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忠良 李海濤
豬流行性感冒又被稱為豬流感,是由豬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引發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疾病,該種疾病屬于國家三類動物疫病,雖然造成的死亡率較低,但發病之后病情會迅速傳播蔓延,影響到豬群的正常采食,正常生長發育,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
1、發病經過
2018年12月22日,某養殖戶養殖的生豬群中突然出現了發病情況,主要以仔豬發病為主,患病豬表現為體溫升高,不愿意走動,關節疼痛,流鼻涕,發病2~3天之后病情快速傳播蔓延,養殖場有60%以上的出現了體溫升高和呼吸道癥狀,豬群的采食量顯著下降,飼料利用率降低。出現該種情況之后,養殖戶將患病豬單獨隔離養殖,并使用青霉素鏈霉素進行治療,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筆者和飼主溝通得知,養殖場出現發病之前出現了一次突然降溫天氣,降溫周期在一周左右,豬舍防寒保溫性能較差,豬群之間相互擁取暖,地面墊料板結嚴重。
2、流行病學
豬流行性感冒是由豬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該種病毒可以危害任何年齡和品種的豬,其中仔豬感染該種病毒之后臨床癥狀最為明顯,造成的死亡率最高。病毒通過呼吸道進入上呼吸道細胞當中,大量增值,患病豬通過打噴嚏咳嗽將病毒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之后,經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健康豬。患病豬急性感染期的鼻腔分泌物當中存在很多病毒,給病毒傳播提供了條件。養殖場飼養密度較大,圈舍通風不良,衛生環境較差,導致疫病廣泛爆發流行。該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發病的短期性,發病十分突然。如果豬流行性感冒和某些細菌性疾病如放線桿菌鏈球菌混合感染之后,臨床癥狀更為復雜,感染時間更長,死亡率更高。
3、臨床癥狀
發病之后患病豬主要表現為嚴重的呼吸道癥狀,精神狀態逐漸變差,采食量下降,眼結膜高度充血紅腫,并出現陣發性的咳嗽癥狀,打噴嚏呼吸極度困難。患病豬體溫升高到40度,最高升高到42度,年齡越小的豬呼吸道癥狀越為明顯,眼角鼻腔當中會分泌出大量膿性分泌物,有時在分泌物中還能夠看到少量血絲存在。患病豬排尿量顯著減少,尿液呈現赤黃色或者赤紅色,尿液當中有時會夾雜很多血液,糞便干硬呈現球狀,肌肉和關節疼痛明顯,全身肌肉無力不能正常行走。患病豬表現為臥地不起,行走時左右搖擺。如果沒有并發其他傳染性疾病,大多會經過5~8天之后逐漸恢復健康,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很可能會導致病毒和其他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加重臨床癥狀,造成嚴重的死亡。
4、病理學變化
將病死豬解剖之后,可以發現病變位置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病死豬的呼吸、氣管、鼻腔,咽喉、支氣管嚴重充血水腫,在粘膜表面會附著有一層厚厚的液體,小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當中,會存在大量泡沫狀的滲出物。胸膜心包當中蓄積有大量泥漿的混合性纖維素。肺臟病變組織經常發生在各個肺葉之間,病變位置和健康位置界限十分明顯,顏色從紅色到紫色不等,病變位置崩潰,質地變硬,韌性增強,外觀好像皮革,脾臟顯著腫大,頸部淋巴結縱膈淋巴結顯著腫大出血,支氣管多汁。
5、實驗室診斷
結合養殖場患病豬出現典型呼吸道癥狀,整個發病過程相對較快,但造成的死亡率較低,并結合典型的病理學變化可以對病情做出初步診斷,初步懷疑是豬流行性感冒,但要想確診還需要進一步制定嚴格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明確具體的致病原。采集病變臟器組織之后,帶回實驗室,進行嚴格的細菌學檢查,沒有發現被陰性或陽性染色的致病菌,在常見的培養基上也沒有出現致病菌生長情況。將采集到的病變臟器組織充分粉碎之后,放在研磨杯當中充分研磨,加入10倍生理鹽水稀釋,在離心機內離心處理30分鐘,取上層清液,經過雙抗處理之后,反復溶凍三次,選擇使用豬流行性感冒病毒、豬輪狀病毒標準抗原進行瓊脂擴散試驗,在試驗過程中應該加設陰性和陽性對照組,并在兩個對照組能夠正常反應的基礎上,發現豬流行性感冒病毒標準抗原和待檢溶液之間存在一條的沉淀線,和陽性對照組位置一致,而豬輪狀病毒而豬輪狀病毒沒有出現。結合診斷結果可以判定致病原為豬流行性感冒病毒。
6、防治
①治療
豬流行性感冒雖然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但臨床上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如果沒有出現繼發感染情況,患病豬能夠在5~8天內自主恢復健康。為了加速患病豬病情恢復縮短發病周期,要選擇抗病毒預防繼發感染的原則,對患病豬進行對癥治療。確診之后將患病豬單獨隔離養殖,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使用劑量為1ml/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續使用5天,同時另一側肌肉注射10%的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每頭豬肌肉注射10mL,一天兩次,清熱解毒。預防繼發感染,在飲用水中98%的硫酸慶大霉素粉劑,添加量為1g/10kg飲用水,讓豬群連續飲水5天,預防繼發感染。通過采用上述手段對患病豬進行連續5天的治療,臨床癥狀迅速消退,恢復到原有的進食水平,沒有出現死亡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②預防
豬流行性感冒是冬春季節很容易傳播流行的一種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該種疾病具有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一旦在養殖場中有個別豬發病,會在短時間內蔓延到整個豬群。因此在日常養殖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養殖原則,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尤其是在冬春季節生豬養殖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圈舍的溫度和濕度,保證豬舍的防寒保溫性能,為仔豬營造一個健康舒適整潔的環境。同時養殖場內部還應該構建標準化的生物安全措施,采用標準化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防止健康豬和患病豬直接接觸。另外對于存在流行性感冒的飼養管理人員,禁止進入養殖場和豬群接觸,避免人傳播流感病毒的可能。疫苗免疫接種是防范該種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在該種病毒性疾病流行嚴重的地區,應該定期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提高身體抵抗能力。在疾病流行高發期,應該增加衛生消毒次數,做好帶豬消毒工作。同時還可以在飼料或飲用水中添加相應的抗病毒類藥物,抗菌類藥物,預防傳染性疾病發生。
(作者單位:467500河南省汝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