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俠
農業是經濟的基礎,農機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建設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對郯城縣當前農機化發展的影響原因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郯城縣當前農機化發展的現狀
郯城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突出抓好“兩全兩高”示范縣創建、深松整地作業、農機購置補貼、安全生產監管、農機社會化服務等工作,郯城縣農機化工作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
截止目前,郯城縣全縣農機總動力為83.4萬千瓦,農用拖拉機28047臺,聯合收割機4293臺,機引田間作業機具46709臺;全縣種植業機械化率達到97.8%,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達到72%,谷物產地烘干機械化能力達到41%,秸稈處理機械化率93%,畜牧業機械化率76.2%、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率82.8%;郯城縣全縣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93%。今年以來,先后榮獲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全縣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二等獎,全省“兩全兩高”農機化示范縣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市驗收。
二、郯城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問題
近幾年,郯城縣農業機械化事業經過不斷改進,快速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還是與建設現代化農業的要求標準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其主要表現的問題為以下幾點:
1、土地的利用、項目資金的落實影響農機合作社的發展
農機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配套的設施農業用地,雖然國家對此已經有明確的相關政策,但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這一政策并沒有落實到位的現象。農機合作社要快速有效的發展,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大中型農業機械等,而基礎設施建設、大中型農業機械都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扶持,但目前對農機合作社的技術力度相關甚少。
2、政府財政對農機化資金的投入
一是省、市、縣相關部門沒有給予農機購置補貼配套工作經費。特別是農機部門沒有任何農機補貼工作經費,對農機補貼工作的全面開展有一定的影響。
二是鄉鎮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部門沒有經費保障,無法對推廣條件進行有效的改善,鄉鎮基層農機技術推廣人員對農戶進行培訓也沒有經費的支持。
3、農業機械化生產條件有待提升
優先列入農業全程機械化項目實施的片區,基礎設施沒有得到有效的改造和提升。道路、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需要大力支持和投入。對打捆安排到農業全程機械化項目實施的片區,要形成集聚效應,發揮涉農資金的最大效應。
三、農業機械化未來發展的思考
通過以上影響因素的分析,對郯城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行思考,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議加強加大對農機購置補貼的資金額度
使得更多的農機用戶享受到國家惠農政策;對插秧機、撿拾打捆機、糧食烘干機等投入較大的重點機具進行累加補貼,提高農機用戶的購買意愿。
2、做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
今年上級分配給郯城縣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000萬元。實施過程中,嚴格工作紀律,規范補貼流程。一是充分利用郯城電視臺、縣政府網站、農機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加大補貼政策宣傳力度,做好補貼信息公開公示。二是對集中購機的鄉鎮或不便進城的購機者,合理劃片,統一時間入戶核驗,提升了補貼質量和服務水平。三是及時和縣財政溝通協調,將年終一次審核結算調整為半年一次審核結算,適應了農戶夏、秋兩季購機需求,加快了補貼資金兌付速度。
3、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帶頭作用,要引導農戶采取托管的形式,大力支持土地規范經營,區域化種植,穩定農戶的承包權,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大力加快土地的流轉力度,使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與農業科技進步、生產手段改進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
4、加大提升農業機械安全監管水平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全面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不斷深化“平安農機”創建活動,農機安全監管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一是各級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實現全覆蓋。
二是積極開展農機安全生產進社區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3000多份,懸掛橫幅35條,發放倡議信1200余封。
三是深入開展“農機安全月”活動,加強源頭管理,全面提升農機手的安全意識及法律意識。
四是完善農機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平安農機”創建,認真做好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泉源鄉榮獲全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稱號,立平農機合作社榮獲全市“平安農機”示范單位稱號;今年以來,全縣未發生一起重特大農機安全事故。
由上可知,當前在大力發展和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中,應當緊緊圍繞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進行改革和創新,為農業機械化的大力推廣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和更加優良的條件,早日實現郯城縣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
(作者單位:276100山東省郯城縣農業機械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