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友
一、吉林省保護性耕作現狀的基本概述
作為農業生產大省,吉林省糧食單產一直位于中國前茅,但隨著近年來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有機質耕地大幅度退化現象的存在,不僅極大地降低了糧食作物產量和質量,與此同時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此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東北三省進行了免耕播種實驗,吉林省更是將五百萬畝耕地進行了保護性耕作推廣,以此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自2006年到2015年,吉林省經過農科院科研工作者不斷地探索,保護性耕作技術得到了有效推廣,在這九年間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當地生產的一套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農業產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經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具有如下顯著意義,即—防止土壤風蝕、保水節水效果明顯、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生態效果良好以及顯著地增加里生產效益。
二、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的限制因素
作為一種新型的旱地耕作法,保護性耕地技術的推廣在提高產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吉林省自06年推廣以來,其推廣成效與預期產效之間始終存在一定差距,而導致如下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1、項目資金投入力度不足
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如何有效地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益是現階段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核心發展方向,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需要一定的技術資金作為支撐,需要通過試驗示范才能逐步推廣應用,可由于近年來國家大部分的資金都用于工業技術推廣,項目資金的缺失導致示范區建設目標難以實現,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也受到了一定阻礙。
2、農民的認知度和綜合素養有待提高
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現有人口大多是文化水平程度較低的老年人亦或是沒有勞作能力的青少年,因此在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過程中,其推廣成效與預期目標之間始終存在一定差距,吉林省農業產業效益始終未能得到有效突破,農業產業也一直停滯不前。與傳統耕作方式相比,保護性耕作在農作物栽培制度和農田管理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但由于現階段農民大多習慣于傳統生產方式,對于新事物、新技術的推廣也由此受到了一定限制,長此以往對國家和企業的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3、保護性耕作機具技術不過關現象較為普遍
作為農業生產大省,吉林省近年來其農業產業質量和產業效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而伴隨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推廣,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提高產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與實踐才短短數年,因此實踐經驗的缺水導致保護性耕作機具存在著性能、質量和適用性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作業質量的同時更對農業生產效益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策略的基本概述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現階段我國的一場綠色生態農業革命,其技術應用在提高產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益的同時,還能有效地保護周遭的生態環境,為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為此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除了要謹遵“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堅持政府扶持、農民自愿”、“堅持多方合作、共同促進”以及“堅持不斷創新、建立機制”五項基本原則外,還應該做好如下工作,即:
1、政府需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扶持力度
作為農業生產大省,近年來吉林省農業產業質量和產業效率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產業生產效益,基層產業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需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的扶持力度,即無論是資金、政策還是技術等方面,都需做好相應的扶持工作。根據相關調研可知,吉林省自東到西的氣候差別較大,農業產業生產的勞作力消耗也不盡相同,為有效地提高產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的積極性,吉林省政府部分還需加大保護性耕作作業補貼力度,即補貼金額需根據不同地理位置、氣候特點進行適當調整,以此為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于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認知
農民作為保護性耕作技術實踐的操作者和受益者,農民自身對于保護性耕作的認知程度對于技術推廣和產業經濟效益發展而言也具有一定影響,故此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改善當前的技術推廣現狀,深入開展保護性耕作知識大宣講、大培訓活動也是現階段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核心發展方向。具體而言就是在未來的技術推廣過程中,一方面可通過分批宣講的方式,即首先對一些具有文化基礎和較高綜合素養的農民群眾及鄉鎮基層干部進行宣講培訓,然后在讓他們進行推廣,從而提高技術推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有關部門還可借助各種新媒介進行宣傳,通過在保證補貼信息的公開性、透明性的基礎上,為社會和群眾監督創造良好條件。
3、創新新型農村集體形式,建立完善科學的運行機制
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作為一種新型農村集體形式,在降低農機成本,為農業生產管理創造良好條件的同時,也從根本上為產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最終為農業規模管理和種植創造了良好條件。除此之外,為進一步有效的改善當前農業產業現狀,不斷完善技術模式和運行機制,推進保護性耕作社會化服務也是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要戰略性舉措。
總而言之,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周遭的生態環境卻遭到了嚴重破壞,農業土地資源短缺現象愈發嚴重,而為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成為了當前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核心發展方向。
(作者單位:130300吉林省德惠市城區農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