項目的跨境結算中使用人民幣,將會極大地帶動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接受程度,從而實現人民幣的區域化,進而輻射全球,為最終成為全球化貨幣奠定基礎。在“一帶一路”國家使用人民幣直接標價和交易,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提供了更廣泛的機會。
2.CIPS能合理對沖匯率風險。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由于沿線國家多為發中國家,中國與其經濟交往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大宗商品貿易、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面臨著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的情況。對于中資企業來說,使用人民幣融資渠道更為豐富,使用更加便利,且無需考慮匯率波動對企業盈虧的影響,規避了匯率風險。
3.CIPS將有效化解美國“長臂管轄”。盡管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將會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其中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從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商業環境風險和法律風險綜合來看,根據中國信保的國家風險評價,“一帶一路”國家區域絕對風險水平處于相對高位,有不少受制裁的國家。尤其是美國出于自身政治經濟外交和國家安全等利益方面的考慮,借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之名,單方面出臺了超過聯合國制裁范圍、涉及面更廣、標準更嚴苛的制裁名單和制裁措施,并屢屢向金融機構開出大額罰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被美國制裁的國家有俄羅斯、伊朗、敘利亞、緬甸、也門等,如果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涉及上述制裁國家的交易對手、貨物原產地、運輸工具、運輸路線,只要采用的是以美元進行直接計價、交易,由于美元跨境支付和SWIFT報文系統均處于美國的實際控制下,美國可以清晰地掌握每筆美元資金的流向,那么就很有可能被美國隨時凍結,造成資金損失。
同時近年來美國OFAC還增加了主要應用于伊朗和朝鮮制裁項目的“二級制裁”,即與其進行貿易往來的第三方個體,包括國家、個人和實體也有能被定為制裁目標。因此,如果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過程中,積極推進人民幣與沿線國家貨幣的直接報價或者直接交易,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范圍,將會規避由于制裁問題給雙邊貿易帶來的不利影響。自CIPS上線以來,系統運行穩定,可用率保持100%,參與者規模持續擴大,業務量穩步攀升,系統功能逐步完善,2018年的交易額同比上年增長8成,達到26萬億元。盡管我國的跨境人民幣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元仍然在全球的外匯交易、進出口貿易以及世界貨幣結算系統中占據主導地位。人民幣在SWIFT的資金結算額中的份額截至2019年3月僅為1.89%,低于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排在第5位。與每天收發3000萬件以上金融電文的SWIFT相比,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規模仍然很小。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契機,依托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承包工程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借助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等資金通融新方式,推動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使用。通過完善CIPS系統建設,為人民幣使用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環境,逐漸減少其他國家使用美元、歐元等的慣性,降低其使用人民幣的“轉換成本”,從而擴大人民幣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地位。
(作者單位: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